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学策略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方案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才能高效地推进。所以,教师不仅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缺失的原因,更要寻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缺失的原因
(一)学科因素
我们知道,不会思考,不能灵活地开动脑筋,数学学习将变得十分困难。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数学原理、概念等转变为具体、翔实的内容。如果学生做不到变理论为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数学学习一定不能够深入。数学学科有严谨的逻辑性,在第一步“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推理出第二步的“结果”。跳跃一步,缺少一步,或者说其中一个环节不能顺利攻克,就无法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功亏一篑。
(二)教学因素
教学方法的不科学和僵硬化,是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的教师采用单向性知识传递,没有开展双向的课堂互动;有的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是夯实学生基础的时期,需要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不能有效地投入到数学练习中。
(三)自身因素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家长对其疼爱有加,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便会出手相助,使学生不能做到克己自律,不能尝试着管理自己,战胜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其身上的缺点积重难返,更加难以改正过来。因为缺乏顽强的意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后,便会失去学习的勇气和自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游戏因素
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育教学应顺势而为,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生活性游戏
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现象,而猜测、研究、思考数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游戏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不喜欢数学,却不可避免地在接触数学、应用数学。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越多,应用数学知识越多,数学思维也越活跃。
2.竞争性游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竞赛性小游戏。不具备竞争意识,不具备拼搏精神,不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学生很容易被困难打败,对学习也不够自信。小学生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如果对数学学习不够自信,定会害怕学习数学。越害怕学习数学,越不能学好数学。而开展竞争性教学游戏,能有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3.拓展性游戏
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认真、努力,但是数学成绩进步缓慢。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的心理更加敏感和脆弱,长期处于低效的学习状态下,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对数学学习怀有失望和沮丧情绪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安慰学生,给学生加油打气,另一方面要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性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丰富学习的方法路径,增强交流互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方法来加以实现。
1.学生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施分层教学法应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层级划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十分巨大,因而教学工作仅能面向大部分学生。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反应敏捷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有“吃不饱”的感觉;而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总是跟不上教学进度。为此,结合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3至4个层级十分必要。教学实践表明,划分学生层级后,各层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明显的提升。
2.目标分层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层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而这个目标既要保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确保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每一个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克服困难,一步步超越自我。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为其设置开放性的教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中间层级的学生,教师要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基础差的学生,教学目标应紧扣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有所得。
3.习题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需注重习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划分习题层级。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绕不开课堂上及课后的习题练习。一道好的习题,可囊括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精华;一道好的习题,可综合检测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习题分层过程中,课堂上的习题要做到精而不多,有效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一个教学主题,课堂习题可划分为3至4个层级,而每个层级的习题数量保持1至2个即可。
(三)多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点多且杂,难度不大但知识点之间相互串接并联,复杂性较强。因此,教师应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法。
1.电教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十分辛苦,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新奇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地将复杂的数学观点、原理等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知识。
2.直观教学法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客观地说,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不强,难以实现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的灵活转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和分析知识点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拓展教学法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定理和公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等没有多
大的意义,特别是对数学学习热情的保持非常不利。数学学习是需要想象和思考的。培养小学生合理的想象力,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小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畅游,如此,学生就不必被强制性地学习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很有趣,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强。
那么,如何进行拓展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运用他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反思教学。其次,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角色进行数学学习。
(四)微课资源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和灵活多变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微课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有益。
1.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意外之喜。数学学习不能“安于现状”,要怀有“挑剔”和“不满”的精神,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地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加分辨,不动脑筋,那么数学学习也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最终必然走向狭隘之处。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活用微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拥有创新能力,这样,数学学习也就不再单调枯燥了。
2.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无论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还是基本的代数运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加强数学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然而,长期以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在学生成绩这一衡量标尺之下,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埋头于书本和练习册之中。虽然数学学习加强练习十分正常和必要,但是数学学习不应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之中,应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绚烂多姿,无穷魅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学学习兴趣需要培养,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逐渐形成数学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挖掘微课资源中寓教于乐的内容,巧妙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巧用微课资源中外校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视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问难。
总而言之,纸上得来终觉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还应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想一想、试一试和做一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彬玲.中职数学教学体现专业特色探析[J].学周刊,2018(31).
[2]韩海波.“和教育”云平台助力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8(31).
[3]刘建萍.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J].学周刊,2019(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