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应用性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搭建应用型本科创新能力平台体系的策略和措施,希望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体系;探讨与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侯振远.应用性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0):21-22.
所谓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人们产生新思想、新认知,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根据相关的实际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创新能力通常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吸收能力、判断能力、能力等,充分体现出了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在进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系统全面的培养,促进其整体能力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1]。
一 应用性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中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其创新欲望,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其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创新欲望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第二,缺乏创新毅力。部分高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能力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毅力,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2];第三,创新兴趣不高。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较为浮躁,其兴趣爱好通常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时在兴趣的培养和明确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在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应当由相关教师对其进行激发和引导。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性[3],那么学生也无法基于实践学习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当前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不断转型发展,教师已经从知识的传授是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及创新活动的引导者;第五,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相对落后。众所周知,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潜能,有些本科高校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创设相关情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
二搭建应用型本科创新能力平台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基于课程培养目标、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方面进行充分有效的创新改革,从整体上营造出相应的创新性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学生特征的教学表达形式,凸显出教学特色。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策略,营造出相应的创新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搭建创新能力平台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优秀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观
1.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及教育的发展方向[5]。具体而言,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主要指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教授,更应当全面系统的培养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及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在不断减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其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其自主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基于自身的个性特征及未来职业规划方向,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文化知识及相关技能,不断对未来事物进行探究,培养并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和工作。
3.加大对双创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作为课堂主导对学生开展培训,因此,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学生应当积极转变自身定位,使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而教师则应当从最初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辅助者。基于此,教师应当根据自身专业特征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的先进科学技术及科学成果,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先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换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培养出社会及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6]。
(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搭建起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应当是培养应用性本科高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及技术的运用,培养并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及动手能力作为主要出发点,基于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积极学习当前社会中的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起以课程设计+职业竞赛+实验项目+课题+毕业设计的教学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际知识运用能力,并且逐渐将自身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7]。
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完整的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掌握,不断提高其自身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职业竞赛的有效开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进行改正完善;通过实验项目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开放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加强与周边企业的互动交流。开展相关课题项目,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前接触社会环境,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最终阶段,需要当前大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将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逐渐实现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摒弃传统的考试方法,以知识与能力并重作为考核基础,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运用能力及事件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科研论文等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组合,从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及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其创新意识[8]。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时应当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观,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逐渐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邓辉,陈乃富孙传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发酵工程人才培养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156-158.
[2]滕艳玲,朱凤武.农业院校自动化类本科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7(13):129.
[3]陈付龙,罗永龙,郭良敏.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3):144-146.
[4]谭明华.应用型本科涉农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7(1):229-231.
[5]宋晓丹,万哨凯.专业建设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7(18):54-57.
[6]刘金龙,赵琳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97(07):147-149.
[7]陈光,王志学.地方农业院校“三层次、三结合、五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01):27-32.
[8]孙爱民.产教融合视野下的文旅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5):7-8+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