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湖北省四所高校183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验证了情感承诺对学习投入中的活力、奉献和专注均有正向影响。规范承诺仅对奉献有正向影响,对活力和专注无影响,而继续承诺对活力、奉献和专注均无显著影响。基于这一结论,文章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
本文引用格式:刘宇璟.高校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234-236.
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强调了“以本科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办学理念。回归本科,就是要将人才培养的本质回归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真问学的精神上来。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学习投入的概念最早由工作投入发展而来。Schaufeli等(2002)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个人以积极、满足的心态对待工作,并愿意为之奉献、投入热情和活力的状态,而学习投入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以积极心理为驱动力,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沉浸到学习中[1]。在影响学习投入的诸多因素中,专业承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专业承诺是指个人对所学习或从事专业的认可,希望保持专业成员的身份,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意愿[2]。过去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职业价值观会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但对专业承诺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基于此,本文以湖北省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构建并验证了专业承诺和专业投入的关系模型,研究结论从专业承诺的角度对于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专业承诺的概念来源于组织承诺。组织承诺由Becker(1960)提出,Porter和Smith(1970)将其扩展到态度、行动和动机三个层面。态度层面指个人愿意接受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动机层面指个人希望保有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欲望,而行动层面则是指员工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付出额外的努力。O’Reily和Chatman(1986)将这种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内化视为一种心理依附,将其划分为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层次[3]。基于以上研究,Meyer与Allen(1991)归纳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出三种形式,并发展出三维度量表[4]。随着组织承诺的研究深入,学者的研究开始转向专业承诺。专业承诺是个人对专业的认同,在行动上表现为愿意为专业的学习付出努力,包括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2]。情感承诺指学生对专业的情感依附,对专业所学知识的认同。继续承诺指学生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自身能力、就业机会和未来薪酬的考虑,两者关系的维持多依赖于外部的物质刺激。规范承诺是专业规范和约束的表现,学生出于义务和责任而留在专业。在测量上连榕、杨丽娴和吴兰花(2005)开发了针对大学生的四维度量表,包括规范、继续、情感和理想承诺[5]。
学习投入的概念则来源工作投入,在心理学上“投入”被认为是“倦怠”的对立面,因此学者从工作倦怠开始研究工作投入。Mashlach和Leiter(1997)将工作投入划分为效能感、精力和卷入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于工作倦怠的低效能、耗竭和讥诮[6]。在倦怠情形下员工精力损耗过多,自我效能感低,无法与组织中的其它人和谐相处。而工作投入则相反,员工精力旺盛,与工作伙伴互动良好。随着工作投入研究的发展,学者开始转向学习投入。Schaufel(i 2002)指出,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积极状态,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1]。活力指个体拥有心理弹性和充沛的精力,愿意在学习中付出努力;奉献指个体对学习充满热忱,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专注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在测量上Schaufeli(2002)以工作投入为基础,编制了学习投入量表。方来坛、时勘和张风华(2008)基于这一量表发展出中文版。
过去的研究表明,专业承诺与专业投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连榕等(2005)发现,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当学生的专业承诺越强时,学习投入的程度越高[6]。张信勇(2017)认为,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对学习投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7]。廖友国和陈敏(2014)的研究表明,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会透过情绪投入对学业成就产生显著影响[8]。综合以上,提出如下假设:
H1:情感承诺对学习投入的活力(H1a)、奉献(H1b)、专注(H1c)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H2:继续承诺对学习投入的活力(H2a)、奉献(H2a)、专注(H2c)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H3:规范承诺对学习投入的活力(H3a)、奉献(H3b)、专注(H3c)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 研究方法
(一)施测过程与样本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湖北省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发放。调查共回收19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2.9%。调查样本中,女生113人(61.7%)男生为70人(38.3%)。在年级上,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主,分别有84人(45.9%)和52人(28.4%)。专业类别上文史类专业130人(71.0%),理工类专业41人(22.4%),艺术类专业12人(6.6%)。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的有135人(73.8%),第二志愿或调剂志愿的有30人(26.2%)。学历层次上,本科生141人(77.0%),专科生为40人(21.9%)。
(二)变量测量
