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SPOC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HU Li-ping
(Gu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Abstract: For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skill is one of the key abilities in their future career. The level of this qua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degre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rectly affects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needs to be fully integrated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teaching effect.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new mode of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OC. It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mode
construction,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and tries to innovate the tal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students; Application
一 引言
教学技能,教师从业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用一系列有计划、有目地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达到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使其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具备一系列教学实践操作技术的能力或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技能。它是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为核心的素质和能力,其高低决定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 也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充分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融合,切实提高其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已经列入教育部《2016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混合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高校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与发展由来已久, 已成为高校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国家教育部规定各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学校应重视和加大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改革的支持力度, 用科学的方式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善于利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一线教师加入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从清华大学到其他高校, 相继开展了很多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的研讨会和相关培训,SPOC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都已经在一些高校生根,它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可能完成其大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转移的使命。在新媒体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亟需变革,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SPOC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 , 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混合式教学强调多种元素的深度混合,最大效度地发挥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两者结合的优势和效益 [2]。本文将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新模式,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中的弊端,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本文提出的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新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前端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三大部分:前端分析主要是分析影响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因素,包含学习环境的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等,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指学生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的反思交流,课前、课中、课后系列性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前的自主学习助推课中的知识内化,课后的学习活动巩固课中所学;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包含 SPOC 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的课堂学习评价,以期通过全面、客观的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模式的构建如图 1。
(一) SPOC 学习的前端分析
关课程的学生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教师可以发布在进行教学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完成以下任务: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环境分析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线上教学平台主要采用的是网络教学平台——微师课堂,辅助的网络学习平台还有微信群、雨课堂等。教师首先对选定的学习相任务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跟踪和协助。在微师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进行线上单次课、系列课的直播教学和录播教学,上传学习需要的视频和音频,提供补充性学习材料,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次数和到课率利用后台进行监控,学生可以在留言区进行提问和讨论,对教师的课程进行公开评价。此外, 还有辅助性的教学工具“雨课堂”,“雨课堂”是清华大学推出的基于微信和 PPT 的智慧教学工具,具有手机推送、幻灯片同步、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弹幕式课堂讨论、数据采集和分析等五大功能 [3]。在课外、课中和课后全方位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
2.学习者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面向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开设,有专业和人数的限制,该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的下半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半年,每个学期 32 个课时,共 64 个课时。这些师范生在已经学习了一些通识课和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上来学习这门课程,他们在逐渐吸收本学科的专科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通常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容易展现出来。传统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听,学生模拟课堂教学,老师点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式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导致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讲授理论内容,而学生训练的太少,最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掌握的不够扎实。
3.学习任务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德国职业教育在 20 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一种教育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这种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以生产实践中所需技能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将工厂生产、科学研究中的真实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工厂化”[4]。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社会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追求知识上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能力” 为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中,又将该目标的实现分解为若干个小模块,随着对课程的逐步学习, 学生逐渐掌握各种技能和能力模块。该目标详细的技能模块和能力模块参见表 1。
