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针对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学校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诠释对应用技术型科技大学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德国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刘兴华,等.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技术型科技大学的启迪与思考——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3):88-89,107.
一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1]重庆科技学院(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重庆钢铁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合校升本已十五个年头,现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向应用技术型科技大学迈进(据了解,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从2012年底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全国有52所本科院校参与),为此学校也相继开展了致力于此次改革的尝试,比如潜心投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已顺利通过,实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突破,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质量工程”项目,力争2019年获批博士点等,虽然开局效果良好,但是与教育部规划的应用技术型科技大学的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 目前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目前实践教学几乎是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内容单一,多以验证性为主;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多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的实践考评体系模糊,多以报告成绩为主。近年来,从社会用人单位调查反馈的信息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专业知识旧、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弱、综合能力缺、商务能力无、团队合作少、社会知识空,创新能力低。面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用人单位满意率不高,实践教学在某些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背离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上,实施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战略,注重双师型教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应用型教师建设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最终要见到实效,能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三 启迪与思考
结合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和课题组成员多年的探索及本人一直从事实践教学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
(一)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合理定位
如果说综合性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圣地,那么应用型大学就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应用型高校,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因为精英毕竟是少数,属于纯学术研究领域,见效慢一些;而大部分都应是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工程技术人才,能解决企业或工厂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工商界来讲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应用型高校首先要将自己合理定位,目标明确,培养人才时重应用、重技术,背靠行业,寻找特色优势,培养出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找到发展方向。学校已经定位好应用型本科,就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结合学校地处重庆的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全面依法治校,重视内涵发展。
(二)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
据资料显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数量占德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就业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是德国经济发展制胜的法宝。这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其实践教学采用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密不可分,即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有两个教学地点,一个在学校,一个在企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分别提供相应的培训岗位和学习场所,学生到企业是“真枪实弹”地演练,而不是走马观花,这样才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自信心。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还需要企业和学校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与综合性大学不同,应用型大学提供的是一种跨学科、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其任务和特点是:在很大程度上,以职业要求和需求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3]
(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我国,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要给以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政策。学校应舍得投入,通过从企业引进来的政策或由本学校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激励机制,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切身体验,可以了解目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形成对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实时跟踪了解的良性态势,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四)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模式的借鉴与启示中,提示了“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这也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欠缺的一面,也是实践教学颇具薄弱的环节之一。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我们,学校更应该花大力气思考——如何构建“双元制”教学模式?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进入应用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从管理层面上,要重视实验教师的培养,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适当提高实验教师职称提升指标的比重,或缩小实验教师的差距。专业教师的职称系数,不仅要考虑到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课题的数量,还要考虑到工厂实践的经验和解决办法。以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提高应用技术开发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学校也可以考虑一些优惠政策来兑现绩效评估或报销适当的差旅津贴和生活津贴。从实验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注意提高自身能力,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实验课堂指导能力和实践专业水平,与企业接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珍惜实验教学,学校提供的考试,充分利用课堂90分钟和课后开放的练习平台。为此,2013年11月22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著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刘平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学术报告。他还提出,要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范曙光、谢仲秋、梁巧川、高林等学者也对实践教学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呼吁。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先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的社会人才是当务之急。
对此,学校在转变观念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也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激励政策。在2018年绩效岗位聘任中,实现了同级专任教师和实验教师岗位系数的统一;鼓励实验教师在职读博,或出国访学;鼓励实验教师走出去,去企业接受锻炼;学校在2019年3月召开的本科教育大会上,校长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构建面向产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等。但这种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距离构建军“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还相差甚远。
四 结束语
学校在“扩大外延搞建设”的同时,切忌放慢“促进内涵谋发展”的脚步,希望国家为应用科技大学的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有效协调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德国已经走在了前列。[4]此外,还应该从国家层面推动应用科技大学的试点院校与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对接。校企合作应以科研合作为纽带,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应用科技大学的各方面工作。应用科技大学的改革必须解决教学内容、课程体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为社会输送更加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进就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殷辉,李德才,江玉荣.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高教研究,2010(6):63-66.
[2]刘兴华,苏盈盈,杨君玲.电机与拖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65-167.
[3]薛文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理论导刊,2010(6):91-93.
[4]刘传熙.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职称顶层设计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73-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