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军校背景下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5:02: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新时期、新要求下,使军事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更能体现军事特色,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理论课与军校教育的理想融合,为学员进一步学习相关军事技术专业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以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和学员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军事院校中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对于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也为其它通用理论课程在军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快速着陆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军校高等教育;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晨,等.基于军校背景下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2):221-223.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它不但开启了高技术战争的时代,也为未来的高智能化战争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而电子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其中电子干扰技术、电子侦察技术、定位导航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著名的C4ISR数据链系统等都成为支撑现代战争的重要技术。技术和装备上的优势决定了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它会使作战方在现代战争的体系较量中占有先机。任何复杂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都基于经典的基础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信息与通信类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它以无线通信为基本背景,是现代战争技术的基础性理论支撑,因此,也是学习航空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为学员后续的专业课程,如雷达原理、导弹制导系统原理、卫星通信、数据链或其它相关课程的顺利完成以及未来军事智能化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新时期军队院校高等教育是希望学员在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各种军事技术的研究兴趣,为军队建设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让学生快乐而有趣的学习,让教学基于理论知识又高于理论,在军事应用背景下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是目前本课程在军事院校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1]是以无线通信系统为背景,通过分析无线发射机和超外差式接收机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来了解无线性通信的基本过程。传统教学时,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众多,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复杂等因素,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我们的改进思路。

(一)教学组织的单一性

        传统的高频课程教学只是教员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并利用课程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员的自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越来越差,而课程中那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电路也会使他们越来越反感,甚至厌学。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组织,将理论知识以一种更灵活,更让学员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是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员们需要认识思考的问题[2,3]。

\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频课程教学一般是以无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无线发射机和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一些经典的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和经典的无线通信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也成为学好其它通信和电子类专业课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们使用的是通用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教材上又是以话音通信为例来讲述各模块基本功能的。因此,教员在传统教学中就以此内容为纲进行本课程的全部教学。但是对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而言,特别是对于军事中的无线通信需求而言,无线通信绝不仅限于语音通信,它经常需要以无线数据通信、无线图像通信等方式出现。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及其在现代军事中的广泛应用,使这一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学若只停留在教材的水平,很难让学员把握该课程的实用性。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仅以守着教材,以话音通信进行内容的讲解是不能满足军事电子类专业的教学需求的。

二 军校背景下高频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是军校通信和电子类专业学员在第5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在军校相关专业开设这门课可以让学员更加顺利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是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从军校进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实践,提出几点对于军校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

        军事高等教育作为部队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力保证了军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学员们从这里走向部队,将担负起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任,成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军校毕业生就成为军校教育需求着重考虑的问题[4,5]。

         在军校中,高频课程的教学对象均为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收集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多,但对经典理论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对理论的分析缺乏耐心,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不够强。与此同时,他们又和同龄人不同,因为他们是军人,或者说,他们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大学生,因此,他们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也要像其他战士一样在军队条令条例的规定下站岗、出操、训练和政治学习,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必修功课。和同龄的地方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时间更少,自由度更小,与外界联系也更窄,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比同龄的地方大学生具有一些优势,比如他们熟悉一定的军事装备,更有责任心,更有纪律性等。由于任务繁多,个人支配时间相对较少,所以要想学好各门功课,就需要他们要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达到要求的学习目标。

         因此,军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就需要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特点的路子。在军校背景下,如何有效而成功地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新时期合格技术军官培养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对于军校的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的教学理念是:军队特色、因地制宜,将通用的理论知识与军事院校学员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适应军队需求的人才培养。

(二)教学组织

         在传统教学中,高频等基础理论课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常常会出现“教员滔滔不绝,学员昏昏欲睡”的景象。所以,我们提倡换位思考后的灵活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教员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当然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的基础是无障碍的交流。其实无论哪个职业都是需要沟通交流的,在教学中将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员,使教学中的交流变成是为了学员的交流。将课堂教学改进为课堂教学+专题讨论,不再给学员进行灌输式的讲授,而是通过若干个小的专题讨论,让学员对学习的知识再次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他们对学习过的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方式的引入,也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由教员主导的专题讨论可以让学员畅所欲言,在讨论中使知识越来越明晰,印象越来越深刻。例如,在高频功率放大器功率关系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导通角的选择问题与实际的装备相联系,在机载设备与地面设备两种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引导学员讨论导通角的选择原则,将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关系进行具体使用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将被动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主动式的讨论,将学员的主动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参与意识,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在这样信息和资源高度共享的年代,军校的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管是智能化设备还是网络知识都走在时代的前端,我们在教学上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上的优质资料,使有限课堂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我们在网络上建立了方便大家交流的讨论群,并提倡大家观看大学慕课的在线授课,不同的教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阐述方法会帮助学员从不同角度学习同一知识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意义。例如,有些学员曾经对双边带调幅信号在零点时的180度相位突变的波形特点理解困难。通过观看慕课,从不同老师讲授和不同课件的资源中,逐渐对双边带的波形特点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通过和教员、同学的再次交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另外,学员们还可以利用网上图书馆和数据库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查询,大量文献和资料的阅读可以使学员对知识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充,让学习不只停留在教材上,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可以定期举办研讨课,让学员在讨论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当然同时,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员也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将课本知识与现代的热点技术,特别是当代不断涌现的新军事装备相融合,整理出学员更感兴趣的信息。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给军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给教员和学员提供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

 
(三)教学内容

          传统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等。每个功能模块的学习也是从基本电路、基本原理、基本指标到稳定性讨论等基本过程和程序。而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内容的比例分配上几乎平行存在,不分伯仲的。这种做法使得教学从内容上不能突出重点,也使学员对于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常常出现误差。

        在军校背景下进行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可以利用军事特点,因地制宜,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以无线接收机和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模块中每个部分的具体电路,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等转变成将相关内容与具体的军事装备或军事技术相结合的内容。这种内容的改进可以在军事应用背景下,使抽象的理论尽快地与学员们所熟悉的军事应用相结合。更能体现军校特点,也更会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把单边带调制与解调的过程与军用电台的需求相结合,在进行相关内容介绍的同时,加入军用电台的应用需求,比如保密性,敌方和我方电台进行通信时需要区别对待,进而推导出单边带信号调制与解调应用时的特点。

三 小结

          高频电子线路作为航空电子和通信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必修课。对于军校学员而言,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就不仅是需要了解其通用的理论框架,还需要对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教员可以通过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以及优质的共享网络资源和在线交流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快乐而有趣的学习。通过将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使教学的目的更明确,进一步有效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让教学基于理论又高于理论,为学员进行更深入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而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肃文主编.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周梓发,吴波,李超英.《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探讨[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8,6(24):136-137.
[3]刘玉龙,李晓辉,刘乃安,等.“高频电子线路”可视化教学方法研究[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102-105.
[4]陈萍,袁广林,裴斌等.实战化背景下计算课程科研成果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6(2):44-46.
[5]邢翠芳,赵海冰,韩秋枫.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8,5(33):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