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资源之一—图片资料的使用,对思维、能力都需极大提高的中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利用并且激发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是不能忽视的,本文结合教学中案例,阐述了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方法,总结性地说明图片资料的使用优势。
关键词:图片资料;历史课堂;有效使用
图片资料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直观教学资源,它不仅能在教学中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有时还能起到文字材料不能发挥的作用。图片资料有明确的定位功能,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相互补充,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释文,不仅提高了学生读文本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兴趣,在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图片分析和设问,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以图育情,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搜集和积累一定的图片资料,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有效发挥图片资料在教学中特有的价值。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出现只对教学内容的机械讲解,忽视对图片资料的说明延伸。其次,对图片资料的选取、运用不当也会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可见,对于图片资料的合理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就是一次精彩的历史瞬间。对于图片资料的有效使用,我的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好历史课本中的插图
课本中的图片资料是教学中最准确、最恰当、最典型的资料,因为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在编订历史课本的时候,所选择的资料,无论是文字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多次研讨并多次实践而精心选择的资料。所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资料进行辅助课堂教学,应该是最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和真实可靠性的。
二、教师要明确图片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1.历史地图。历史地图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它是在教学中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最好的工具。有位历史老师曾说过:历史老师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一是要研读大量的历史史料,二是要心中有图。就像是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历史老师的一只眼睛是史料,一只眼睛是历史地图,如果你在教学中只是会运用史料,而不会绘制并运用历史地图,那么你的一只眼睛就瞎啦,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老师。所以,作为历史教师,也应该具备地理教师那样读图、绘图的能力。
历史地图中统一王朝疆域的变化,分裂割据政权的对峙,对外交往与交通,行政地区的管辖与设置,像诸如此类的历史形势地图,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如,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时,要让学生明确亚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而欧洲文明源于海洋(地中海)。在教学中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亚非文明形势图》和《古代希腊形势图》,通过《亚非文明形势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并通过识图、填图(各文明的发源地——河流),掌握四大文明古国,从而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农耕文明的发达。在了解古代希腊时,将这两幅图同时出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做如下比较:(1)亚非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相同吗?为什么?
(2)从地理环境我们可以判断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有何差异?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明确两种文明在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以后文明发展的影响。此外,在学习红军长征、郑和下西洋、张骞通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新航路的开辟等等,教师的教学就更加离不开历史地图的有效辅助作用。
2.人物图和史实情节图。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不同的人物谱写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组合成的。学习时,提示学生观察人物的服饰与形态,反映的生活时代背景,了解人物的特点,配合课文阅读部分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正确描述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
如,学习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教师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一图,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跪在地上拜别汉武帝的张骞会说些什么话?骑在马上的汉武帝又会叮咛此去遥遥无期的张骞什么话?学生们热烈讨论,构造词句,推举代表上台表演,再现历史。通过一幅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直至下课都意犹未尽。
像诸如此类的图片,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是经常使用的,利用这种人物图和史实情节图进行教学,既真实还原了历史情境,又达到了情感升华和强化认知的目的。
3.图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图表有比较表、统计表、图解、符号和示意图等。在课堂中,教师出示图表后,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阅读图表中的标题、时间、图标的比较项、数据的增减等等,从中挖掘显形和隐形的信息,逐层设置问题并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
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后的变化,利用小岗村1979年——1981年三年粮食产量柱状图的比较,学生从三年三个数据的变化,直接体会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又如,九年级历史下册在学习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这一知识点时,利用两幅图表,一是战后美国与英、法、德、日、意等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表,一是美国战后黄金储备量、工业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所占世界的比例。通过两幅图表中数字的对比,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战后的美国在经济上确确实实是“巨无霸”,这几个国家的总和数据都无法与美国相比,更不要说哪一个国家能够与美国相比了,两个图表,几个数据,一目了然。
4.书画图。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作品,而不同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时代风貌。某些书画作品还真实地描绘和记录历史人物和事件,既是形象画的历史,又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教学中解读书画图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形象和特征,书画的作者、创作的背景、所处的时代以及书画的艺术特点体会书画家的功力所在和绘画水平。
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选择旅美画家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无法释怀的大型历史油画。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刻画了堆积如山的尸体、两个狞笑的杀人比赛的日军刽子手、伏在母亲身上哭泣的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
5.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具有幽默性,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用漫画的方式表现历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如同读图画故事,轻松而愉悦地领悟深刻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现象,并达到某种共鸣。有些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漫画,虽只寥寥数笔,却笔笔如刀,叩击心灵,字字如剑,发人深思。漫画虽没有说教的笔触,但却有着至情至性、朴实真挚,悲悯的爱国情怀;虽没有深奥难懂的说理,却能突出人物的忧虑和郁闷,抒发了
中国的脊梁和精神,使学生在观察和体悟中感受家国情怀。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关于“大跃进”的学习,利用一幅幅“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刻舟求瓜》《一个萝卜千金重,两个毛驴拉不动》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体会这一历史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的危害,理解了什么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
又如,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利用一幅抗战时期张乐平所绘的漫画《只要军民合作,就能打倒敌人》,使学生明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号召抗日军民团结合作,以有力消灭敌人。全民族团结一心,才能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6.文物古迹图。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极大。以文物为佐证,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知。学生通过了解文物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建筑上体现的气派,工艺品杰作的欣赏,赞叹艺术家精湛超绝的雕刻、绘画技法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古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如,《半坡人面鱼纹陶盆》《河姆渡猪纹陶器》这两幅实物图,可以在原始农耕文明的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并得出“考古”结果: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会制陶、饲养猪并从事渔猎生产。陶盆上的色彩和花纹,也表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艺术水平。
又如,在学习唐朝制瓷技术的发展水平时,教师出示《唐三彩骆驼载乐舞》,先讲述该文物出土的背景:1959年陕西西安西郊唐墓出土,骆驼高48.5厘米,虽经地下掩埋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然昂首直立,光彩夺目。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色彩和人物的形态,结合所学知识,体会到唐朝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社会风貌。同时,教师补充:唐三彩并不专制三种颜色,它是多种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而形成的艺术效果,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釉陶器而不是瓷器等等。
此外,有效利用图片进行历史教学,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培养学生“左书右图”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看图联文,看图想问,以文解图,以图补文。同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延伸的作业也可以选择《历史填充图册》,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时空观念,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在相应的练习中对学生加以图片历史教学思维方法渗透,通过明显、生动的图像、数据、文字资料,让学生思想不仅停留在书本,更延伸到多角度,进而产生一些反思感悟,使得学生对课堂精华记忆犹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图片资料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合理使用,对中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都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图片资料的课堂展示不单是学生兴趣激发的一种有效方式,更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在课堂气氛活跃以及学生互动积极的双重作用下,是对课堂效果促进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杨云.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沈国平.图片资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成才之路,2014(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