1.专业承诺。采用连榕等(2005)的专业承诺量表,选取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共20个题项。情感承诺9个题项(含2个反向题),如“我所学的专业能充分发挥我的特长”;继续承诺6个题项(含1个反向题),如“与专业相关的任何实践我都乐于参加”;规范承诺5个题项,如“我不转专业主要是因为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好”。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反向题的因素负荷量过低(<0.3),予以删除。删除题项后,情感承诺的因素负荷量为0.50-0.74,继续承诺的因素负荷量为0.49-0.69,规范承诺的因素负荷量为0.58-0.80。专业承诺的测量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16)=323.93(P<0.001),CFI=0.95,NNFI=0.94,NFI=0.92,SRMR=0.08)。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82、0.73、0.80,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学习投入。采用Schaufeli(2002)的量表,分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以李克特七点尺度进行测量(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共17个题项。活力6个题项,如“我能持续学习很长时间,中间不需要休息”;奉献5个题项,如“我因我的学习而感到自豪”;专注6个题项,如“全身心投入学习时,我感到快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活力的因素负荷量为0.67~0.89,奉献的因素负荷量为0.72-0.88,专注的因素负荷量为0.80-0.88。学习投入的测量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16)=260.20(P<0.001),CFI=0.98,NNFI=0.97,NFI=0.96,SRMR=0.05)。活力、奉献和专注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87、0.87、0.90,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控制变量。将性别、年级、专业作为控制变量。性别为二分变量(男=0,女=1),年级为顺序变量。专业为三类别变量,转为虚拟变量处理。
(三)相关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情感承诺与活力、奉献、专注正相关(r=0.57,0.57,0.55,P<0.01)。继续承诺与活力、奉献和专注存正相关(r=0.45,0.54,0.45,P<0.01),规范承诺与活力、奉献和专注也存在正相关(r=046,0.54,0.54,P<0.01)。相关分析初步验证了假设。
(四)多元回归分析
如表2所示,为验证假设H1a、H2a和H3a,构建了模型1和2。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对活力有显著影响(β=0.51,P<0.001),而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对活力无影响(β=-0.02,0.12,P>0.05)。假设H1a得到支持,H2a和H3a不成立。为验证H1b、H2b和H3b,构建了模型3和4。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对奉献有显著影响(β=0.30,P<0.01;β=0.23,P<0.05),继续承诺对奉献无影响(β=0.15,P>0.05)。假设H1b和H3b得到验证,H2b不成立。为验证H1c、H2c和H3c,构建了模型5和6。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对专注有显著影响(β=0.49,P<0.001),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对专注无显著影响(β=0.06,0.03,P>0.05)。假设H1c得到验证,H2c和H3c不成立。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由数据结果可知,情感承诺对活力、奉献和专注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最重要的因素。而规范承诺仅对奉献有显著影响,对活力和专注无影响,这与规范承诺的道义和责任性质是一致的。而继续承诺对活力、奉献和专注均无显著影响,这说明仅依赖外部的物质考虑(就业机会、薪酬)无法使学生产生强列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高校在新生导向活动时,应及时对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意愿和就业期望进行调查,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专业的前景和定位。学业导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和职业发展方向,尽早引导学生做职业兴趣的探索。②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志趣。高校应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学习环境、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等多角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个别关怀,给予他们必要的参考意见,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和倦怠感。学校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邀请企业导师、专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交流所在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前景,让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发展有清晰的认知[9]。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在研究设计上采用横截面数据,有可能导致因果反向;调查样本的数据采用同一来源,有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变异;对专业承诺如何转化为学习投入,以及两者的关系受到哪些情境因素的影响未展开讨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Schaufeli,W.B.,Martinez,I.M.,Pinto,A.M.,Salanova,M.,&Bakker,A.B.(2002).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5):464-481.
[2] Buchanan,B.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4,19(4):533-546.
[3] O’Reily,C.,&Chatman,J.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The effects of compliance,identification,and internaliz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3):492-499.
[4]Meyer,J.P.,&Allen,N.J.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1,1(1):61-89.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6]Maslach,C.,&Leiter,M.P.The truth about burnout: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M].California:Jossey-Bass Inc,1997.
[7]张信勇.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9):59-64.
[8]廖友国,陈敏.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4):73-77.
[9]刘宁宁.高校本科专业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研究——基于对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专业387名学生的调查访问[J].教育现代化,2016,3(34):186-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