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维度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阐释思维品质的内涵,分析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原因,并以人教版必修三“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文为例,基于文本解读和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要求,阐释阅读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本文引用格式:刘玉妹.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0):61-62.
一 思维品质的内涵
思维品质是构建学科能力的重要因素,体现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1]。逻辑性思维是指运用定义、概括、归纳、演绎等逻辑工具对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2]。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是由直观感知到归纳概括,再由抽象演绎到运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思维作出理性评判,考量这种思维是否合理。[3]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参照CLA给出的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创造性思维是指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勇于求新、求变。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强调反思性、逻辑性和大视野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敏锐的辨识能力[4]。
二 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原因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交互的过程,承载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双重功能,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渠道。然而,当下高中阅读教学中却常常存在着“思维缺失”现象,使思维能力的发展看起来只是特优生的标签。笔者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传统教学理念并未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受应试评价导向影响以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其二,教材容量有限,阅读材料不足且存在内容模式化问题,缺乏创新,学生提不起兴趣而不愿进行深度思考。其三,缺乏科学评价思维品质发展的方法体系,当前阅读测试中题目大多偏向细节理解,很少涉及批判、分析等关注思维能力的试题。
三 课例: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由《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第一幕第四场为例,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要求,在深度挖掘文本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深度挖掘文本
1.文本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由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戏剧剧本教学,讲述流浪汉Henry到餐馆用餐先遭冷遇,而后因拿出一张百万英镑又倍受尊敬的故事。文本内容有进行评价和创造的空间,故事情节清晰,适合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且,在现代物质社会背景下,金钱观已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无形中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自己。
2.文本特征分析。本文体裁是戏剧剧本,学生要了解其戏剧特色和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和语言等要素。本文的戏剧效果是对比,衣衫褴褛的亨利到餐馆用餐先遭歧视与拿出一百万英镑后备受尊敬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提升思维品质。
3.文本内涵分析。文本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金钱至上生活的疯狂追求以及金钱鄙视人性的世界。在金钱面前,大多数人同餐馆老板一样可笑和丑恶。但金钱并非万能,世界上还有很多比金钱更珍贵的事物。通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金钱观,实现“育人”价值,并就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金钱观展开思维训练。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前文,开展预测铺垫,激发思维火花。学生已学过第三幕,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课堂伊始,用一组图片和关键词(1903,two rich brothers,made a bet,a letter…)引导学生复述第三幕故事。再由一张信封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和预测,充分发挥想象力:What it could be in the envelope?Where might Henry go after leaving the house?
【分析与思考】阅读中的思维活动始于读前环节。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复述前一幕故事,唤醒已有知识,同时锻炼逻辑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综合分析已有信息进行预测,激起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2.快速阅读,厘清表层信息,培养逻辑性思维。多数学生未接触过英文戏剧,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读懂英文戏剧的信心,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笔者不是简单询问“戏剧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而是为其搭建“脚手架”,采用四个W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为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笔者让学生补写以主人公口吻转述故事的日记。
【分析与思考】读中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戏剧台词文本转换成日记自述的形式,有利于强化学生识记、理解、概括等思维能力,帮助其构建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3.挖掘文本,探究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为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本,探究主旨,笔者首先让学生听录音并结合文本,找出“这些角色中谁的前后态度变化最大”并进行说明。教师先做示范分析,引导其运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小组合作,然后全班分组展示,最后教师汇总,板书关键词。接下来,启发学生归纳餐馆老板的人物形象并思考写作意图。最后,教师通过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Why the owner gave Henry a free meal?If you were him,would you give Henry a free meal?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思考】真正读懂一篇文章,除理解表层信息外,关键在于解读文章的深层内涵。该文本的学习重点在于作者通过展现戏剧人物的前后行为态度的变化,来讽刺拜金主义者。把听和读有效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到分组汇报,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会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处理好各种信息,还有可能产生超越文本、超越老师预设的想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训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带着批判性去分析文本,而非揣测老师心中的理想答案,有利于扩展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4.电影配音,升华主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文本,笔者设计了给第四幕无声电影片段配音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之后,依托文本并结合实际升华主题:金钱是万能的吗?你认为钱可以买到什么又不能买到什么?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总结并拓展意义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Only hard work can get you harvest.And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appearance and money.
【分析与思考】读后输出旨在深度加工之前的信息,使知识条理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从“个体视域审视语篇,从而建构自己的观点,进行创意表达等”[5]。高二年级学生对金钱已有基本认知,能够结合文本对于金钱观畅谈想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点拨的作用,通过简短话语升华主题,让学生不能有妄想一夜暴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要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金钱对待他人,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5.课后作业,巩固提升,开拓思维的广度。作业既要紧贴本节课主题,又要让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和做事情。因此,笔者设计了读后写作任务--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给亨利提建议:What should Henry do with the money?(不少于50词)
【分析与思考】读后作业以语言输出为主,语言运用能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与前面活动相比,读后写作属于“无声”教学活动,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助推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四 结语
当然,思维品质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教师需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意识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在深度解读文本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搭建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平台,启迪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道义.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08):89.
[3]Moore B N,Parker R.批判性思维[M].朱素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李正栓,李迎新.美国高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4(11):14.
[5]黄远振,兰春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