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关联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6:18: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特点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使用《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广东省内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实习经历、家庭经济状况、工作确定情况与择业焦虑总分相关。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及各维度与择业焦虑总分和各维度均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毕业生的目的意识、未来效能这两个维度与择业焦虑存在负相关。本研究为大学生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人格特质;择业焦虑

本文引用格式:黄海青,等.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关联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5):219-220,240.

一 引言

问题背景。去年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再创新高。毕业生在需要完成学业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及焦虑随之而来。择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情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情绪,以及可能伴随的生理和行为变化[1]。不少研究表明在择业期的大学毕业生,其焦虑水平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程度不一[2]。适度的择业焦虑可以促使毕业生积极主动把握就业机遇,顺利应对就业,而过度的择业焦虑可能会抑制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就业过程,甚至影响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与未来时间密切相关,尤其是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这个阶段,正是迫切关注和思考自身未来发展的时期,而对于未来的关注度,清晰度以及意象等,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密切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或行为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3]。其特点因人而异,相对稳定,又随时间有所波动,可能影响着个体对于未来生活的认识,体验以及决策等。本研究拟探讨本科毕业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关联性,旨在为研究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三到四月间(择业期的一个时段)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广东省内本科院校2019届毕业生(包括大四大五学生)共发放问卷316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问卷有效率为82%。其中女生133人,男生126人;来自城市的学生85人,来自农村的174人。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


包括个体的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成绩等人口学特征。

2.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

本研究使用张玉柱2011年修订的版本[1]。共26个题目,分为4个维度:就业竞争压力、自信心不足、缺乏就业支持和担忧就业前景。采取5点计分,1-5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择业焦虑水平越高,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的系数为0.87,信度良好。

3.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

本研究引用宋其争编制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来进行施测[4]。包含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目的意识、未来意象5个因素,共有20个项目,其中第2、17、18、19、20题为反向计分,采取4点计分,1-4表示“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为方便理解,统一处理,即被试在该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其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越高,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表示量表信度较高。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特点


本科毕业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得分均值为57.91,标准差为8.67。其中,五个维度的均分与标准差分别是行为承诺(11.06±2.45)、未来效能(8.78±1.91)、远目标定向(13.70±3.05)、目的意识(11.90±2.45)、未来意象(12.46±1.88)。每个维度的条目均值从高到低分别是未来意向(3.12)、目的意识(2.98)、未来效能(2.93)、行为承诺(2.77)、远目标定向(2.74)。

(二)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特点及人口学差异比较

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总得分均值为66.94,标准差为18.90,其中,四个维度的均分与标准差分别为就业竞争压力(11.81±3.97)、缺乏就业支持(18.40±5.85)、自信心不足(18.08±5.56)、担忧就业前景(15.98±4.51)。每个维度的条目均值从高到低分别是担忧就业前景(2.66)、自信心不足(2.58)、就业竞争压力(2.36)、缺乏就业支持(2.30)。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实习经历、家庭经济状况、工作确定情况与择业焦虑总分相关,择业焦虑总分在不同生源地、学生干部经历、不同专业、学习成绩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女生、没有实习经历、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没有确定工作的学生的择业焦虑总分明显较高。

(三)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相关性

1.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相关分析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未来时间洞察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择业焦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192至-0.474之间。

2.本科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之间的关系,在控制各种人口学变量后,以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择业焦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目的意识(β=-0.33,p<0.01),未来效能(β=-0.29,p<0.01)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显著,表明这两个维度对择业焦虑有统计学意义。

四 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分析


性别影响择业焦虑,女生的择业焦虑水平高于男生。与以往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社会观念及潜在的性别偏见有关,女生更容易担心在应聘中遭到拒绝以及性别歧视等[5]。

实习经历影响择业焦虑,实习过的毕业生,择业焦虑低于未实习过的毕业生。以往研究较少分析实习经历对择业焦虑的影响,而相关研究显示工作经验影响着择业焦虑。因此实习虽不等于真正就业,与在学校环境相比,更真实和频繁地接触和体验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减少择业焦虑。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与较差影响择业焦虑,前者择业焦虑低于后者,以往不少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择业焦虑。家庭经济紧张可能促使毕业生希望尽快投入工作,以减轻家庭的压力,同时对职业理想以及发展空间等的考虑,在就业过程中可能缺少社会关系支持,其择业焦虑水平相对较高。

已确定工作的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其原因可能是:确定了工作后,不需要再与众多毕业生进行竞争,择业焦虑可能有所缓解。尚在考虑签约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得分低于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这可能因为前者已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尚在考虑,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已确定工作的毕业生担忧就业前景的得分低于在考虑签约的情况,这可能包含了毕业还在犹豫是否签约的因素。

\

 
(二)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择业焦虑的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分达到显著负相关。说明毕业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较高时,有着较低的择业焦虑水平,这与以往未来定向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选择/承诺焦虑等结论相似。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毕业生更多地感知到未来是无限的,会更客观地看待未来,更主动掌握信息,进行目标的规划及行动,减少了择业中的不确定性。反之,对未来迷茫,担心,被动对待就业的毕业生,可能有着更高的择业焦虑。回归分析中,目的意识和未来效能包含着对未来的目标清晰度、积极性、计划复杂性、控制感以及乐观性等内涵。从侧面说明以往研究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择业焦虑的结论是合理的。毕业生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为就业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求职行为产生。启示我们:有必要促进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增加其实践机会,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对自身的职业目标清晰化,持续、积极地了解和筛选职业信息,增强其未来效能感,从而降低其择业焦虑。

参考文献

[1]张玉柱,姚德雯.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跨地区验证和比较[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02):120-124.
[2]张弛,刘鹂.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779-780.
[3]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27(1):5-7.
[4]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4.
[5]王红晓.高职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1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