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09:41: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是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连续性,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部分。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确立了“专业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融合、课程分步实施”的专业思政教育工作框架。课程思政效果关键在教师,应对教师的思政素质和课程思政教学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由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职业伦理教育和时事政策宣讲构成。根据教学进程,在不同的实践环节安排相应思政内容重点,保证专业教学效果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双优良。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环节;课程思政

本文引用格式:范振强,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6):132-135.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raining for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FAN Zhen-qiang,LIU Chong,LU Jian-hong,MI Xiao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rainings is important for both ensuring the continu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three full-education”.A framewor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rainings has been established,which consists of overall designing,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tep-by-st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s.The ke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rainings is the teacher,who should receive targeted training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the teaching skills.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trainings is mainly composed of education on ideal beliefs,education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d current affairs policy propaganda.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corresponding focus of the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s arranged in different practical courses to ensure excell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actice trai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 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在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必修课、公共基础与通识类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等,这些课程全部都在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中完成。三、四年级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文化素质类选修课以及专业实践环节组成,未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三、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承担。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确立了“专业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融合、课程分步实施”的专业思政工作框架。将专业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规划,针对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契合度,按照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进程安排相应的思政教育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掘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环节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1],在系统科学地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

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与专业理论课相比,师生互动更加全面灵活深入。由于专业实践环节大都在相关理论课程之后进行,所以课程思政内容能够更容易与专业知识衔接融合,教学效果也更好。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环节课程思政工作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二做好教师培训

课程思政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教师。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更强调独立、自主、张扬个性,但是教师仍然对学生有深刻且长久的影响。我们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灵魂对灵魂的影响。如果要求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愿意讲、有的讲,讲得好,入人心”,那么教师就必须做到“政治强、业务精、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

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要“正”。正直、正派,既是思政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的大学生聪明、感受力强,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政治信仰对学生都有极大影响[3]。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对专业课和思政内容的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促进加成作用。如果教师没有人格魅力,甚至教师自己信仰不坚定,那教师讲授的思政内容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

 
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思政内容入脑入心,才能做到在专业教学中看似随意的将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可通过组织培训和自我提升两种途径强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质和能力。我们组织专业教师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参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邀请行业大家和学校教学名师进行师德师风讲座,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修养和思政教学能力。教师个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读经典、参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等多种方式渠道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并关注最新时事政策热点新闻。通过助课、“老带新”以及组织专业授课水平好的老教师进行教学示范课等方式提升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

三 实践环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

实践环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为理念[4]。给水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饮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收集排放、消防、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乡水环境都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范围[5]。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给水排水作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提供基础条件保障的行业之一,担负着重大责任,并伴随国家的重大需求和技术革命的推动,在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着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理想信念教育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青年时期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中国梦而奋斗,勇于担当,承担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期间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灵魂[6]。因此要牢牢把握学生本科在读的重要阶段,把课堂教育作为主要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深邃,很多内容与工程职业伦理教育内容是一致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工程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提升工程专业人员的伦理素养,培养工程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工程职业伦理教育可以实施融合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法治、友善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三)时事政策宣讲

我校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三四年级未开设该课程。在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时事政策宣讲,其效果要远好于让辅导员单独进行时事政策宣讲。

四 实施过程

在标准学制中,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9个实践环节在第5-8学期顺序开设,根据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进程安排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这种做法保证了课程思政内容全覆盖,也有效避免了专业教师各自为战,整体教学效果差的情况。


\


第5学期期初进行的认识实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完公共基础与通识类课程以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时进行。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范围有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专业直观认识。因此该环节的课程思政内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给水排水事业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给排水事业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深化专业认同感。

第5学期期末进行的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对深化泵与泵站理论认识,掌握泵与泵站具体内容,特别是对设计过程应该具备的流程意识、规范意识应该要强调。本环节的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就是职业规范教育。

第6学期和第7学期进行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Ⅰ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Ⅱ课程设计都有相应的理论课。课程思政的重点放在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个人品德教育以及时事政策宣讲上。

第7学期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Ⅰ、水质工程学Ⅱ等专业核心理论课之后进行的。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将理论课与工程实际建立对应联系,从工程实际验证理论课内容,从理论课角度看待工程实际,在头脑中构建立体的专业知识体系。课程思政的内容重点是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

第8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大训练,实现细化扎实学生专业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我校的毕业实习时长是2周,毕业设计时长是14-16周。由于该环节的极端重要性与时间跨度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是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不同阶段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职业伦理教育以及时事政策宣讲全部覆盖。这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总复习,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带上思政干粮。

五小结

实践环节课程思政应在专业思政教学工作框架之内进行。做好教师的思政素质和教学技能培训是关键。按照“专业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融合、课程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教学进程,为不同的实践环节分配了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重点,共同完成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职业伦理教育和时事政策宣讲等思政内容,保证了专业教学效果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双优良。

参考文献

[1]李朋波.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实现融合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0):275-278.
[2]张建锋,等.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5):93-96.
[3]张楗,等.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48-49.
[4]崔福义.给排水专业的改革[J].给水排水,2017,53(09):141-144.
[5]崔福义.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责任与使命[J].给水排水,2019(11):1-3+23.
[6]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5(05):11-13.
[7]李正风,等.工程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