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医学细胞生物学》新教员教学能力的提高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9 10:47: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对于新教员而言,在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所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现如今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峻的挑战,自身科学素养不能完全等同与教书育人的能力,课堂设计和现场授课能力需要迅速提高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本文通过笔者的一些经历,对医科院校从事《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新教员在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为新进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新教员;教学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谌卫,等.浅谈《医学细胞生物学》新教员教学能力的提高[J].教育现代化,2019,6(45):93-95.

        自博士研究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带着极高的工作热情、敏锐的思维、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投身到本科生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工作之中。但在任教初期,虽接受了学校、基础医学院及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相对完整的专业技能培训,仍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知识面过窄使得自身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无法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深入浅出;授课过程中列举例子不恰当,丢不出包袱,自然就做不到旁征博引,让学员信服;授课时缺乏自信,过分紧张,时间把握不当等。然而每一位教学水平高超的资深教员也是从出生牛犊一路成长过来,作为新教员的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最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是非常值得寻味的话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一些做法和前辈的一些经验对“如何提升新教员的授课能力”加以探讨。

一熟悉教材是基本功

        当下的医科院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多个层次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医学细胞生物学》也不例外,作为串联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两大学科群之间的桥梁,《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育尤其责任重大[1]。作为新教员,始终应该牢记: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作为自身的基本功,只有吃透教材,把教材读厚再读薄,才可以有本钱去把控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员最大的知识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所说的把握教材,并不是“教科书上的每一道题我都会做,每一节内容我都会讲”。更为重要的是在充分理解教科书中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涵做到整体把握。为了做到这一点,年轻教员不仅要熟悉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还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和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并能整合前后章节中相关联的知识点。而这一过程,是对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非常类似数学的三维结构,将教材内容按照点/线/面
/体进行系统分类掌握。年轻教员应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进一步组成知识面,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灵活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但需要重视的是,现今的教学形式多样,尤其是整合“互联网”概念的新颖教学手段[2],运用得当可以把课堂效果发挥得更理想,但核心的落脚点还是立足教材,尤其是针对年轻教师,练好内功,立足知识点,不是为了新颖而新颖,而是适当合理的进行知识发散[3]。

\

 
二拓展知识面,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教科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开拓视野,尤其是在医学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仅掌握教科书中的纸面内容是远远无法满足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下需求的。因此,随着新一轮医学课程的改革整合,新教员应善于学习,多渠道获取信息努力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补充学术营养,加强知识迁移,增添知识储备并拓展教育视野。以《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程不同于《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因为授课对象相当部分在未来是从事临床医学实践的学员。这时候细胞生物学的讲授需要整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容;这个时候,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了解临床实际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尤其是对于一些典型意义和价值的临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在同临床医生和其他学科同行交流和讨论中不断凝炼,寻找到和自身课程关联的知识点,剔除不必要的信息,整合成适合授课对象的案例,以启发式,提问式教学的形式在授课中与学员一同分析。最大限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也最终达到掌握核心知识点的目的。

三强调课前准备工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教员讲解乏味、照本宣科、自身情绪紧张等问题,课堂活跃度不够,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教员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关系很大。课前准备不单单应该包括课程进度安排,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固定搭配,此外教员还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授课对象,医科院校授课对象除了临床医学的学员还有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医学和护理学的学员,针对这些对象所同时学习的课程需要有详细的了解,针对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设计。譬如为了引入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学员,就需要设计不同的场景,有目的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设计,只有这样才做到因材施教[4]。

四多与前辈交流,锻炼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远,借鉴别人的经验也可以少走些弯路。新教员应该多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员进行经验的交流,多次旁听老教员的授课,钻研老教员的讲义,反复揣摩老教员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节奏,控制进度,教学互动,换位思考后再与老教员当面交流探讨,如此反复,可有有效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照搬全抄,需要结合自身的思维习惯,结合现有的研究前沿,有的放矢将有益的教学经验为自己所用[5]。课堂教学已进入现代化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平台进行教学也是教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员应该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同时教员在课堂上的教学生动性和逻辑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员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授课机会、旁听机会,通过多锻炼来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

