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以成都东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3:17: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倡导,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开始进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时代。笔者立足于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构建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决策精准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移动技术;大学外语;智慧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跃壁.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以成都东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1):137-140.

一 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新研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强调应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践行《指南》精神,各高校应着力开展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嵌入大学英语教学,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二 基于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自产生以来就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发展领域(Pachler,2007)。而移动语言学习(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MALL”)现在也已经成为独立于传统语言学习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研究领域(Shield and Kukulska-Hulme,2008)。2005年后,国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的文献数量直线上升。语言教育家Krashen(2008)认为,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与电脑辅助语言学习一样切实可行。Burston(2014)对过去十多年国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的综述表明,MALL依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今天的广泛使用,MALL模式已经有潜力实现信息技术和外语学习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因此,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开始从CALL转向MALL。

         移动语言学习最早强调非正式学习的场域(Shield and Kukulska-Hulme,2008),之后也有学者将其引入课内场域。如:Buckner(2014)把移动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法结合开展的斯坦福移动探究式学习环境项目(SMILE),成功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很好地调动了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关系;Muhammad(2015)基于穆尔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和Park的教学框架设计了在大学本科生的正式课堂学习中融合移动辅助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型。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指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倡导,我国的大学英语开始进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文章及项目研究。我国学者徐贺兵(2016)对2004—2014年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移动语言学习研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国内对移动语言学习适用性及有效性探索的文章最多;第二,移动语言学习模式与具体的语言能力结合的研究数量还是偏少;第三,在移动语言学习的学习资源构建、教材开发、移动语言学习、理论和综述的评估方面的文章较少。这说明移动语言学习在我国还是一门处在起步阶段的新兴学科,在理论、融合移动语言学习技术的教材开发、学习资源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还需加强研究。

       基于知网数据库,笔者以“移动”和“大学英语”为主题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共检索出600篇相关文章。从2008年到2018年,该主题的文章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8年达到峰值(150篇相关文章),预计2019年继续增长达到182篇。这说明移动语言学习是未来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不可避免趋势因此,很有必要对此主题进行深入、细微的多方位研究和实践探索。但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仅占比11.67%,这说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够。

(三)研究移动语言学习的意义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的伍忠杰、胡杰辉等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之后的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他们认为,大学英语MALL模式不能等同于简单的泛在学习或课外非正式学习;课内场域的移动学习模式构建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重要环节。有效设计的课堂移动学习模式能够最大化地驱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课外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同时,他们提出开展有效的大学英语MALL模式设计和实践应用是下一步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核心工作。

三基于移动技术构建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

(一)改革思路


         突破传统受到空间、时间局限的教学模式,结合新时代的移动教学技术(本文主要以蓝墨云班课APP为例),构建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打通了课上课下学习的“壁垒”,借由移动技术提供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模式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基于“云”的大数据的分析能让教学评估更准确、高效、多样。

(二)实施步骤

      具体来说,完成整个模式的构建预计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8年7月—2018年8月)组建教改小组,建立健全教改内容、方向、途径;学习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召开教改研讨会,提出教改要求、职责、各自承担的任务。

        (2)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12月)2018年9月—2019.2月,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1综合教程》(第三版),召开教学研讨会,由大学英语课程组成员对2018-2019第1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一览表1”。见表1。针对学校2018级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实施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并在学期末发放问卷调查。






        2019年3月—2019年8月,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2综合教程》(第三版),召开教学研讨会,由大学英语课程组成员对2018-2019第2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一览表2”。继续针对学校2018级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实施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并在学期末发放问卷调查。
2019年9月—2019年12月,在两个学期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分析报告。


\

\

\
 

     (3)总结阶段(2020年1月):整理教改资料,梳理、总结教改成果;撰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报告》;推广教改研究成果。

四 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效果评测

        截至目前,笔者所在成都东软学院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已基本构建完成,在教学改革实施一个完整的学期后,笔者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主要搜集和分析两个维度的数据:问卷调查和学生的大学英语终结性考核成绩。

(一)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情况及使用蓝墨云后的学习效果两个维度来调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对象为2018级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共计2061名,参与问卷调查人数1580名,参与率为77%,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回答,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意愿。

       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课程组全体教师都已实施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且82%以上的教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辅助签到、作业、测试和答疑等各个环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87%的学生都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大学英语终结性考核成绩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2018-2019第1学期实施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终结性考核成绩较之前有了较大的上涨。未嵌入移动技术前,2016级大学英语(四)卷面及格率为79%,嵌入移动技术后,2018级卷面及格率非艺术类约增加10%,艺术类卷面及格率约上涨4%,反映出移动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及基于PBL的混合式教学法,课程名称也发生了变化,罗马数字Ⅰ和Ⅱ分别代表本科非艺术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

五 未来的研究重点

(一)确保移动技术深入嵌入教学各个环节


        虽然目前已经基本搭建好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但嵌入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完善,如:移动技术主要嵌入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环节,但在教学评测这块还相对较弱,评测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为选择题)。

(二)确保基于移动技术的教学设计有效

         构建智慧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的设计必须发挥移动技术的优势,在确保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的同时,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六 结语

        基于移动技术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还需要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软硬件支持,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PBL混合式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先导,转变课堂教学范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打造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三维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闭环,建立一个符合移动互联时代特征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Buckner E.&Kim P.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for inquiry-based learning:The Stanford Mobile Inquiry-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MILE)[J].Prospects,2014(4):99-118.
[2]Burston,J.The reality of MALL project implementations:Still on the fringes[J].CALICO Journal,2014,31(1):43-65.
[3]Krashen,S.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 and future[J].RELC Journal 2008,(39):178-87.
[4]Kukulska-Hulme,A.&Shield,L.An Overview of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from content delivery to support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raction[J].ReCALL,2008,20(3):271-289.
[5]Muhammad Ridhuan Tony Lim Abdullah et al.Interpretive structural activity-based on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model of undergraduat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a theoretical mapping[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6):299-306.
[6]Pachler,N.Mobile learning-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M],WLE Centre,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2007.
[7]徐贺兵,赵鹤.国内移动语言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基于研究理论、研究性质和研究对象视角[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0):56-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