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4 14:30: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问卷调查是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和问卷设计方法为基础,从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的研究选题、重要概念界定、问卷题目设计和问卷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和流程,旨在准确把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需求,为开展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张敏,曾小珊,郭萍.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231-234.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问题。要科学合理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行探索和调查。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诸多方面存在哪些需求?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问题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已无可回避。

本研究以问卷设计理论和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探索非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需求,并尝试设计大学英语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旨在明确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关键需求,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和合理建议。

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问卷的设计方法


在问卷设计方法上,英国学者Zoltán D rnyei[1]在其撰写的《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一书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介绍。他认为,好的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设计步骤:①确定好问卷的长度、格式和主要组成部分等;②设计并编排好项目;③编写出恰当的答题方法说明和示例;④如果是用外语撰写的问卷,需要将其译为受访者的本族语;⑤进行试测和项目分析。

我国学者秦晓晴[2]在其专著《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重点介绍了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设计原则和要求,以及问卷的试测和评价。秦晓晴指出,问卷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研究选题,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可行性。确定选题之后,下一步要将研究题目具体化,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明示研究目的,并对研究问题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定义和操作化处理,以便澄清概念、限定范围,最终开发出测量指标。设计问卷问题时要从内容、形式和受访者三方面综合考虑。问卷设计完成以后,应进行问卷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专家或同行评价、试测评价,以及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完成问卷定稿之后才能进入问卷调查的实施阶段。

\

 
(二)需求分析理论

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需求分析历来备受语言教学领域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在国外,外语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有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SA)、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模型以及Dudley-Evans&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其中,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模型以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为基础,弥补和改进其缺陷,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又细化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包括了学习环境、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方面。Dudley-Evans&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采用方法分析/生态路径,通过对课程生态情景这个核心的相关特点的辨析,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最大量的语言、技能学习的分析,最终得出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3]。

在国内外语界,近年来对需求分析的研究也呈上升趋势。主要代表人物有夏纪梅、孔宪、王海啸、蔡基刚、陈冰冰等专家和学者,研究范围涉及需求分析理论研究、需求分析与外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需求分析与外语单项技能研究以及学生需求分析研究等。其中,陈冰冰以Dudley-Evans&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结合Hutchinson&Water、以及夏纪梅、孔宪和王海啸的需求分析模型,构建了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

二 大学英语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确定研究选题


笔者从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本地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确定对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展开问卷调查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为笔者所在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研究问题如下:我国地方院校非专业本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构成因素有哪些?这些构成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最终如何影响学习成绩的?

根据文献调阅结果和自己对英语学习需求的理解,研究者提出了英语学习需求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括了英语学习需求的四个构成因素或维度:英语学习动机、英语知识技能、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环境。如图所示: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或取向。Gardner和Lambert[4]认为学习动机可分为“工具型”(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和“融合型”(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两类。一般来讲,工具型动机被认为是外在动机,融合型动机被认为是内在动机。本研究在以上两种经典动机分类的基础上,借鉴了高一虹[5]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归纳出六类英语学习动机,分别是:个人发展、学习情境、信息媒介、成绩动机、社会责任和内在兴趣。

在英语技能方面,本研究遵循传统的英语技能划分办法,将英语技能需求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需求;在英语知识方面,本研究结合本地教学实际,从英语词汇量、长难句和复杂句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展开调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6]。

一般来讲,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会更频繁地使用种类更多的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学习策略方面的训练,根据学习内容和目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习者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在学习策略调查中,参照了束定芳、陈素燕[7]开发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当时被用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新生入学调查。本研究通过前期的学生和教师访谈,以及征求各方建议,选取了其中的28个题目,仍归纳为六类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8]。本研究参照了张洋洋[9]开发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环境评估量表,结合研究目的和本地实际进行了修改,将学习环境分为课堂学习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两个结构。

(三)问卷题目的设计及优化

本研究所用问卷的标题初步确定为“大学英语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问卷指导语和答题说明均按照规范呈现在问卷正文部分之前。下面主要说明问卷正文部分题目的开发和修改优化过程。

本研究问卷题目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前期的文献阅读,结合自己的探索性研究完成的。问卷使用多项目量表,共有85个题目,主要由封闭性问题构成,包括了事实类信息、行为类信息和态度类信息的测量指标。具体来说,事实类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高考成绩、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每周课外英语学习的时长以及未来的就业目标等;行为类信息包括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态度类信息包括学习动机、英语知识和技能评价以及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评价。问卷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其中,行为类和态度类信息的测量全部设计为封闭式选择题。选项设计采用了里克特五级量表。

为了研究需要,本问卷做了两个版本:维度版和实测版。通过调阅相关文献、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研究者发现以下因素(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和学习需求:学习动机、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环境。因此,维度版问卷将问卷题目分为四类,从学习动机、英语知识、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实测版问卷在维度版问卷的基础上对题目顺序进行了微调。

学习动机维度在初稿中被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方面设计了与个人兴趣、个人发展、身份地位和社会责任有关的题目,外在动机的主要题目包括找工作、考研、出国、完成学分要求和取得相关证书。初次试测之后,发现信效度都较低,随即在课题组成员的建议下进行了修改。在修改稿中,学习动机的分类借鉴了高一虹[5]等人的问卷,下含六个子维度,分别是:个人发展、学习情境、信息媒介、成绩动机、社会责任和内在兴趣。每个子维度之下包括3个题目。再次试测,整体信度系数达到0.83,整体效度系数为0.84。

