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2 10:5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根本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实践资源为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的现状调查,探讨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培养;软硬件资源;现状调查;问题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师雅兰,等.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1):276-278,287.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研究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中实践层面的内容[2]。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这三个途径。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
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仪器、设备、场所、资源等)和软件资源(具
有足够地理实践力专业素养的教师的指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4所学校(包括省会、一般地级市、县城和乡镇高中四级)的90位地理教师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5人进行了访谈,了解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软件、硬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85 份,有效回收率为 94.4%。

\

 
一 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软件资源现状调查

根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部分,地方与学校在实施地理课程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创建课程实施的各种必要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2]。并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地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软件资源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识、学校组织培养和提高教师实践素养的活动的频率,以及调查其现有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能否胜任指导学生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任务。

通过统计分析,其85位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情况见表1。结合对5名教师进行的访谈,教龄较长的教师其教学模式较单一,较少尝试新模式和研究学科前沿的知识。而新手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新观念,但限于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较弱也只是遵守老套的教学方式,无力尝试新的模式。70.59%的教师是地理科学(师范类)毕业的,这部分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是比较扎实的。只有少部分教师是地理学的相关专业或其他专业的毕业的,相对于师范类的而言,其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相对较弱。

\

 
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知道颁布的教师占84.7%,其中对其进行研究的占35.29%,15.29%的完全不知道颁布。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47.06%的教师表示只了解简单的理论,听过但不了解的占18.82%,了解并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占17.65%,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占比例最少仅有16.47%。被调查者对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了解程度(见图1),有14.12%的教师竟表示不了解。



\


在地理课堂中,经常使用地理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的教师占15.29%,57.65%的教师偶尔结合教材使用一下,在地理课堂上很少基本没有用过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的占27.06%。43.53%的教师表示学校从未开展过培养和提高教师地理实践活动专业指导能力的培训。结合访谈,教师表明组织的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给大家提供网址在网上观看的一些视频讲座等。调查中有83.53%的教师表示学校并没有配备以满足课程资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地理实验等的地理实验员。教师对于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地理是否有效的问题,62.35%的教师认为非常有效,29.41%觉得一般有效,觉得无效的仅占1.18%。有68.24%的教师表示学校支持并且也重视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支持的占31.76%。对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能否胜任带领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调查(见图2)。

二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硬件资源现状调查

学校硬件资源主要是学校在实施本课程时,应创设的保证课程更好实施的各种必要条件。在此将从考察类资源、调查类资源和模拟实验类资源这三方面来分析学校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所配备的硬件资源现状。

考察主要包括观察和野外考察。首先是对学校观察类硬件资源配备的调查,97%的教师表明自己学校有一定数量可供学生观看的图书类资源(挂图、地理图册、地理图书等)。授课时所需要的地理教具和学具,有94.12%的教师表明自己学校仅有地球仪,但结合和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即使有这些教具,在实际教学中也基本不使用。学校也不提供资金购买教具,教师为满足上课需要都是自己购买或制作。稍微复杂和价值略高的教具,例如:地理教学标本(矿物和岩石标本)、天球仪、天文望远镜等有80%左右的教师表明学校都没有。69.41%的教师表示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可供学生通过观察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观察场所资源(见表2)。其次是关于野外考察类资源的调查,92.94%的教师表明学校无地理野外实习基地,58.82%的教师也表示学校无任何野外实践所需的基本工具,例如:样本的采集工具、野外安全工具、测绘定位工具设备、传统罗盘、望远镜等。

\

 
表2有可供学生培养地理实践力的观察场所资源所占比例(%)地理园地理橱窗气象观测站天象馆天文台地质馆以上都无15.29 18.82 16.47 4.71 18.82 8.24 69.41地理社会调查77.65%的教师表明从未组织过学生进行。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可供学生安全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的场所,有85.88%的教师表明学校没有此资源。对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36.47%的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过任何有关社会调查知识。实践的基础是要有足够的理论,关于社会调查的理论知识都是寥寥无几,假设有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其也会因缺乏理论知识而无法实践。

模拟实验也是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71.16%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配备任何进行地理模拟实验时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甚至,地理模拟实验所需要的场所:地理实验室、地理专用教室等也有90%左右的学校没有。在地理教学中也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数字资源,例如:GIS、GPS和RS辅助教学系统、数字气象站平台系统、野外实践采集分析和显示系统、地理课程情景资源库等。有90%左右的教师表示其学校无任何实践教学的数字资源。

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这种新理念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而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也是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要想实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最基本的是要创造条件,学校应投入财力和精力,完善地理实践力培养所需要的硬件资源。

三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存问题分析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定要依托地理实践活动,科学合理的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考,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4]。结合以上调查,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存问题如下,主要从软硬件资源方面和学校管理方面来阐述。

(一)软硬件资源方面问题分析

(1)教师的地理实践力素养不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落实地理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基本需求[2]。现今较重视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教师素养的培养。由上可知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无法胜任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较少接受新东西。学校的教师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教龄也不同。对于新手教师而言,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但缺少教学经验,无法很好的驾驭课堂。而教龄较长的教师,基于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迫,大部分教师止步不前,不愿意接受和尝试新的东西,忽视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教师已习惯在无竞争、无危机的环境中生活,不求进步,不能承担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应是“课程资源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色[5]。教师作为导学者的角色,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时,其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第二,教师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机会较少。教师表明,希望学校应给予重视,多提供相关方面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希望学校加大师资队伍,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教师自身更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乐学善学、主动反思、勇于探究和敢于实践,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6]。

(2)受资金限制,缺乏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场所、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硬件资源。硬件方面资源,主要是用来设置各种场景,构建情景,提供素材,让学生体验、发现、分析、总结,形成方法,提升各方面能力。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要有完善的硬件资源。而调查结果却是,大部分学校连最基本的资源都很贫乏。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多媒体都没有,更别提教具和地理功能室。究其原因,是学校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地理野外实践基地或者地理园这样的大型实践场所建造需要大量资金,但学校可以以校园环境为基础,构建地理特色校园,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7]。被调查的教师希望学校加大规模投入建设,完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所需要的资源。

(二)学校管理方面问题分析

(1)学校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不重视。地理实践教学已提出多年,自2017年版新课标颁布以来,特别强调了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其一直未得到较好落实,其较为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师、学生的观念未转变过来。教师和学校要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适当地留出时间,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2)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进度紧,时间限制大。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教学和学习,地理作为众多科目中的一门,每周仅有7课时左右,教师和学生任务重时间少,更无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还需对学生进行前期的知识补充和后期的活动总结评价,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3)学校和家长出于安全原因,不支持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部分需要在户外开展,学生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了最大的阻碍。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在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学校应制订完善的活动流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中学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最基本的满足实践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资源都很贫乏,例如教师的实践素养和观念认识;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场所等。此研究可为更好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途径奠定基础。基于此,可提出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实践资源与中学共享,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高校为中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具有较高地理实践素养的教师,而中学也可以为高校输送较为优质的、有较高的地学素养的生源,两者之间呈现合作共赢的关系。作者后续将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对此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探索出更有效和高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旺.厘清学科本质,落实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8(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3-5.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7]谢正世.推动地理特色校园建设,促进地理实践力培养[J].地理教育,2018(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