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变革、“强化担当意识、战略思维、创新精神、质量效果”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发展面临的攻坚问题。在此次教育变革环境下,我国漫画人才培养更应结合新时代背景需求,加快教育变革步伐,开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需求对接;教学方法与国际化发展需求对接;实践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革新课程构建,提升漫画编创人才的责任意识,思想站位高度,强化漫画专业人才的德育意识与格局思维,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漫画专业人才。
关键词:漫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质量变革
本文引用格式:董健.高校漫画专业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与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0):222-224.
一 高校质量变革对漫画专业高等教育的要求
中国高校“质量革命”正在发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4月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掀起一场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助力打造“质量中国”》讲话中,提出“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变革、强化担当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强化创新精神、强化质量效果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攻坚问题”是中国教育质量改革的首要要求。漫画专业人才具备肩负社会文化发展、传播的历史重任,强化美术学下的漫画专业人才培养更应具备创新意识、德育修养、文化艺术素养、创新创业能力,较宽的国际视野。探索形成一条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类漫画人才培养新路径势在必行。
二 当今高校漫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格
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与新媒体互联网产业的两次跃进发展,使动漫产业走向对接,漫画产业成为独立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能够推动产业企业升级发展。日韩等亚洲国家的漫画专业设置依托据漫画行业源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围绕漫画原创及制作领域开展,突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漫画创作与制作人才培养,仅专职漫画家就达到5万人。2015年伴随国风动漫大圣归来9.56亿票房、开启了国风动漫热潮,动漫商业链条成熟市场规模高达1000亿,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美、日两国漫画文化输出使我国漫画的风格、题材等深受影响,没有形成我国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漫画体系,因此我国急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漫画创作人才队伍。
而国内相关院校专业方向设置则常年依托动画、绘画学科,自1999年伴随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动漫人才需求逐年增加,高校漫画专业的人才培养经历了技术型人才、艺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多次变革。但依旧缺少成型的体系化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产业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设计,缺少国情思维引导,每年漫画人才毕业人数和人才培养质量尚不能满足漫画产业发展需要。
如何解决“市场前行,人才培养滞后,专业发展受限”的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把握中国发展繁荣、展现当代中国时代特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充分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和时代特征,担当将中华文化和时代风貌推向世界的责任,掌握产业链条运作环节,具备产业岗位对接,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漫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对接企业,教学、科研、创作、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构想是多个院校在漫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关注的重点。
三 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下的“五对接”应用型漫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依据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018年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的教育方针。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针对目前和未来动漫市场用人需求,高校漫画专业应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次以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一)构建“艺术+德育”的漫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
漫画的独特视觉语言更易于被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接受和理解,具备承载国家文化特性、将当代社会活动、现实事件结合热点话题,带动社会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的宣传,可达到“将IP融入文创,传统连接未来”的目的,中国漫画在新时代下发挥着的重要的社会功能。由此新时代的漫画专业人才培养应围绕“艺术+德育”教育理念,以“塑造中国漫画风格,引领和推动中国民族漫画产品及品牌发展,实现区域漫画人才培养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对接发展”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抓住"漫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搭建、师资队伍组建、平台建设完善五要素开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德育能力培养对接;教学过程与国际化培养对接;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对接”的“五对接”漫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通过确定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内容重组,实施实践项目驱动式教学;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开展互联网+校企实训合作方式,注重创新创业学生培养,凝练出一条具备培育中国漫画人才,打造自有国漫明星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漫画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施“自主选择、个性发展,跨专业选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学院顶层设计出发,深化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个注重”(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六化改革”(模块化课程、项目化载体、工程化平台、团队化教学、产品化成果、多样化评价)的人才培养思路,通过漫画专业的“3次”(入学选类别、模块选方向、平台选职业)递进选择,"尊重个性发展、实施多元培养"。
新生入学接受专业和行业认知教育,参加分类考试,对自己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职业领域有初步的认知,并根据考试成绩及自愿选择双向结合的方式,通过第1-3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类别一课程围绕漫画创意与创作课程为核心,强创意、重研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类别二围绕动漫应用与创作课程为核心,强基础、重实践、提高应技能培养。第3-4学期继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第5学期,学生根据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漫画项目开发、新媒体漫画应用制作、漫画营销管理模块;第6-7学期,进入到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进行各类项目的实践和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创新创业+德育+艺术底蕴培养”的课程构建思路
