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7:23: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地域的差异、资金的短缺,势必存在实验设备老旧、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夯实地方经济和本校的发展壮大、提升创新能力、势必要走出一条新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探索和创新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新模式,是为地方和国家输送高层次人才和高校发展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学位和本科生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剖析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地方普通高校与广东仲恺高新区校企合作为例,探索校企合作、跨学科培养工程类本科生的新途径,旨在为培养高层次工程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校企共育;联合办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地方普通高校;仲恺高新区

本文引用格式:荆丽秋,等.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53):5-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强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等措施无不体现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高等学校是创新型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同时也是新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人才的发源地。在整个创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校作为黑龙江省一所地方普通综合性大学。始终秉承“与黑龙江崛起共成长,为黑龙江发展做贡献”的办学理念,践行“立足黑龙江、发展黑龙江、服务黑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始终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等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中高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经过国家审核性评估,实现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有特色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探索校企共育背景下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创新,为黑龙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学位和本科生教育的新课题。

\

 
一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社会、经济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一方面使学科结构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具有交互行为、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省属院校,必然存在着教学环节中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例如:实验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缺少技术创新的交流机制和缺乏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等问题[1-4]。

(一)教辅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需要

        自动化专业作为建校以来的老牌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设备很陈旧,有些386、486的老式计算机刚刚被淘汰,PLC的实验设备更是修了又修仍在使用,电机与拖动基础的实验。例如:认识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起动与制动、三相变压器的参数测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等实验只能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而且那些实验设备也是2001年买的,经过很多年教学的使用,已经残缺不全,大部分都不能发挥功能了,并且只能在老师的监护下使用。现在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学校,都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弥补上课时间短、不能亲手操作的缺陷并且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技术创新[4-6]。

(二)缺少技术创新的交流机制

        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7],为了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推荐高校和企业联合,对本科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但是由于企业的性质不是为了某个个体而服务,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且随着各地区储备人才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的人才80后或者90后都飞往中部、东南沿海和南方发达地区,还有地域差异等很多原因,东北地方的大部分企业效益都很一般,这必然使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还主要采取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授课和做实验的方式,到企业实习也是根据教学环节的安排,而且很难接触到企业岗位的实际内容,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造成两者之间创新指导和技术交流合作严重不足,进而会影响校、企双方人才队伍综合能力素养提高,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高,在根本上影响和制约了工程类本科生教育的创新发展[8]。

(三)缺少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尽管国家对于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方面提供了很多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但是地方普通高校,尤其东北地方普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依然很少,存在着学校资源经费不足,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企业技术工人或者工程师愿意无偿的带领学生去工厂实践。同时存在着由于地域、时间差异,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费用货币化、时间分配、设备管理使用难等问题,使得绝大多数教学设备和企业新引进的硬件设备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导致企业和高校之间仍然各谋其政,一般都是以院或者专业主任和企业进行对接,而且院里和学校也有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这势必造成沟通难、对接难、实施起来更难等诸多问题。

(四)缺少教学指导的制度规范

         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在培养本科生的分工方面没有细化,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或者是通过同学或者熟人介绍形成的协议,没有正式的合同或者官方约定,有的学校和企业即使合作很好,一般在合作协议中也附加着学生毕业要到合作单位工作的条款,但是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大量抢购人才,开出一些很优厚的条件,东北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被男方企业挖走,企业得不到预想的人才等原因,导致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培养方式单一化,对本科生职业素养、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欠缺,交叉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因而制约了工程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 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及具体做法

        1.针对教辅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地方普通高校出台政策,以学校或者学院为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学校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鼓励学院和企业联合办学,这样既能解决地方普通高校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又能通过校企联合共育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生短期融入企业的能力。学校和广东创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该教育集团为我校提供工业自动化教学培训设备,该设备将机械动作与电机拖动控制相结合,方便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体积小、重量轻、功能齐全运输方便、安全、兼容性好。可以实现电力拖动基础、电气元件认识、点动与自锁电路、三相电机异地控制、正反转、双重连锁正反转、滑台的自动往返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角降压起动、编码器对滑台的精准定位控制、变频器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变频器控制三相异步电机多段速度控制等50多个典型电力拖动任务、配合PLC进行精确位置控制等200多个PLC工业自动化教学任务。为我校的创新综合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实验环境和技术支持。

         2.促进交流,合作共赢。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学校建校60多年来,早些年毕业的60后、70后或者80后,有的已经成为业内精英或者企业的董事长(都是一些工作在一线老师的学生),学院派这些老师和这些母校的学子接洽,当然这些成功人士很愿意为母校做贡献,也给学校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广东仲恺高新区除了给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外,还给学生提供提前就业的机会,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也可以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完成。实习完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对于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如果不留在企业工作,可以拿实习工资自主择业,对于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将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作为进入企业工作的实习期,与毕业后拿到毕业证再进入企业工作的相比,缩短实习时间,提前六个月上岗、成为正式员工。

         3.资源共享难,政府来牵头。针对学校拥有的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企业新引进的硬件设备,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主要采取三方面协调来完成资源共享。首先,针对学校内部的教学设备,不再是某个学院专有,而是学校共有,可以为多个专业甚至跨学院的相似学科共同使用,学校出资,培养会使用实验设备的专业实验员,实现实验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其次,针对企业的设备,政府出资,扶持企业和学校之前的联合,促进地方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再次,为了避免本科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企业愿意拿出一部分钱做前期投资,买一些设备作为地方普通高校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既有利于工科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又加强了本科生进入企业能力的前期培养。

        4.校企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针对现在地方普通高校培养本科生跟不上时代和企业需要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联合,对现有培养方案和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重新审核、评估、校对、改革。根据企业和实际发展的需要,设立培养方案和各个培养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高工的潜能,培养创新高端人才。广东仲恺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区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吸引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在区内投资建厂,包括三星、LG、索尼、可口可乐、西门子、施耐德、普利司通、佳友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TCL、华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确立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为主导的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产值和税收甚至达到600多亿和150亿元。当然和广东仲恺高新区的合作只是初步阶段,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可以联合起来培训相关产业和多学科融合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广东仲恺高新区各大企业和全国范围内各大企业培养精英和技术人才。

\

 
三结论和展望

        该文章首先根据地方普通高校存在的实验设备陈旧问题,采用鼓励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一方面解决了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共育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生短期融入企业的能力;其次,对于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企业中实践经验足的工程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并派学校中的理论和实验教师到企业中学习,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互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针对缺少技术创新的和资源共享的交流机制,采用地方政府牵头扶持和自谋出路的办法,实现“走出去,拉进来”战略,与广东创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引进实践设备来提高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并能为企业提早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当然这些改革和措施,对于解决地方普通高校存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够,政府、学校、学院和企业也正在加大资源、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努力改变自己的弱势,为地方、国家输出更强有力的创新型人才。深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普通高校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香,袁华,刘贻新等.校企协同背景下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以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生班”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18(6):91-96.
[2]翟培.基于提高创新能力的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叶逸筠.高职院校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5(6):142-143.
[4]高渐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例[D].中原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5]潘悬元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6-45.
[6]郭文安等.教育学研究与反思[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4-89.
[7]陈迪.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7(12):227-229.
[8]周广东,刘延群.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8-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