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和企业两个方面调研,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实施“订单式培养”对毕业生的内在要求,分析了解当前订单班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离职率高,总结已有经验,研究与探索解决订单班人才培养培养问题的方法。本文提出将企业文化与课程思政结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道德教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企业认同感,从而有效降低离职率高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离职率高;课程思政
本文引用格式:孙丽萍,尹四倍,尚绪强.企业文化与课堂思政结合融入订单培养解决离职率高问题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4):157-160.
Exploration of High Turnover Rate Problem by Integrating Enterprise Culture with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Order Training
SUN Li-ping,YIN Si-bei,SHANG Xu-qiang
(Shandong Lab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an,Shand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vestigates from both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fter graduation,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and implements"order-based training"Internal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s,it analyzes and understand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order-class talents are the high turnover rate,summing up the existing experience,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order-class talent training.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the mor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in a way that students like to hear,run the moral education silently and cultivate students’sense of corporate identity,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urnover High rate problem.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rder training;High turnover rat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和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要启动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让学生更多走进企业,充分说明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其中订单培养是探索校企合作中发展较快、有旺盛生命力的合作模式之一[1]。但目前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职业教育如何和市场良性对接等,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探索解决本校订单班培养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早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管理,提高高级技工的比例,要依托普通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业等级提升带动技工发展,争取到2020年,高、中、低档技工的占有率必须达到发展中国家水平[2]。但是目前,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间,而我国技工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我国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率的前景来看,远不如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据教育部统计在2019年我国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就达到了900多万,比2018年多了24万毕业生,如此众多的毕业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3]。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无论是从学生的根本素质还是从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需要毕业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技术,还需要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要求对毕业生都是严峻的挑战。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社会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依旧短缺,一些管理型人才、高技术型人才也严重不足,但因大多数上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初中起点或者是高中起点,他们的基础比较差,所以虽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此之多,但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一般都是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这也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没有竞争力,其职业素养和岗位不适应矛盾被凸显出来。
为了减少企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匹配的矛盾,让学生的竞争力有所提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合理优化资源,设置合理的课程,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将企业文化和思政课融入到订单培养中,让学生尽早的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岗位需求,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在教学与改革中不断进行创新,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做准备。
二 实施企业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入订单培养内在要求
调查发现,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订单式培养,但“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培养”层次是不一样的,其深层次培养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一些实践条件比较欠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通过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的方式融入订单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培养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高质量人才[4]。
(一)实施企业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入订单的内涵和要求
实施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融入订单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创设企业情境,将订单培养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渗透,加深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岗位需求能力,这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培养模式,更能推动校企合作和校企共育。这种教学和企业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做准备,这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确定的订单人才数量和订单规格的主要要求。
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企业的理念和需求,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企业简单的“定数量”、“定人才”、“定规格”,而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做准备,是以企业就业为导向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上来,主要包括参与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各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等。通过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加深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5]。
(二)有利于学徒制的实施与创新
加快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要开展校企合作招生,进行学徒制试点,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加深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有所锻炼,通过师傅的传授,能够了解更多的岗位需求,了解企业文化,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6]。在校企合作中能够有效地将企业订单进行融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企业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经验的同时,自身的职业道德也能得到规范,这种企业文化与课程思政结合融入订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得到锻炼,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操守都得到提升,进而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三)有利于校企文化的融合和升华
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因不适应企业的岗位,面临着失业的危险,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其职业知识和能力不够,而是因其缺乏企业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他们在工作岗位中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文化的亲近感,及时找到企业认同感,准确进行自我的职业定位,避免因不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岗位需求而出现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出现,提升企业工作的竞争能力。
目前,很多企业招聘人才主要看的是人才的职业素养,当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适合岗位需求时,学生就会被淘汰。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企业文化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慢慢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进行结合融入订单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融合,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有利于校企文化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 发现问题
通过对订单企业、在校学生和订单班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一)企业调研
企业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入职后面临的主要存在问题是跳槽率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通过订单培养学生与非订单培养学生比较发现,订单班学生在专业技能更高、节约培训时间、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企业认同感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二)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调研
90%以上的学生选择订单班是为了就业方便,学生认为当前订单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前景不明确,对就业单位和行业了解不明确;选择工作范围局限,缺少了自主选择权等,其中对就业单位和行业了解不明确也是毕业生就业后选择跳槽的主要原因。
结合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当前订单班培养的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各高职院校基本已经有了自己的培养模式,但是当前找到解决订单班学生跳槽率高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方利益,才能使学生更认可、企业更积极参与、学校订单班培养走的更远,校企合作才能更加坚实可靠[7]。
四 探索解决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和学生需求,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减少跳槽率高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探索解决跳槽率高问题的方法,一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学校应加深学生对就业单位和行业了解,使订单班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更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需求、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认同感;二是重视学生的思政建设,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徳素养要求,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和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发挥各专业课程本来具有的思政元素的作用。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中,实现跨界整合,扩大课程的影响力,将立德树人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道德教育,成为企业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8]。
结合十九大报告指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接企业文化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融入订单班培养中。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目标,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大思政格局,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重视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教师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实现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课程体系采用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和特色课程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模式,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专业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寻找鲜活的思政案例,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文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色课程主要是融合企业文化和思政元素,根据订单班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国家现代工业发展、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等,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和企业优秀骨干员工开展具有国家发展、学科特色和企业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现代企业发展和未来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掌握科技的人一定要有人性,才能造福人类。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精神健康成长,不仅是责任,更是良知。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中具体的实现方式为感悟体验--养成内化--行为外化,学校要结合办学特点、教育规律、企业文化及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遵循规律,做好教学实施工作,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德育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三)对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确认进行订单培养时,首先应对企业加强了解,对接优秀企业文化,构建以“人本、和谐、进取”为核心内涵的劳动校园文化。通过企业参观,聘请企业优秀员工为文化导师,开展座谈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感悟企业精神,解决对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的迷茫,同时为订单学生培养企业认同感打下坚实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先进的“7S”标准进行“日清周结月考核”等方式,培养订单学生的职业习惯,将企业精神培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升职业素养,最终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行为外化转变,在订单培养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将企业精神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适应,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就业后的离职问题[10]。
五结语
订单班培养的教学要打破教材的局限,结合企业新状态,预测教学的热点、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不断丰富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让学生感受国家和企业需求,延伸出知识背后的精神力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文,徐小昂.校企文化互通互融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17):32-33.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4.
[3]王飞.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7(12):22-23.
[4]游洋.以订单培养为牵引搞好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2019(6):86-87.
[5]王欣.“订单培养”模式带来的授课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5:46-47.
[6]周晖.“师徒结对、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8.24:111-112.
[7]李雅倩.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工作特征与个性特征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8]张信容.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企业文化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3):54-55.
[9]龙献忠.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实践遵循[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1):22-23.
[10]胡定军等.“订单双核驱动、双证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5-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