英语知识和技能维度在初稿中细分为7个子维度,分别是听力自评、口语自评、阅读自评、写作自评、翻译自评、欠缺知识自评和后续学习需求。除欠缺知识自评外,每个子维度下包含4-5个题目。初次试测表明各子维度信度系数都较理想。听力自评子维度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674,阅读自评为0.779,写作自评为0.75,翻译自评为0.867,欠缺知识自评为0.726,后续学习需求为0.873。但是对各子维度进行效度分析后,发现若干子维度效度不佳,除了口语自评和翻译自评两个子维度之外,其余子维度KMO值均未达到0.6,即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后结合课题组其他成员和专家建议,对此维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参考了许宏晨[10]的“高校双语教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将此维度分为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两个子维度,每个子维度下设置4-5个题目。再次试测,整体信度系数达到0.78,整体效度系数为0.75。

学习策略维度下设置了六个子维度,分别是记忆策略、认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该维度的设计参考了束定芳、陈素燕[8]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实施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子维度下设置4-5个题目。试测发现,各子维度的信度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记忆策略0.69,认知策略0.731,补偿策略0.685,元认知策略0.791,情感策略0.689,社交策略0.856,信度系数较理想;后又对低于0.7的子维度进行了适当修改,再度试测,整体信度系数达到了0.81;对各子维度进行效度检验,其KMO值分别是:记忆策略0.611,认知策略0.677,补偿策略0.706,元认知策略0.728,情感策略0.608,社交策略0.79,效度系数均处于可接受范围。修改后该维度整体效度系数达到0.814。

学习环境分为课堂学习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两个维度。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学习环境下设置了教师教学、考试考核、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合作学习和任务感知六个子维度。试测显示,除去考试考核(0.685)一项,其他子维度信度系数(Cronbachα)均超过0.75,其中“教师教学”子维度信度系数达到0.901,“师生关系”0.813,“同学关系”0.839,“合作学习”0.883,“任务感知”0.77;初次试测后效度检验显示,“考试考核”和“任务感知”两项的KMO值均未达到0.6,说明效度不佳;其他各子维度的KMO值分别是“教师教学”0.701,“师生关系”0.628,“同学关系”0.781,“合作学习”0.716,均高于0.6,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课题组成员就效度不佳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同行专家建议对题目进行了修改。再度试测,该维度整体信度系数达到了0.83,整体效度系数为0.75。

课外学习环境下设置了校内活动、对外交流和设备资源三个子维度。初测发现,各子维度信度系数(Cronbachα)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校内活动”信度系数为0.644,“对外交流”为0.883,“设备资源”为0.717。效度分析显示“校内活动”KMO值低于0.5,表明此子维度效度严重不足,其他两个子维度的效度系数分别为“对外交流”0.679,“资源设备”0.723。根据分析软件的建议和学生反馈意见,将“校内活动”维度下的题目全部改为反向问题,后再测,整体效度系数达到0.79,整体信度系数为0.81。

\

 
(四)问卷的评价

问卷的评价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自我评价、专家或课题组成员评价、来自受访者的反馈,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包括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来评价。前三种方法是对问卷的主观评价,在问卷初稿完成后进行,用于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问卷。项目分析及信度和效度分析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评价问卷的质量,也需要在问卷试测后进行。研究者对试测结果进行初步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2]。

首先,研究者根据文献、自己以往的外语学习经历,结合对学生平时的观察,对各维度的问卷项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关注问卷项目是否完整地反映了各个维度,所提的问题是否恰当,问题中使用的语言是否在受访者的理解和接受范围内,选用的量表类型是否得当等。

此外,研究者完成问卷初稿的设计后,发给课题组成员及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试填。通过同行试测,研究者了解到填写问卷所需的时间在8-10分钟,预测学生填写问卷的时间在15-20分钟,后来的反馈表明学生填写问卷在15分钟左右。通过同行访谈,研究者征求了课题组成员对问卷的意见,修改了部分问卷项目的语言表达,并删除了一些重复题目。其后,研究者请了两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问卷初稿进行审阅,就问卷的整体结构和问卷项目的内容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后经专家建议,重新设计了学习动机需求和英语知识技能需求两个维度,并将部分问题改成反向问题,避免学生答题时陷入定式思维。

最后,研究者实施了问卷试测,希望通过试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问卷的评价,检验问卷各维度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以及问卷项目的区分度等。研究者先后组织了50多名学生参加问卷的试测工作。这50多名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试测之后,研究者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访谈,询问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问卷问题是否有措辞不当的地方,问题和答案的设计是否能够反映他们的外语学习情况等,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最后研究者结合对学生的访谈以及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对问卷进行了再次修改。

三结语

目前,我国各高校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把握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在设置系统化、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需求分析问卷的设计,认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涵盖了英语学习动机需求、英语知识技能需求、英语学习策略需求和英语学习环境需求四个维度结构。此外,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需求分析调查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英语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变,外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持续性的需求分析,从而实时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需求分析在反拨和调整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Zoltán D rnyei,&Tatsuya Taguchi.Questionnair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and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10.
[2]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5-159.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4]Gard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4-15.
[5]高一虹,赵媛,程英,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8-38.
[6]胡忠光.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70-76.
[7]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74-180.
[8]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5-110.
[9]张洋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调查问卷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61-71.
[10]许宏晨.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对大学生双语教学态度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0):70-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4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