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教育基地是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建设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是深入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对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当前,随着国家国防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各地高校新生入学的国防教育存在难开展或需错峰开展的实际情况,如何有效地完成在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持续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等问题突出。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国内的国防教育基地构建模式为基础,探索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军事理论
【作者简介】卢雅斯,女,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一、绪论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发展和建立是国家国防强盛的坚强后盾,但其如何才能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和实际的社会效益则牵动这国家国防事业能否持续有效健康发展。在社会大众公共服务社区、高校、中小学校等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若不能从一而终、一脉相承地传承爱国主义地国防教育,都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或长期存的社会国防意识缺失。
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如何,将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国防能否坚定高速发展潜在力量。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如何能够让高校大学生能接受良好、有效的国防教育,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是我国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能否在高校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在高校中营造一种深入人心、贴近生活的爱国情怀和热情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高校里若能够建立国防教育基地,是显得十分迫切及需要。
二、国防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一)我国国防教育基地构建的基本情况
目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全民国防教育普及发展,我国共建立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三批次,共240个。基本上是以烈士纪念馆、军事历史博览馆、抗战纪念馆等为载体,对全国公民对外开放,同时各省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省市级的国防教育基地。但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基地尚存在空白处。
(二)广东省中山市、深圳市、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构建情况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省各地市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基地。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对比三个各具特点的中山市、深圳市、清远市目前国防教育基地构建情况如下:
1.中山市国防教育基地基本构建情况。中山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始建于1996年,是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创办的培养坚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基地。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该国防教育基地是通过当地政府武装部及军分区共建共管,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主要通过当地市教育部门的指引性或行政性规定承载当地及周边地区,特别是港澳地区的中小学军事训练以及部分公检法等事业单位的常规训练,同时接受企事业单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为主要业务。以事业编制人员及社会招聘退伍军人为教学人员,整体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专业性,同时其可按照不同参训对象或需求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及训练安排。因其受训项目丰富、培训形式多样、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容纳人员多等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2.深圳市宝安区国防教育基地基本构建情况。深圳市宝安区国防教育基地于1993年7月正式成立的市属副处级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隶属深圳市警备区。基地内配有退役的坦克、飞机及各国最先进的武器模型,文体活动区包括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400米障碍场、铁索桥、多功能训练场和攀岩场地等。是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主要承接中小学、公检法机关单位各企事业的军事训练、素质拓展等业务。同时该基地还引入“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训练需要。
3.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基本构建情况。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北方向大帽山麓一线,距离市区约25公里,该基地占地面积约为400多亩,由清远市政府出资主导建设,于2012年正式建成并交付使用。目前,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拥有培训大楼1座,共有多间多媒体阶梯教室,培训宿舍楼两栋、饭堂等生活设施,同时还配有标准足球场及跑道,标准室外篮球场若干个等体育设施,能同时容纳500-600人进行培训,是目前清远市内唯一1个官方的国防教育基地。该基地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由军分区及当地市政府共管,目前在编人员不足3人,仅限于接待公检法机关单位或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军事训练或拓展训练,业务范围比较单一。
(三)国防教育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国防教育基地构建模式大体一致,缺乏针对性。目前在各省市的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大部分为政府与当地武装部进行统筹管理或协调,以事业单位性质进行建立,存有一定的封闭性,且未被大众所熟知,因而成立之后的业务范围或服务对象大多集中公检法体系或者义务阶段教育学生。
2.国防教育基地教育多流于形式,没有更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前所述,目前国防教育基地绝大部分为政府主导,也正因为其很多国防教育基地在建设以投入运营方面过于依赖政府部门或者受限于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无法尽可能地去开拓业务,导致国防教育基地空置率较高。
3.国防教育基地与高校国防教育互连互通尚存在空白。目前在广东各市国防教育基地中,绝大部分培训或者受训的对象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或者是公检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而针对高校的国防教育的课程或者培训较少甚至是空白,因此,对于国防教育基地而言,尚有很大的市场以及挖掘空间。国防教育基地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或者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互联互通、互补互助,对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甚至是军训课程进行开拓。
