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服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编织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服装的整体设计水平,增强美观性,还能达到提升实用性的效果。编织艺术品具有流畅、柔韧和圆滑的特点,能够使服装具有较强的肌理性,从而给人以视觉美感。本文在对编织艺术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和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编织艺术;现代服饰;应用;表现;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俞泉.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表现与特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6):175-
176.
引言
编织是手工艺术的一种,传统的编结艺术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领域中。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我国编织艺术开始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服装设计款式。可见,将编织艺术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不但能够增加服饰的美观性,还能彰显我国传统文化,体现东方韵味。
一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表现
(一)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各发展阶段中的应用表现
1.编结盘扣在民国旗袍中的应用
清末时期,旗袍以满洲旗袍为主,这类旗袍的款式较为宽松,并且长度直达脚踝,多在领子、门襟和下摆处做滚边修饰。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引进,旗袍样式开始出现变化,开始采用立体剪裁方式,由垂直款向能够展示女性曲线的款式改变,并且躲在腿部进行分叉。年代末期,短款旗袍较为常见,设计者多在旗袍下摆处做花边修饰,并且旗袍领口设计也越来越高,单领子的纵向就编织了三排盘花扣。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方面料的涌入,化纤面料被广泛应用。随着新的印花面料的种类越来越多,旗袍的样式和款式也更多样化。这一时期的旗袍在领口、袖口处都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滚边装饰,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编结盘扣最受欢迎,在旗袍中设计盘扣不但能够更好地连接门襟,还能起到装饰作用,更增添了旗袍的美感。盘扣最早出现在元明后期,主要由扣、袢、条三部分构成。当时较为常见的盘扣形状有两种,“靖艇扣头”和“葡萄扣头”。条是“袢条”和“盘条”的简称,主要起到固定服装的作用。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盘条长度也发生变化,并且开始出现不同的花纹样式,比如蝴蝶形、石權形和如意形等。
2.编织艺术在建国初期服饰中的应用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列宁装由于具有男女通用的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这一服装款式较为保守。20世纪之后,“春秋衫”广泛流行,由于女性工作者越来越多,使得旗袍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受社会变动的影响,穿军装、背军包、背军用水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编织艺术在服饰中的表现不太明显,较多体现在生活品和手工艺品中。
3.编织艺术在80年代后期服饰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人们开始将更开放的思想应用于服饰设计上,因此怀旧思潮盛行,这就使得具有感情色彩的绳结和具有自然淳朴风格的编织艺术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由于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因此在服饰设计中应用编织艺术不单单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增强装饰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随着我国与国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内服饰开始广泛吸收国际元素,服装款式和材质种类越来越多。由于编结服饰具有显著的中国文化属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21世纪初期,服装设计者开始挖掘本土服饰设计风格,将我国编织技术同世界流行趋势相结合,因此在我国很多服装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编结元素。
4.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更多体现着设计者的思想,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用先进的工艺手段,然后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服饰中,设计者根据编织绳线拥有点线面相结合的规律,然后进行立体性和平面性创造。随着工艺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者开始在编织技法上进行创新,让编织服饰更具独特性,不但体现民族特征,还能引发怀旧思潮,从而增添服饰的“亲切感”。
(二)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配件中的应用
其一,平纹编织技法的应用。以鞋的编织为例,编织者在使用平纹编织方法编织鞋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黑色材料将腿和脚的弧度表现出来,为鞋子本身增加了设计感和神秘感。其二,立体编织手法的应用。以对襟披肩的设计为例,编织者使用立体编织手法对前襟进行设计,然后使用平纹编织手法设计其他部位。这样的设计可以增添前襟的动态美,并配以金属质感的链条,还能增强披肩的整体效果。其三,综合运用各种编织手法。比如:斜纹编织披肩,通过对各种编织手法进行综合运用。设计出有规律的编织肌理,并配上流苏绳线,能够大大增强披肩的设计感,增强整体效果。
2.不同编织颜色和编织材料的运用
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应用编织艺术时,使用颜色的编织材料,就会使服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在使用对比色编织鞋子时,编织者运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能够增强鞋子的复古感,还能让鞋子本身显得更加高贵,凸显设计风格。再比如使用竹子材料编织包时,通过将现代面料与竹子进行配合,可以显著增强包的设计感和时尚感。镶拼编织服装时,在上下面料相呼应的基础上对服饰进行“夸张”设计,能够增强服饰的整体效果,让模特的曲线美更好地体现出来[2]。
二 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特征分析
(一)脱散性
脱散性就是编织艺术品各线圈之间相分离的一种现象。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如果脱散性明显,会直接影响服饰的美观性。脱散性现象的产生一般与编结方法和材料的密度直接相关。为了防止脱散性问题的发生,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禁止使用夸张手法,必能使用拼接缝,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配以相适应的颜色,增强服饰的自然性和柔美性。此外,还可以对脱散性进行有效利用,将脱散的纱线再钩针,形成新的面料肌理。
(二)拉伸性
拉伸性也即伸缩性,这是编织面料独有的特性。受到拉伸性的影响,编织艺术品经常会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现象,但是一旦外力消失,其就会立即恢复原来形状。在服饰设计中,编织艺术的拉伸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特性的影响下,可以增加服饰的“自由性”,让穿着者不再受到约束,还能更好体现人体的线条美。此外,有些编织品还具有一定的回缩性,即在外力的作用下,编织品会发生变形,所以,在对服饰进行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拉伸性和回缩性问题[3]。
(三)卷边性
所谓卷边性,就是指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编织服饰的边缘会自然卷曲。一般情况下,单面服饰的卷边性更加明显。在服饰设计过程中,如果卷边性比较明显,将直接导致服饰不平整,还会使服饰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服饰的整体穿着效果。但是,并非没有方法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设计者通常会选择加大服装尺寸来降低卷边性的影响,还有的设计者会在服饰的腕部或者颈部故意利用其卷边性,让服饰呈现出独特的花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抗剪性
在服饰裁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抗剪性情况。其一,如果面料表面比较平滑,很容易在裁剪过程中造成面料大小不均匀的后果。其二,如果编织材料堆叠过多,会使裁剪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加,如果使用电剪刀进行裁剪,裁剪速度较快,很容易造成起火问题。所以,在服饰裁剪过程中,要控制好材料厚度,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情况下进行裁剪。
(五)钩丝与起球、起毛性
钩丝是指编织品在遇到坚硬物体时的脱线现象。起球和起毛是指通过频繁的摩擦,编织品表面会出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小毛球或者出现区域性起毛问题。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增强设计效果,凸显设计风格。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将编织艺术应用在服饰设计中,不但能够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彰显服饰风格,体现民族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编织艺术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师在对编织艺术品进行设计时,开始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其固有特色的基础上,采用新的配色方式和多样的编织材料,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编织手法较多,设计师在对其进行应用和创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其内容,因此这一技术在服饰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散发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王晶.利用电脑横机编织三维成形座套[J].毛纺科技,2012,(08):24-26.
[2]刘桂华.美学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运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23-25.
[3]许阿雪.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表现与特征分析[J].现代装饰,2016,(05):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