以目前漫画专业漫画人才需求为要,塑造具备家国意识既有广博知识面、又有知识深度的T型创新型人才,课程内规划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构建跨思政融合的复合课程模块及课程构建方法,形成“创新创业+德育+艺术底蕴培养”的课程构建方法,以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的人才培育机制,将“艺术+德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衔接。通过项目立项制构建项目团队、完成项目成果的网络推送与发布,使学生掌握漫画立项、实践探索商业漫画创作创新的形式方法,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能,以及创业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驱动式教学、采用反转课堂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程“产业实操+创业扶持”的内容体现,同时探索中国国情的思政教育、影视、戏剧及文化艺术知识与实践项目相融合方法、增加思政、电影、设计、新媒体对接的创新创业漫画项目创作技巧及创新方法知识点,逐步强化课程授课内容知识点的深度、难度、广度。
课程内开展成果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学体系重构,“艺术+思政”理念在课程专业理论融入进行革新,以研究式、研讨式形成学生被动教学到主动研究的有机转变,全面提升学生产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国际化视野上强化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格局意识。
(四)实施实践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对接、教学过程与产业实践对接,从产业源头出发整体把控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思路将产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纵向加深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以产业标准强化项目制考核。形成“基础引导、以赛促学、平台孵化”创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程商业制作与运营实践环节,项目总监-从整体角度对剧本创作提出要求,提供方向;编辑-从市场角度,运行平台需求指明剧本创作方向,各平台对题材类型的倾向及类型占比,提供不同平台的剧本要求;主笔-对剧本创作的画面性,合理性,实操性提供指导;培训指导-前期制作中参与漫画勾线、上色漫画风格制作商定,针对漫画制作进行提出修改。编剧-对剧本创作规范化,创作思路,创作语言进行专业性指导。
低年级由专业认知、模拟项目实践入手,依托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漫画教学体系基础实践;高年级进入平台实践阶段,将大赛成果转化成商业项目。构建“专业教学实训+创作实训+产业项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一年级开设“专业认知实践”,进行创新启发式教育;二年级将专业课程与创新教育相融合,设置新媒体动态技术课程,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萌发专业与互联网对接的创新理念;三年级学生项目进入平台,由产业“双师型”教师指导孵化;四年级对成熟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互联网+创业平台进行成果的创业转化。对整体行业进行分析和解析,使学生对行业整体有清晰的认知和掌握,明确创新创业漫画项目行业的商业运作流程知识以及项目运营与管理的创业相关知识。通过学研产一体化成熟模式讲解行业的商业模式,通过专家和导师校企合作漫画项目的经验分析和总结,通过“行业分析+商业模式+运营策划”的课程建设策略完成,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实践研究,组建创新团队,打造社团创业,使创新创业教育渗透教学各个环节,创新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五)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构建多元化师资团队
聘请国际漫画大师为客座教授开展讲座;构建漫画教育品牌论坛;携手国际院校、大学进行师生交互访学国际学术交流;开展每学期国际大师进课堂授课的常态化教学,实施国际大师教学研讨、国际大师联合创作实践等活动,把脉跨漫画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开启教学与国际对接的文化合作契机。外派双师型教师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激励教师参加漫画文创赛道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强化培训培养创业精英实践教师师资队伍;由具备创业精英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产业训练,通过漫画理论、漫画产业IP创新创业开发,给于漫画创作、产业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持,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产业实践融合。组成由教授、副教授、硕士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骨干,技术型教师为基础的,拥有多年漫画产业实践与教学经验的专兼职师资团队。采用双师型教师的同时,做到基础教师产业化,产业教师理论化的双向培养。可形成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企业教师与外聘国际型教师为辅助的“一主二辅”型“多元化”结构的教学师资团队。
(六)开展互联网+校企实训合作方式,形成生产型实践及实习基地建设机制
学生成果与产品转化对接,搭建“产教研融合、产创学结合”为一体的漫画产学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互联网+校企合作的实践实训。
1.构建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公司合作,构建特色工作室,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形成漫画市场需求为指导,企业产品及项目要求为指向,项目型课程内容设计、企业与双师型授课共同授课的课程教学。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互联网漫画产品,依托漫域网对接腾讯动漫、有妖气、快看漫画、布卡漫画等十大一线网络平台发布,形成产学对接教学成果的市场化转化通道。
3.以实践平台构建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使命,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向”的国风漫画定向项目,对接互联+大赛及政府企业需求,实现教学成果服务地方的社会效益转化。
4.依据专业特点,开展“网络+实地”实习实训生产型实习基地建设,与互联网发布平台签署实习基地协议,由消耗型实习基地转变为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实施以网站编辑为实践指导教师线上指导,学院指导教师线下监管的实习形式,拓宽数字时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
四结论
革新课程构建,提升漫画编创人才的责任意识,思想站位高度,强化漫画专业人才的德育意识与格局思维,开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需求对接;教学方法与国际化发展需求对接;实践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结合国情思政与专创课程内容融合,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漫画创业团队,实现教学成果的国际展赛影响以及市场孵化,进一步着力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国际视野具备国风漫画创作能力,围绕“学研产一体化”办学特色,以“互联网+”模式,强化“教育、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不断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入推进“精准人才培养”战略进程,深化“创新、创造、创优、创业”四创核心文化,推进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融合发展。培养熟悉漫画全产业流程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漫画专业与国际化接轨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漫画高等漫画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法、课程构建、能力素质培养提供有力参考,为中国漫画品牌在全球文化中地位的确立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浩波.统筹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与担当[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1):2-6.
[2]许小姣.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J].文教资料,2019(07):198-199.
[3]凌健,毛笛.高等教育政策执行中的有限响应与反思——以A省地方高校章程建设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06):4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