三、高校国防教育及国防设施情况分析
(一)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同时,在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课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军事课(含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因此,目前各高校均有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以及开展军事训练活动来开展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
(二)高校国防教育设施及手段
高校国防教育设施主要结合自身的大量的教室课堂资源以及体育馆、运动场所等设施,并利用自身的优质教师人才队伍开展国防理论教育或是军事训练教育。如,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的学习,通过与政府武装部或军分区联系组织教官到校内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将国防教育分为理论部分与训练部分来单独分别实施。
(三)高校建立国防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目前开展国防教育,特别是军事化教育普遍有以下四个途径:第一,本校教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第二,将学生送到指定的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军营直接参加军事化训练;第三则是邀请校外的教官到学校进行军事化训练;第四则是选取优秀的学生到军营或军事训练基地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以教官身份在校内开展军事训练。以上四种途径均有其优劣之处,如第一种教学成本低,但教学效果不明显;第二种则教学效果明显,但存在学生外出安全隐患;第三种则教学效果较好,但教学成本较高;第四种则可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培训投入较大。同时,当下各地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或军事训练时,往往只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且大部分高校都急需借助军事训练来提高新生的纪律性、自律性或团队协作精神等,而忽略了培养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往往待军训结束后,学生们则渐渐地淡漠国防观念及爱国意识情怀,从而使得国防教育收效甚微。因此,若是在高校内建立自身的国防教育基地,则可以将以上各种国防教育途径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同时可以在高校形成一个长效的国防教育机制和教育环境。
四、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构建模式设计方案
(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军事理论教育“三阵地”
当今国内的每所高校都有各种大小丰富的教室,且基本都有多媒体设备,对于国防教育理论教学提供良好“教学阵地”;目前高校基本配有图书馆或阅览室,可通过购买或是馆藏军事理论类相关书籍,并设置单独的军事理论书籍阅读区,形成良好的“理论学习阵地”;同时可以借助部分教室建立独立的军事文化展览馆和多媒体演播室,通过定期举办军事沙龙、播放军事短片或电影,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同时亦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分享阵地”。
(二)根据教师队伍的不同教育背景及国防教育方向,组建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三团队”
高校应当将拥有军事理论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组织起来,组建军事理论教研室,单独针对军事理论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手段的使用等进行开发研究,同时通过培训、参观等学习手段强化教师队伍的军事理论知识,成一支“军事理论教学团队”。另外,组织拥有军事教育经历或体育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到军事院校或军战区学习,强化体能及军事训练要素及要求,打造一支体能过硬、综合素质高、训练有素的“军事训练教学团队”。另一方面,高校可借助当地政府或武装部力量或优势,通过聘请方式引入军事人才到校进行军事思想指导、军事地理、军事战略战术指挥等战略战术教育,形成一支“军事战略教学团队”。
(三)充分利用高校的地缘地貌优势,搭建军事教育教学的“三场馆”
高校自身拥有良好的室内外训练场地,可用通过新建或改造等方式搭建军事教育的“三场馆”。教室、体育馆、操场等运动设施可以根据军事训练的要求进行改造改建,形成有“体能训练馆”、“障碍训练馆”、“仿真射击训练馆”,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军事训练需求,同时也让学生在非军事训练时期也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军事化的育人环境,从而加深国防观念教育和提高爱国意识,进一步发挥军事教育的辐射效应。
(四)借助地方政府及武装部力量,强化高校国防教育的社会效益
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政府或武装部支持。在经济上,可向地方政府或武装部申请国防教育经费,用来完善或补充高校国防教育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在政策上,若高校国防教育建立并投入使用后,可以借助当地政府的引导或指导性意见,开拓当地高校的国防教育及训练的业务,盘活整个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的运营。在资源配置上,因为高校国防教育基地中,武器装备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当通过政府或武装部的协调,通过合法途径和正确的程序,将部分被遗弃或使用过的枪支、弹药、坦克装甲等武器装备放在学校的军事展览馆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看感受国防建设的发展及国防力量的强大。
(五)引入第三方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强化高校国防教育管理体系
在高校内建立国防教育基地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提升国防意识,为国家培养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地强化教育形式或提高教育效果,形成长效的国防教育管理体系,往往离不开更专业的管理服务团队。因此,高校也应当积极大胆地引入第三方公司或者直接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人才、专业的团队来协助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运营等。如专业的军事训练机构、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开发团队、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或者退伍人员等,来共同建立健全整个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及运营,让高校国防教育基地不但能满足本校的需求,还能够更多地辐射到社会各阶层。
结论
当今,随着国内国际环境地不断变化,特别是国外强权政治的影响下,我国周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若当代高校大学生未能及时了解甚至熟知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形式,提高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那将是给国家带来沉痛的一击。强化高校国防教育,建立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徐唯成.《大学生军事教程》(第二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周永卫,胡勇胜.《论高校国防教育基地模式构建》.湖南科技学院报,2006年4月刊.
[4]梁仕新.《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科学教育论坛,2005年第12期.
[5]周建华,刘登春,廖彩远.《浅谈高校创办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和模式》.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