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30 09:57: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提高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郑州大学2015级、2016级医学专业共275名学生为对象,采用“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小老师”心得体会的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学生在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均有提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传统教学法

本文引用格式:金国平,等.“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9):210-212.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衔接课程。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媒介。作为锻炼能力和科研创新的起点,实验课程更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索求解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价值。然而,在传统实验教学法中,多采取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实验内容,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学生对所授内容缺乏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选取部分学生作为“小老师”,教师与“小老师”身份互调。“小老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除了必要的指导和补充讲授外,不直接参与授课过程。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积极主动者。因此,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增进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小老师”认为该模式的难度较大,花费时间和精力多,对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习负担;有时“小老师”因为缺乏经验,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较弱,存在课堂时间分配不当,讲解不到位等情况,易耽误教学进度,需要教师及时干预和指导。

两种教学法各有利弊。因此,为提高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法”。希望能结合两种教学法的优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教学改革探索选取郑州大学2015级、2016级医学专业共7个小班275名学生参与本次教学改革探索,通过问卷调查、“小老师”心得体会的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郑州大学2015级、2016级医学专业共7个小班,275名学生。

(二)方法

“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法”的实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设计。选取4个难度偏低的实验为教改实验,实施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其余5个实验为非教改实验,实施传统教学法。在非教改实验中教师讲授了一定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小老师”自主学习的难度,减轻了“小老师”的学习负担,还使听讲的同学更容易理解“小老师”的讲授内容,以达到两种教学法互补的效果。同时,在正式授课前,“小老师”进行预实验和试讲,教师加以指导,以提高“小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具体课程选择如下:

2.学生分组。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每班选取8名学生作为“小老师”,分为4组,每组负责讲授1个教改实验。

3.课前准备。“小老师”准备讲稿与课件。正式授课前,“小老师”进行预实验以及试讲,教师加以指导。

4.“小老师”授课。“小老师”进行授课,教师在旁记录“小老师”的表现和遗漏或有误的知识点。

5.教师课堂提问和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评估听讲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评价“小老师”表现,并补充遗漏的知识点。最后,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难点,学生开始动手实验。

6.教师课后总结。课后教师召集“小老师”,充分肯定其付出。“小老师”写心得体会并及时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时进行改进。



\



 
(三)评价方式

1.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评价以及认可度。本次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275份,问卷有效率100%。

2.“小老师”心得体会。调查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小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本次共统计心得体会56份,有效率100%。

\

 
二 评价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表1表明:学生对4个教改实验的整体效果满意度分别是89.36%、87.06%、97.85%、90.57%。在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肝糖原提取鉴定和定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这3个教改实验中,95%以上的学生表示对“小老师”讲解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清晰。在5个非教改实验中,教师已使学生对实验中所需的基本实验操作,如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电泳技术等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小老师”在讲授教改实验时,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更易掌握。4个教改实验中分别有87.23%、80.00%、94.62%、95.68%的学生认为“小老师”的讲课有吸引力,分别有89.36%、85.89%、94.62%、95.75%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小老师”通过前期的备课以及预实验,充分了解了实验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图1表明:57.01%的学生认可“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25.97%的学生认可“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17.02%的学生认可“传统教学法”。据以上结果得知,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法或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学生对“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课堂认可度更高。



\





(二)“小老师”心得体会统计结果

96.88%的学生表示若再有机会愿意担任“小老师”。“小老师”表示:首先,“小老师”为达到满意的授课效果,查找了许多资料,了解了一些科研成果,掌握了一些制作课件的技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组内同学相互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小老师”当众授课,锻炼了自身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形象。“小老师”们均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三 讨论

首先,师生角色互换教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积极备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学会收集、处理资料,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再者,师生角色互换教学课堂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勤思考、敢质疑、勇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科研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学生当众授课,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并且,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增多,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小老师”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得知,师生角色互换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锻炼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同学情谊等诸多方面,“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既发挥了两者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有明显的优越性。

综上,本次“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探索表明,采取“传统教学法+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使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更加活跃,知识的传授方式更加多样,有效的提高了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涵,郭红艳,徐晶,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01):111-112.
[2]焦平利.师生角色互换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104-105.
[3]靳彩虹.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7):114-115.
[4]郑桂芝,郑灿磊,陈慧.师生角色互换法与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3):105-1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8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