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7:02: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农业类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本文中我们讨论学校开设此课程是用什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发现现在在园林植物专业的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思考我们可以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课程,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为城市绿化和园林花卉业培养专业型人才,增强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园林植物这门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发现问题之前,本文介绍了现在高校园林植物景观专业一般开设的课程,课程特点,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课程创新;教学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杨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134-135.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对生态环保意识的强化,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越来越倾向于那些绿化面积大、生态环境良好的居住地定居。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关注,尤其受到了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士的关注,这也使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变得更为重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专业的本职工作就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寻找平衡,使得人类社会溢满自然的气息,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在园林植物景观中设计中,植物、山水、人类建筑是其主要的三要素,整个课程是围绕如何使这三者合理搭配进行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站在大城市大面积、大尺度的角度考虑绿化面积的利用问题,在绿化面积上合理搭配园林植物景观并注意植物景观表达意境。这些说明该课程涵盖范围广,它要求学生掌握场地植物景观设计和设计方法,并且能让植物景观设计能在现实中得以实现。这也说明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改进时,要注意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2]。

一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

        现在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课程内容有学习植物课程理论、植物景观设计、学生实习三个方面,一般的学校对其植物课程理论与设计安排了64个学时,学生实习安排了16个学时。植物课程理论部分包括绪论、研究中外植物景观演变的历史、如何进行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及其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学习植物景观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搭配,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植物景观设计部分有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对植物景观的空间设计等两个部分内容;学生有关课程实习的内容包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现场调研并分析、讨论与公共绿地植物景观有关的案例并进行现场教学。随着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对植物景观的美的需要。园林植物景观日益显得重要[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行业渴求那些既懂得植物又对植物景观设计有一定的了解的专业型人才。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园林植物景观课分两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是园林植物景观是80课时,第二部分是园林的实际应用有32课时,并将其作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必须学习的课程。农业园林学校在学习园林知识时一般注重大尺度的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和小范围上的植物景观设计,对园林植物景观从两个空间角度进行思考,有利于完善植物在空间上的营造,也为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植物景观人才提供培养方法。

        目前,高校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一般是先告诉学生们有关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然后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植物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理解。培养园林植物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园林植物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规划的能力。通过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直观了解。

\

 
二现有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找文献和调查,我们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存在差异化安排,不同班级植物设计内容和设计底图不相同的问题,这样就导致教师对评价植物设计课程标准不一致的结果。高校教研组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才逐渐统一班级之间的设计内容,和对设计内容进行评判的标准,只有这样做,学生在对园林植物景观的理解程度上不会出现太大偏差。

         农业园林类学院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与园林行业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园林行业需要的人才,而高校没有针对行业需求培养人才,通过对园林行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园林植物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员工能够进行独立的植物规划设计和画图能力,但是高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画图能力欠缺教育,高校比较重视理论而轻实践[4]。
就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出发,单独谈及课程理论部分,有关植物理论部分的教学问题就存在植物课程体系不完善、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衔接能力差,且上的课程中还有重复部分和课时不过用的问题,有时候课没有上完但是课时教育已经到课时了。在植物课程中有些偏重微观,轻宏观,而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核心点就是从大空间上进行设计。课程内容重复和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园林植物景观实践教学中,很少有高校配备完善的植物景观的实践场地,导致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不能为后期的课程要求的规划设计展开实践,展开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场地和多样的空间形态的园林植物景观有更好的认识。但是有些学校不具备实践园林植物景观类型设计的硬性条件。而在那些有园林植物实践场地的学校也不是非常典型、完善的实践场地,植物景观代表性不强,特点不显要。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对植物应具备的特色强调较弱,导致该专业的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现场实践。如果在校外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研,就有出现一个问题,校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植物景观一般都在设施完善,硬件齐全的高档小区内,而那些小区是不对外界开放的,也这直接导致了实践活动受到阻碍的另一个因素。这也间接的造成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更好的为实践活动服务[5]。对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何种类型、多大尺度的设计底图,是困扰教师的问题。在课程课时设计方面不合理,课程安排没有紧跟形势,安排滞后,导致后期的课时安排不能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进行,这是高校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而且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四上课,没有将学生的个人要素纳入考虑,大四是学生选择人生规划的关键阶段,学生们有的想要考研、考公务员、进入公司实习。这样学生出席这堂课的出席率就会降低,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上园林行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高校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交流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很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尺度、空间、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解决方法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最重要的事是对大面积的场所的植物景观提出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应该注重整体营造,精心打造细节的观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应努力转变传统观念过分强调视觉体验,应重视并体会到实体景观所构造的园林植物景观的景观意蕴。传统的配置植物的思维模式并不合适大面积、大空间上的植物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应该必须提出植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明确植物设计用途及其主题,考察空间结构知道应该配备的植物类型。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我们还必须明确植物的特色,种植形式、植物习性、不同植物之间的比例设置,在这场设计中需要的植物品种。

         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是关系园林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在面对诸多的现有的课程问题上,我们要深入了解园林植物景观专业的特点,学会如何在短期内学好和规划好实践课程,我们有没有精力学完所有课程,所以提倡对园林植物景观包含的课程进行选择,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部分缩减,着重教导学生如何辨识植物和了解植物特性及其运用场合,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现在社会重视的是实践型人才,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他们对植物设计规划的新兴想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考核形式应该与社会要求模式一样,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应用到社会上去。

          园林植物景观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老师教导学生中就应该把协调学生手、眼、脑之间的活动,提高它们的灵活度,打开思维方式。完善高校中的园林实践场地,为学生学习园林植物知识提供硬件设施,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实践要循序渐进。高校也应该保持固定的植物供货商,有稳定的植物来源,在日常维护中也要重视植物的栽培。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三维模型纳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体验感,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利用三维模型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评价,间接提高学生园林设计的能力,提高老师授课质量和授课效率。

\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71-73.
[2]冯晶红.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23).
[3]朱永莉,瞿宙.应用型本科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上海商学院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2).
[4]王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嵌入式”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44-45.
[5]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76-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5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