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外部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6:2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择业焦虑是焦虑在就业前的这段特定时间下,面对择业时的一种具体表现。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大学生近年来迅速增长,给我们艺术类大学生带来较强烈的择业焦虑。笔者进一步探究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外部影响因素,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择业焦虑;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雷腾英.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外部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187-189.

一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现状

          面对当前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的严峻形势,加之艺术类大学生在择业时选择面比较狭窄,多方面的因素最终造成艺术类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择业焦虑。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反映他们因为择业焦虑出现了各种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不适,这些不适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择业过程、择业结果甚至身心健康。虽然艺术类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得到了关注,但仍没有具体深入地开展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二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外部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合理


      在一些偏远的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的程度相对较少,加之信息闭塞,一些父母的就业观念仍然比较保守,大部分不支持大学生创业。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和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变化,仍然希望国家包分配,就业观念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还有一些父母则想让孩子成为“人上人”,按照自己曾经未达到的愿望来培养孩子,在这样的期待愿望的潜移默化过程里,父母的意愿会在无意中强加给自己的子女,从而使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加重了一定的压力,在择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

2.家庭管教方式不科学

        当前这些艺术类大学生都是90、00后出生的,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部分学生从小都是集祖辈的万千宠爱于一生,直接削弱了父母直接管教的影响力。在这种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换位思考和合作精神,同时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未来的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3.家庭结构的影响

        在近几年的艺术生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家庭存在着父母离异,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所需的经济,孩子多由祖辈照顾,与老人、孩子沟通较少。导致孩子的性格发展不健全,与父母的关系较为排斥,这也终将造成艺术生在抗压能力和职场生存能力较弱。

4.未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很多父母由于生计,长年外出打工,子女却留守在祖辈和亲戚家。子女与父母基本上是半年左右见一次、一年左右见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可能见到父母,子女未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时不能及时向父母求助、高质量沟通,子女在客观上与父母存在一定程度的代沟,子女们心中常常感到孤独。有些学生会将自己在心理上的安全感获得常常转向祖辈或者亲戚。而这些亲人生活在农村,大部分观念守旧,不能给学生提供温暖、开放、自由的成长环境,造成很多学生较为自私、冷漠,缺少乐群性,不擅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别人进行人际沟通和相处。在他们择业过程中,不懂得如何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与陌生人相处,阻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定向和职业发展。

\

 
(二)学校因素

1.艺术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今时代许多艺术类院校中的专业都在开始进行各项专业改革,但这些课程仍然与社会需求相关度较低,艺术人才的培养没能落实到实践中去,没能将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实践课程就是艺术采风、艺术考察等课程来设置),没能有效利用实践再来指导我们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作为专业改革的依据。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让艺术类大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直接与工作相适应,这也使他们对求职择业缺少了相应的专业安全感,经常会担心自己所学知识不能较快地融入社会,从而增强了其择业焦虑。

2.缺少一定的择业指导方法、择业指导人员师资条件较差

          由于我国艺术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有些地方高校和部门虽安排了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但许多艺术类院校的择(就)业指导课则由学校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开展,或是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安排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里,由教授思政课老师来担任指导工作。部分开办有艺术专业的院校没有考虑我们艺术生的心理特点和专业特殊性,在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有些院校没有深入到艺术类大学生中去了解这些学生在进行择业时真正需要学习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而只是为这些艺术类大学生举办几次就业讲座。很多艺术类院校就业指导力量较为薄弱,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性知识,没有对艺术类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的培训,不能够及时准确、大量地给艺术类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也不能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就业的心理支持、援助,同时缺乏联系的顺畅性,使我们艺术类大学生在毕业时对择(就)业一片茫然,导致择业焦虑的产生。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系统、不连续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仍不完善,对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学校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来系统化地给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当今大多数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着偏重理论性的指导,其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其提供的教学知识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能给我们艺术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择业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社会因素

1.社会价值观念变化


       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些新的观念和方式与大学生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艺术类的大学生,要求艺术类大学生主动与社会接轨的要求逐渐提高。然而,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出享乐、拜金和物质等错误的极端主义价值观,误导了我们艺术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给我们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择业焦虑。

(四)社会复杂的环境的影响

        近十年来,随着供需矛盾的日益激烈,致使艺术类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城市所需艺术岗位数的增长速度,由此,用人单位势必会抬高就业门槛,提高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各项要求,导致了艺术类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有其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大学生的周围时常出现有“走后门或托关系”的现象,导致一些成绩优秀、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的同学没有找到好的工作,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却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势必将引起其他人的情绪和不满。还有一些企业带有歧视性的招聘条件,增加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会产生焦虑情绪。

(五)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到位

        随着我国艺术生的不断扩招后,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数量与我国现阶段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出现了供大于求和供需不符的矛盾。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来应对当前这种局面,但某些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却提出了苛刻的“限制生源地”的招聘条件,这样造成了很多人才在异地就业找不到工作,从而限制了人才潜力价值的最大发挥和人才的流动。同时,在劳动合同制度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有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合同制度来执行,使得我们大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增加了择业焦虑。

三 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外部策略

(一)家庭需要给予积极的后备支持


       子女是家庭的延续,是家庭的未来,作为家长或者亲戚需要给予我们艺术类大学生全面的支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应该首先端正教育的观念,孩子学习艺术也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能,不应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从父母开始改变,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多沟通交流。只有在沟通和交流中才会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什么,真正需要家庭给予的支持是什么,全心全意爱护自己的孩子,在就业方面,多想办法,帮助孩子正确的克服择业的焦虑。

(二)学校需要全面完善各项教学和就业体系

         一方面,学校作为大学生的第一学习环境,如果发现我们艺术类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就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在择(就)业过程中,学校的保障体系不到位的话,需要及时开展就业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辅导,尽量多了解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社会需求人才,重新配置课程辅导和追踪的老师,及时给予艺术类大学生关于择业方面的帮助,克服或减轻择业焦虑。

(三)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社会因素

        作为宏观层面,国家是政策的指挥官。国家相关的艺术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尽可能的投入更多精力在就业方面,拓宽老路子,开拓新路子。振兴正气的择业艺术风气,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得到公平对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最终实现顺利择(就)业。

\

 
           以上是我们通过外部因素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三个方面来探究我们艺术类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从而帮助我们为找到缓解和调试择业焦虑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基础。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调节和把控,最终减少或解决外部因素对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瑞馨,林晶,郑晖阁.大学生择业焦虑研究现状[J].校园心理,2013,11(04):253-255.
[2]陈志远.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06+212.
[3]刘雯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63-64.
[4]雷腾英.大理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蒋芸.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择业焦虑状态与自身特质相关问题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1):119-122+162.
[6]刘家特.大学生择业心理探析[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楼玲娣.引发大学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04):463-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5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