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探中职历史实物教学与构建学生时空观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8 11:3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主题下,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历史教学逐步由重知识、轻能力转向面向每一位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2016年9月,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这意味着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我们站在了更高的时代视角,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历史学科素养被定义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一堂历史教学导入新课环节中,通过历史实物的引入及学生课堂反响,对构建学生时空观念产生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与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于忠波.初探中职历史实物教学与构建学生时空观念[J].教育现代化,2019,6(82):350-351.

一教学案例实录

(一)中职学情分析


学生:中等职业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对历史有一定的认知,但是总体知识水平较差,时空观念凌乱,此外,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历史等文化素质课被边缘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且不够重视。

教材:《中国历史》,朱汉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教材分析:本课讲授的是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第一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本课作为教材的第一节即起始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及特点,夏商西周的基本情况以及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简要概述三部分内容,从教材编撰看,内容覆盖全面,脉络较为清晰,点面结合较好,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内容过于简略,尤其是对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仅是点到而止,教师授课时需要补充较多史料,来帮助学生构筑远古时空观念。

(二)课堂导入设计及目的

1.课堂导入设计


出于专业爱好和教学需要,在相关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本人收集了一些石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将两块具有典型特征的石器(一件石锤,打制痕迹明显,应为旧石器时期;一件石斧,磨制痕迹明显,应为新石器时期)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分组轮流观察两件石器,在学生观察过程中,作为新课程的知识储备,教师简要介绍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时间段及各自特点。

\

 
2.设计目的

(1)用历史实物来导入新课,以此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历史实物,加深对新旧石器的理解,并以石器为基点,初步形成新旧石器时代的时空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进行历史推断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导入实录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来学习中国历史第一课《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我希望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先来观察一下这两件石头,大家一边观察一边看多媒体老师给出的照片;

(多媒体展示两件石器的照片,并将两件石器实物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

学生:老师,先给我们看……先给我们看……老师,这是什么石头,好奇怪啊……
教师:好的,既然大家觉得它们很奇怪,那就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主动发言。
学生:老师,我们觉得这个特别圆,好像不是自然形成的,另外那个形状很特别,一侧的边缘很锋利……
学生:老师,我们觉得这个像压扁的恐龙蛋,另外一个像一个斧子,但是没有发现固定斧柄的地方……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归纳的也很全面,其实这是两件石器,一件是旧石器、一件是新石器;那么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新旧石器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阅读多媒体资料。
(多媒体展示资料:旧石器时代英文为「Paleolithic Age」,源自希腊文,「Paleo」是「旧」的意思,「Lithic」是石头的意思。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在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该时代概念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学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1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年到2000年,使用磨制石器。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就是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及它们使用的工具,同学们手中的这两件石器圆的是一把石锤、边缘锋利的是一把石斧,那么这两件石器哪个是新石器、哪个是旧石器呢?
同学:石锤是旧石器!教师:为什么?
同学:因为石锤是打制石器,有明显的打制痕迹!教师:距今约多少年?
同学:250-1万年前!
教师:既然石锤是旧石器,那么石斧呢……石斧是什么?
学生:新石器!教师:为什么?
学生:有磨制加工的痕迹!
教师:新石器时代距今多少万年?
学生:距今约1万-5000到2000年前!
教师:工具的更新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作为远古文明的诞生地之一,也相继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那么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小字部分,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归纳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那些?中国的文化遗存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展示问题: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那些?中国的文化遗存有什么特点?)

二 课后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1.通过两件石器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作为一门起始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今后的授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两件石器的使用,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了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间划分上打上了实物的烙印,帮助学生构建了最早的历史时空观念,同时也便于学生对历史时间记忆,见图1。


\


3.通过两件石器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在后面的课程中,提及到当地的远古遗存时,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要求成立小组,并进行实地踏查,使得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得到体现。

(二)本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1.根据实际教学授课情况看,课堂导入时间占用了大约15分钟,课堂导入时间过长,使得一课时教学内容未能按课程设计要求完成。

2.本课的课堂导入与第一部分新课内容有所重复,课堂环节不够清晰,且本部分内容并不是本课重点,因此有喧宾夺主之嫌。

3.在讲授新课时,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起始课的构想,但是,内容较为浅显,深度挖掘不够。

三 教学心得

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高中(包括中职)历史教材“模块”化的体例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通史观念,但大多数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尤其是“时序”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而在中职学生更是处于“秦宋元明清……”的混乱之中。

历史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五大素养中,时空观念是基础,没有清晰的时序基础,学生学得的知识就是凌乱的,这就像一张纠缠在一起的渔网,学生是根本无从下手,张网捕鱼!因此帮助学生构筑时空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主要包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本课的课堂导入设计,笔者认为,我们在帮助学生构筑时空观念,编制历史时序之网的时候,不妨使用是实物教学,让学生通过标志性的历史实物实现时间记忆,就好比我们在编织渔网时使用的铅坠,在关键节点上系上铅坠,确保渔网不会纠缠,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历史教学的探索远无止境,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一点点的感悟是微小而浅薄的,但是也确实希望所有的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沈桂.登高职院校历史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6(38):53-54.
[2]曹玉兴.以多媒体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124-125.
[3]封彩兵.浅谈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15):138-139.
[4]王盼如.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355-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