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文言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0:4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与我们现代的白话文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抵触心理,这使得文言文教学更是难以进行。经过语文教师多年的努力文言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以写促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三维目标”;“以读促写”

本文引用格式:李慧.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文言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146-147.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扬我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中所收录的文言文更是经过层层筛选收集的,在教育方面以及文化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高尚情操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文言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审美还能够通过其中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但是也由于文言文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对学习文言文产生较为恐惧的心理,这种现象使得教师的教学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出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顺应的出现了一种“以写促读”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此期间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三维目标”的意义

       三维目标并不是其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问题时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以此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且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教育出全能型人才而努力,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以写促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就是从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教学,使学生从中不断的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读”是教师最难把控的,在认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言文的内容,这也离不开其他三个方面的帮助,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语文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文言文的地位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所以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文言文的教学[2]。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提高文言文的成绩。所以,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教学方法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同时,还为学生与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三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以写促读”教学

(一)扩写


        文言文有着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言简意丰”,在文言文的文章中不会对于华丽或者细致的对人物进行刻画,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也着墨较少,甚至有的时候在描写以写事件时还会留白,引人深思。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描写不太明确的地方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整体意思以及前后文进行联想,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对文言文进行填充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的丰富[3]。但是,语文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所扩写的内容要符合文章逻辑以及原文主题,在此基础上对于进行扩张,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对《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后再以愚公的角度对整件事进行思考,想象愚公的心情。并根据愚公的心理活动对文章进行扩写。有些学生会对愚公移山的理由进行扩充:“我之所以这么坚持想要把山移开,是因为我们村子里面的人想要去趟集市太不容易,有些老人根本无法翻过这座山。”这样的扩写充分的反应了愚公的心理,也表明了他之所以这么坚持的原因,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扩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够提高自身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

\

 
(二)仿写

        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成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听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时间才能养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提高人的语文能力时要注重对于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能够被选进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都是较为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文字、选材、词语运用以及文章的整体构造方面都别具匠心,这对于学生仿写来说是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在《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中,景物描写佳句多、对仗工整。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对家乡美景进行描绘。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仿写最重要的不是对于文字的仿照,而是根据学生的读写能力以及自身知识的储备进行仿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续写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续写的题材,这种题材的特点是让学生根据原文所给的内容进行联想,根据已知信息将文章延续下去。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文章的描写非常生动,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有趣的情节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形象能力对在原有的情节基础上进行设计,写出一个符合情理的完整的故事。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的人物以及一些情节进行细致的研究,从而更加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更加熟练地掌握古词的意思[4]。所以,续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

(四)评写

         评写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看待文言文的内容,以及与文章相关的一些东西,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在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评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对其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写能力。比如:教师在对《小石潭记》进行教学时,可以在讲解完整篇文章后,又让学生课后找到“永州八记”进行阅读后,对其行评价。首先从文章的写作进行评价,之后可以针对柳宗元进行评价,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从而更加透彻的了解文言文的内容[5]。当学生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时,会从中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会使学生成长,对于学生性格的养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的价值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其当做写作锻炼,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并且,在学生进行仿写或者续写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这会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熟悉程度,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对于学生阅读陌生的文言文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三维目标”教学为基础,利用“以写促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时文言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写”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受文言文内容的影响不断促进高尚情操的养成,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以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使其受益终身。

\

 
参考文献

[1]张燕.实现三维目标统一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倍数和因数》案例评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09.
[2]周后升.从“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厘清课程改革思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69-70.
[3]吴淑婷.基于三维目标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4):46.
[4]郭仁贵.为素养而教:从“三维目标”走向“素养”的情结再造——从一道试题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2):8-10.
[5]张彤芳.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三维机动目标点迹提取算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9(02):19-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