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础医学专业《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09:53: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神经生物学》为本校基础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程,难度较高,前沿性较强。基于此特点,本文作者根据实际教学体会,从如何既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又能了解该领域最新进展,并能学以致用结合临床方面提出一些拙见,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并为其他医学院校神经生物学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科学前沿;病例教学;基础医学

本文引用格式:李云鸿,等.基础医学专业《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249-250.

神经生物学被称为21世纪的明星学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发育分化、遗传、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神经生物学的一门科学。神经科学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多交叉与融合。《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性课程,也是基础知识与前沿科学紧密结合的课程,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教师在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都比较多[1]。基础医学是我校的新开专业,该课程通过向学生讲授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融入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目前的神经科学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层出不穷,不可能一一进行介绍。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授[2]。本校将神经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讲授,学生已经有了生理学、解剖学方面的基础,通过教学实践,作者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堂能动性。

一 适当选择授课内容,控制课程内容深度

如上所述,神经生物学是涵盖整个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十分广泛。我校选取的课本是由阮怀珍、蔡文琴编写的《医学神经生物学基础》(科学出版社,第二版),该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阐述了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神经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研究方法,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神经递质,神经元信号转导,神经营养因子,感知觉,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损伤与再生,以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等。全书几乎涵盖了整个神经生物领域的所有内容,就一般院校的计划学时来说很难一一讲解。但是进展和临床方面的内容又比较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授课时对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删减,结合基础医学这个专业的特点,一部分内容一概而过,有些部分教学内容做适当拓展与延伸,以期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3]。比如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这一章节,由于其他课程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等已经介绍过,我们就不再细讲。而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这一章节,我们会以大量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尤其是以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二研究进展的融入

由于大部分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要考研究生,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适时地融入大量前沿进展。首先在语言方面,我们加强了英语教学的比重,课件制作上采取“混搭式”,有些PPT完全是英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课后及时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并特意留出时间安排学生就文献内容与大家交流,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时试卷上也会出现一些英文专业名词,这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学习动力,最终使得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为今后读研究生做好准备。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回访,凡是上过我们这门课的学生,在考神经生物学研究生面试时,对本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都非常好,受到导师的一致好评。

\

 
其次,课本上虽然也列举了一些研究进展,但毕竟不能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件时及时把该领域涉及本章节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比如在讲授阿尔茨海默症这一疾病时,不仅要给学生介绍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式,目前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也通过美国礼来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失败的例子让学生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发进展,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如何把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起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这一章节比较枯燥,尤其是各种成像技术。由于学生没有做过实验,更没有见过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电镜等,教师只能通过各种图片辅以动画视频来展示这些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先进的大型仪器,课后教师带学生参观了这些仪器,并开设了一节实验课,让学生制作片子,在仪器上亲自观察图像。2017年10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正好三位生物物理学家因研发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被宣布荣获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借此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更进一步介绍这一领域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哈佛大学的庄小威在生物成像技术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术中的贡献及她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将来在神经科学领域做出贡献。

三 临床病例的引入

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项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将临床医学知识贯穿于课堂[4]。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有的不是医学背景,所以在结合临床知识方面略微欠缺。我们通过课前集体备课,试讲等方式,所有授课教师坐在一起互相提意见,出点子,医学背景的教师给生物学背景的教师指导临床方面的知识点和病例授课方式,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收效甚大。比如,在讲解神经胶质细胞这一节知识时,利用动画讲授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和症状,再通过一个临床38岁的女性病例,从最初左边肢体麻木,皮肤疼痛等症状,到医院利用核磁共振和髓鞘相关蛋白监测诊断确诊,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数月后再复发,导致两侧肢体麻木,说话困难,再进一步接受治疗,但第二年病情再加重致失明的过程,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临床病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并了解该病人在此期间接受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从根本上完全掌握多发性硬化症。另一个例子是阿尔茨海默症。一方面教师收集一个医院的病例,另一方面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病例,从症状到治疗,到病因,使学生从免疫学、病理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多方面根本上认识“老年痴呆症”这一人尽皆知的疾病,了解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病人,自己将来能在研究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这方面有哪些作为。

总之,神经科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前沿的热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把生硬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要放开教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取把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基础医学生,既要努力掌握该学科的知识要点,又要及时了解该领域的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科研素质[5,6],还要尽可能把所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起来,为将来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队伍和疾病治疗做好准备。

\

 
参考文献

[1]尹艳玲,罗艳琳,李俊发,等.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04):403-405.
[2]赵兰峰.关于神经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会(摘要)[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03):198-199.
[3]李东亮,魏林郁,李成长.建设立体化神经生物学教材的探索[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04):430-432.
[4]张洪,章军建,雷红,等.案例教学方法在医学本科生神经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78-79.
[5]李峰,尹艳玲,李俊发,等.结合神经生物学教学建设谈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1):308-309.
[6]穆莉莉,王菁华.硕士研究新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神经生物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6):15-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