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数学实践类课程的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9 16:00: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实践课程是本科生在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目的。本文介绍了我们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对实践类课程的现状,实践类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新的教学模式研究等。

关键词:数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爱课堂网络教学平台

本文引用格式:寇彩霞.大学数学实践类课程的新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81-82.

大学数学的专业实践课程是本科生在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大学数学专业实践课的网络平台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1],均立足于专业实践课程特点,着眼于信息化环境下应用人才的培养[2]。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讲授、实践、辅导、线上交流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基于“爱课堂”平台,介绍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习—计算科学及实践》的教学平台建设工作。以此为契机,使专业实践课程的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连贯性。提升专业实践课程的影响力,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 为什么要进行大学数学实践课的新教学模式改革

在大学数学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1)教学内容需要革新,体系化。(2)实践教学平台急需建设。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需要学生们在线上学习时间远远多于线下,电子化教学资源使用不方便。(3)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实践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理论讲授和学生上机实践相结合[3]。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做相应的上机练习。此外,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比较单一,由于网上教学资源利用得不便利,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甚微。因此,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

 
二 如何进行大学数学实践课的新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实践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课程是以学习活动为主体,而非老师传授为主,老师和学生要进行密切的交流和讨论;其次,较其他课程线上学习时间多,学生需要在线上学习、上机实践和提交实验报告,而非其他课程仅仅下载课件等一些短时间的线上活动;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资源需要直接在课堂教学中线上使用,而非线下学习[4]。课程的所有这些需求,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完全满足。而“爱课堂”教学平台的优势可以促进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近些年,我校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由教师自发使用开始转变为由学校有组织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引进和建设适合教学信息化的平台环境:我校作为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试点尝试,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资源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信息化技术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2)建立教学信息化组织结构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教务处设置的教学技术部为广大师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帮助。(3)营造良好氛围,创设便利条件。学校每年都开展教育技术型的教学改革项目,鼓励老师通过申报教改项目,同时开展培训会议,教学研讨,经验分享会等,为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数理创新实践基地,于2015年获评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更是为我校信息化教学实践创设了便利条件。

(一)爱课堂平台建设采取以“课题研究”模式建立,学生线上自学为主,教师线下答疑为辅,小组形式课堂讨论

我们学校数学系的两个专业在不同的小学期开设了近10门实践类课程,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在大三年级,有了基本的编程基础后,我们对于两个专业实习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线上自学算法思想,老师在线下针对具体问题答疑,同时课堂上简介算法后组织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同于以往老师为了照顾全班同学的接受程度,会使得一部分同学课上重复学习已知知识,可以让不同编程基础的同学自主支配其用于学习基础的时间。老师能集中精力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在动手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化差异得到解决。课程建设模块有:(1)课程单元: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里有自学材料、练习题目、上机作业、拓展学习资源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2)实践单元:在完成课程单元的学习后,实践单元里设置了一些综合编程题目,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等综合能力。该单元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汇报。(3)作业习题:利用平台的发布作业功能,每课程单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系统,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进行练习。

(二)以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在教学平台上提供了微课视频,和其他形式的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伴教学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实现了对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翻转。在翻转的过程中,同伴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规律;自下而上,教师的主导性逐渐增强,体现了“教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微课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伴教学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三)助教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和助教三位一体化的立体化沟通模式得以建设,提升了教学效果

助教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在平台建设中我们设立了如下栏目:(1)每周作业习题发布以及习题纠错:按照教学班,每周作业在爱课堂教学平台进行发布,主讲教师和助教利用平台发布作业批改情况和纠错文档。(2)各章节疑难问题解析: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建设了线上解析,便于学生利用平台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优秀作业展示区:展示区有助教负责建设维护,每周展示若干份优秀作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作业提交区:本课程新设了“作业日志区”,让学生通过爱课堂平台上传作业。

(5)分章节的课外习题和测验题。本课程进行了几次在线测试的尝试,并提供一些电子化的自测题。由于平台对数学公式支持不太完善,数学课程编写网上自测题,构建题库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数学课程的平台建设中,如果利用系统进行在线测试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由于课程平台交流互动不能做到及时性,我们辅助了微信群、QQ群等交互工具用作答疑。学生问题的解答时效性有了保证,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程平台及微信答疑群、QQ答疑群,本课程实现了教师、学生、助教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沟通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师生交流受到校区限制和时间限制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5]。

\

 
三结语

信息化平台下多种教学模式革新,将信息技术结合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数学实践课程实现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了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希望与同行进一步学习交流,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利文.大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130.
[2]王振.现代教学手段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194-195+198.
[3]刘超.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8):232-233.
[4]谭本远.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5(04):101-103.
[5]朱健民,李建平,谢端强.大学数学实验课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2(04):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2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