(二) SPOC 的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对上述 SPOC 学习的前端分析,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整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具体教学 [5]。
1.课前
课前,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将设计并制作好的学习任务单和进度表发布在微信学习群,并在“微师课堂”教学平台上传微课视频等相关的学习资源以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完成教师预先布置的作业,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微师课堂” 教学平台的后台管理情况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馈的问题给予解答。
与传统的线下课堂预习相比,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教学更具针对性。
2.课中
课中,教师对选定的学习内容进行混合式授课, 线上主要是利用“微师课堂”进行直播、录播和上传相关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理论讲解,线下对具有代表 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关教学技能。在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对文本进行分析,设计完整的教案,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此系列活动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小组合作完成,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除了课堂演练之外,还可以通过上传微课的形式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由,节省课堂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和提高自己。
3.课后
课后,教师根据每一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和拓展性学习资源,将作业要求和具体内容上传到 SPOC 网络学习平台即“雨课堂”上,便于学生随时查看、下载、完成。对于一部分作业如选择题和填空题,“雨课堂”可以采 用线上提交和自动批改的方式,而文字阐述式的题目可以采用线下提交和批改的方式。再结合微信群、“雨课堂”弹幕和留言区、“微师课堂”的留言区对学生还存在的疑惑进行答疑解难。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最后的展示情况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总结。
(三) SPOC 平台学习评价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依托过程性的大数据分析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在线学习评价和课堂学习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6]。其评价的项目包括态度、意识、习惯、知识、技能、能力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系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个部分所占权重根据其重要性有所不同。
三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以 G 大学开展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课程学习的全体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 共 2 个班,在 2018 学年以其中 1 个(58 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班级为对照班, 同时, 以另外 1 个(57 人) 采用 SPOC 平台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班。对两种班别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以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效果,具体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技能展示情况和职前准备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本研究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分别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这门课程中,选取其中培养语文教师核心教学技能的五个章节进行调查,按授课顺序分别是:第三章识字与写字教学、第四章阅读教学、第五章习作教学、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调查中,首先要求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对每个章节知识内容情况进行“困难”“一般”和“容易”的评价,然后学生再提出对本章节授课的具体建议,其中认为五个章节知识“困难”的对照班学生比例比实验班平均高 9%,尤其是对第三、四、五、六章知识难度的认知两种班型差距较大;认为五个章节知识难度“一般”的学生比例两班相差不大;认为五个章节知识难度“容易”的对照班比实验班学生比例低13%。由此可见,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后,学生对理论知识难度的评价显著下降,说明此方法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7]。
(二) 教学技能展示情况
本研究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班学生的平时在课堂上的课堂教学模拟情况和期末的个人微课录制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平时课堂教学模拟情况成绩占 40%,期末微课成绩占 60%,对比两种班型学生核心能力——教学技能的成绩分布情况发现,实验班学生在 60 分以上的总人数多于对照班,同时在 60— 70、70— 80、80— 90 和 90— 100 分此四个分数段的人数占比都高于对照班;相比对照班,实验班的优良率(>80 分比率) 提升了 18%,及格率(>60 分比率)提升了 37%, 不及格率(<60 分比率)则下降了 13%。由此可见,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掌握,提升了师范生的核心能力。
(三) 职前准备情况
师范生在校的所有学习的都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做准备,也是一种职前培养。要成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本“通行证”即教师资格证,我们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凡是教师必须要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针对学生考证难的情况,笔者自身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背景知识,认真研究考试真题,从 2017 年 5 月开始,在混合式教学平台上不仅进行师范生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培养其基础能力,陆陆续续为广大教师资格证考生开设了 23 次关于考试的多种形式课程。截止到目前,除了线下本专业的授课学生之外,线上教学平台的访问量已达到 4200 多人次,不仅帮助了在校的师范生, 由于学生的转发,同时也惠及到其它院校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以及社会考生和其他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尽可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职前准备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 结语
鉴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研究者在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中亲自参与到混合式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对课程和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分析,构建了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并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技能展示情况和职前准备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该模式进行评估和反思。本研究认为,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前景是激动人心的,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拓展,亦或是职业培训、专业发展,甚至是终身学习,几乎都可以无限拓展可能的应用选项 [8]。未来,在高校不断革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都会提供无限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鶄,杨倬 . 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 [J]. 中国电化教育,2017,(4):85-89.
[2]张生,陈丹,程姝,等 .“互联网 + 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华西小学思维发展型语文课堂为例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90-95.
[3]王帅国. 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 [J]. 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4]陈燕 , 戴雯惠 .“核心技能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 以《UI 设计》课程为例 [J]. 价值工程 , 2015, (7):28-34.
[5]林芳 . 基于 SPOC 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4):185-187+217.
[6]王丽莉, 王浩亮. 基于 SPOC 的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7):206-209.
[7]王全亮 , 张月芬 , 左继蓉 , 等 .MOOC 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7,40(03):45-52.
[8]钱小龙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大学慕课商业化运作的整体性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9,(2):87-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