        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这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课程教学应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联

         教员可以借助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三花猫几乎都是雌性。三花猫是指黑色、橘色与白色共存在身上的猫,亦称为玳瑁色。正式名称为“玳瑁白色猫”。猫的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黑色和橘色的基因是性联遗传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之一会随机凝结成异染色质而失去转录活性,如毛色细胞内的黑色基因被去活性则表现为橘色,反之则呈现黑色。由于雌性猫咪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只有一条,因此想要同时出现三种花色,只有携带两条X染色体的猫才可以。因此,绝大部分三色猫都是雌性。在少数的例子里,因多出一个以上的X染色体(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Klinefelter’s syndrome)或嵌合体的情况会出现三色公猫,一般没有生育能力[6];再如:面膜补水,其原理是向细胞外基质中补充可吸收水分的多糖成分,从而皮肤变得水润,而不是直接向细胞内补充水分[7]。这些例子使学生能够轻松记住相关知识点,并且不容易忘记。

(二)通过情景引入,将课堂教学过程情景化

         设置一系列有合理梯度,有相关难度的问题,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过程,激活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接受教学过程中的新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独特的、系统的知识探究体系,有益于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8]。情景化的设计不等同于此前借鉴临床病例和兄弟学科的知识点串联,需要对知识点的核心逻辑关系进行梳理,譬如信号通路的讲授,针对性设计基于街道门牌号码的情景,把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映射出无法形象化展示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再结合经典的动画效果,进一步强化和加深了核心知识点的传授,最终希望改变学员对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枯燥乏味无趣的印象。再譬如尝试使用一些恰当的比喻等,例如在学习细胞器时,我们可以根据细胞器最主要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概括,如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比喻为“合成工厂”、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运输的高尔基体比喻为“加工运输厂”,合成ATP提供细胞能量的线粒体比喻为“能量工厂”、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溶酶体比喻为“消化车间”等[9],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更易掌握知识的要点,增强记忆效果。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课堂的活跃氛围应该与教学的主题密切相关,强行为了追赶时下热点,单纯娱乐性而缺乏教学针对性的笑话应该规避。

(三)借助现代化工具辅助,多角度多维度开展教学

        年轻教员在运用现代化的社交工具时具有很强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在多个时间节点建立教学互动。当前微博、微信和腾讯QQ等即时通信软件来协助教学已经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增强教员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可以提升学员学习积极性,还可提高教学反馈的效率。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的快速互动,以某一病例、场景或知识点为切入点进行开放性讨论,这一通信方式和平台可以引导学员开展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展开后,留出课后作业,把课堂讲解的知识点在课后进行良性的发散,还可以适当嵌入交互式的教学小程序,最终服务于教学活动。另外,教员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状况,通过交流平台进行单独辅导,启发有兴趣的学员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开展兴趣实践,第二课堂,甚至参与到具体的研究工作来。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锻炼了学员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也是对整体素养提升的重要补充。

\

 
         当前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学、科研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刚刚步入医学教育岗位的我们,必须通过钻研书本、拓宽知识面来增加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向老教员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在基础上开拓创新,学习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益于教员自身开拓自身的科研思路,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10]。

参考文献

[1]赫杰,史明,聂桓,等.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3):397-402.
[2]高安博,钟丽园,吕运成,等.“互联网+”背景下人体解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01):1-3.
[3]雷宇华,吕品,廖峥嵘.医学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基点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86-88.
[4]田丹,张俊沧,王显超,等.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4(24):142-144.
[5]张琰敏,高路.八年制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43-445.
[6]张凌俊.猫的毛色遗传和“鸳鸯眼”猫的成因[J].生物学通报,2015,50(3):22-24.
[7]倪伟,胡圣伟,黄先忠.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改革与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7):94-94.
[8]丁萍,陈一鸣,李俊桢.检验专业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96-96.
[9]崔启微.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7):80-80.
[10]苗玉荣.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5):350-3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