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提出和稳步推进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将紧密联系、相向而行,共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持续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好立德树人牌,更要务虚务实相结合,做好虚功落地,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虚功落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本文引用格式:岳明道 , 张桂玲 . 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126-129.
Study on the Promo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YUE Mingdao1,ZHang guiling2(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
Abstract: The proposal and steady adv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rks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in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a will b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 and jointly 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ability,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hould be fully understood by professional teachers , meanwhile, they should keep improv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sition, foster mora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What’s mo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agmatic and theoretic,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 of theoretic and the teaching of Marxist methodology while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words: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foster mora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he implement of theoretic; marxist methodology
一 引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十九大报告 [1] 和全国教育大会均先后强调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和本 [3],高校专业教师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又是本科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应坚决在党的领导下走好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路。
本科教育是面向青年之教育,又是面向未来之教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4]。为尽快尽好地适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深入学习相关系列文件、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有利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 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高校本科专业课程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强化了全科育人的教育思想,是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5]。
(一) 早期的高校思政教育状况分析
早期的(或称为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相对自成体系的思政课程教学完成,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背景比较明显和单一,大多毕业于思政教育类相关专业。二是课程内容的表现比较集中,具体体现为较为专门的思政课程。三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填鸭式教学使必要的思政教学变成了“说教”,甚至部分逆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四是自成体系的思政教育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相对独立,至少占三分之二总课时的专业教学,而专业课程教学很少涉及思政教育, 导致学生在相对长期的专业实践中,分离了思政教育,弱化了思政教育效果。
(二) 课程思政教育的提出和全科育人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其实思政教育是教育的最基本特征,而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很长一段时期,思政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单打独斗,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党中央和教育部自 2004 年以来,先后出台了若干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上海市率先开展了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探索 [6]。针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讨论形成了指导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7]。
课程思政本质上说就是系统地结合所有上课的人、开设的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8]。随着信息国际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 教育内容及形式不断发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就成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
(三) 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形势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所有的课程均具有思政教育元素,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是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我国改革开放成果和保障民族健康发展的新要求,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形势的具体表现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和三个方面的要求,一个中心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平台即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和思政课程教育,传统的思政课程体系成为整个课程思政体系的子集或子系统,三个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过硬、思想要解放和具有创新能力。
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形势的意义是搞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条件,专业课程教学绝不能忽视对授课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绝不是专门的思政课程可以替代的,在思政教育战线上各有分工、各有职责,应该紧密协同作战。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强化岗位责任意识。
三 专业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好立德树人牌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018 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9]。十项准则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同时又强调指出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神圣使命,成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标准规范和师德底线。
(一)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的重要性
思政站位高是保障立德树人的先决条件,只有思政站位高才能不断拓宽教育视野, 才能有效扩大人才培养格局。思政站位又与“四个意识”密不可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了,才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 才能深刻理解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 才能积极主动地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不折不扣地忠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了,才能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才能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才能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从而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课程教学。
(二)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的有效途径
专业任课教师可通过意识先行提高认识、结合专业明确目标、引入机制常态学习等三步走的方式来提高和巩固思想政治站位。具体的学习路线可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1.提高思政站位的上行学习路线分析
提高思政站位的上行学习路线,要求专业教师立足专业岗位,从职业规范角度深入学习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并用这些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并对照执行。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学习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和十九大报告,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把个人的思政教育工作上升到民族的、国家的层面上。专业教师不管是不是党员,都要学习党章,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是一脉相承的,表现在人格上就是言行、举止、思想的高度一致。
2.提高思政站位的下行学习路线分析
提高思政站位的下行学习路线,同样要求专业教师立足岗位,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角度深入学习系列讲话。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明确所担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然后对照目标深入下去,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多角度、细致地寻找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3.加强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
所有专业课程教师,应向党员教师的“两学一做”看齐。教研室或院系应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看齐。要建立一项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学习、师德师风教育呈现新常态。为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文件资料共享、限时分散学习、定时集中讨论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及时获取思政教学资料,及时召开主题研讨等。
四 专业教师要虚实结合,注重虚功落地
思想政治教育要虚实结合 [10],专业课程教育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专业课程内容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课程教学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任课教师要认真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达到有的放矢、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12]。
(一) 专业教师要精研教材,善用教法
专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思政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堡垒作用”,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优势,通过共同学习、讨论、整理等,持续更新、不断完善、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境界。
以工学电类专业课程为例,合理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精神 [12]。专业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很多教材仍以美国 Microchip( 原 atmel 公司 ) 产的 aT 系列的 51 芯片做原型,而实际上国产 STC 系列 51 芯片已经做得很好,并在部分性能上已经超过 aT 系列。同时,以 STC 系列为原型机的优秀教材也已陆续出版。STC 公司还向购买教材的师生免费提供最新的配套实验箱、对组织大规模 STC 竞赛的单位提供资助、通过网站提供学习资源等。在国产化教学推进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键领域、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和研发能力,增强学生科技报国决心。
文科如现当代文学专业要重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12]。专业课程如民间文学,充分利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重点分析在民间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间疾苦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并从民间文学作品的历史脉络中诠释目前的制度优势。民间文学更适合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增强“四个自信”,如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从生活所迫的“走西口”到“一带一路”。引导学生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 专业教师要关注时事,用好媒体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点对、势对、看对、用对,明确要求宣传工作者要加强对世界新形势、新事物的宣传报道,并加以积极借鉴 [13]。
课程思政要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消化吸收时政信息,并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为了能及时回答学生对时事分析的疑惑,教师可采用信息推送的方式,把能解答学生疑惑的视频资料发给学生,如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和各类官方权威时事解读等。
(三) 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交流和成果凝练
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是快速提高思政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依据交流活动的组织规模,交流活动可体现为课程组内部交流、教研室内部交流、院系内部教学交流、同行教学交流和国际教学交流。教学交流的组织形式可具体表现为听课、评课、议课、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专家指导报告、主题教学研讨、专题培训等。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意义重大,专业教师应积极申报相关教育教研项目,对思政教育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做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及时形成教学成果,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报告、教材编写、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促进成果凝练和成果推广 [15]。
五 专业教师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各种矛盾的制胜法宝,专业教师有义务以多种形式把这个法宝传授给青年学生。有了这个法宝,具备了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 才能够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才能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十九大报告运用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14], 综合运用实事求是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群众路线方法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为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部部长在切实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活动中重点指出要把正确的方法论 ,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教给学生。
六 结语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已然成为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任课教师必须从民族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对待思政教育,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专业任课教师是保证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紧密联系、相向而行的重要建设者和执行人, 肩负着思政教育“虚功落地”的重要责任,应砥砺前行、坚持常态化学习,积极推动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双发力双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 年 10 月 18 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
[3]陈宝生 .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Z3):4-10.
[4]习近平 .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8-05-03.
[5]潘青 , 张健 .“思政课程” 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 [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19(01):97-102.
[6]邱伟光 .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7):10-14.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9(1).
[8]郑永安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1):11-14.
[9]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Z].2018.
[10]陈宝生.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n].光明日报 .2017-08-04(011).
[11]郑文斌 , 尹洪涛 , 刘冰,等 . 电类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55):107-110.
[12]教育部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Z]. 教高〔2020〕3 号,2020-05-28.
[1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2018-8-23(1).
[14]李成实 .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体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41(01):17-20.
[15]朱红钧 . 工科专业“双融双促、三寓四化”式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7(52):111-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