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型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针对《旅游地理学》课程,以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课程建设内容与方法,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变更考试方式、规划考核内容,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管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旅游地理学;池州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祝亚雯,等.《旅游地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以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1):80-81,86.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Course of Tourism Geography:A Case Study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Chizhou University
ZHU Ya-wen,SHEN Shan-shan
(Southern Anhui Institute of Folklore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Chizhou University,Anhui,China)
Absrtact:The main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Curriculum is to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Aiming at the course of Tourism Geography,taking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Chi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courses.Through adjusting the syllabus, chang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planning the examination contents,it designs the link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strengthens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students'learning process,and cultivates students'application ability,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Tourism geography;Chizhou University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框架,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而池州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特色鲜明的新建应用型大学”为发展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形成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程。因此,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 课程背景概况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客源国概论》《导游业务》与《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线路开发》等课程之间重要的衔接课程。
已有学者对本课程的应用型教学进行了探讨[1-3]。本文将以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变更考试方式、规划考核内容,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探讨《旅游地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体系。
二 旅游地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方案
(一)调整教学大纲,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按旅游的本质属性,将原有课程十二章的内容整合成四大专题,第一个专题是绪论,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学科概况,后三个专题(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目前,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实践教学考核不规范、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随意性、实践教学师资问题等。
《旅游地理学》的实践教学安排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真正地改善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目的。因此,除了教学大纲里安排的实践教学外,本课程特别开展“每周旅游新闻播报”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每周一个小组,小组按照组别顺序、时间顺序收集省内外每周旅游新闻,掌握旅游业每周发生的大事,同时尽量筛选出有价值或与本课程相关的旅游新闻。
(二)变更考试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管理
为体现课程的应用性,要变更本课程的考试方式,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为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期末考试成绩静态管理为学生学习过程动态管理(表1)。本课程总评成绩分为两大类,即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纪律、课内实践与课外作业。考核评价方式有试卷有小论文,有小组合作有单打独斗,贯穿整个教学周期,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
(三)规划考核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对于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具备专业理论能力,还应掌握相应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要重新规划本课程考核内容,从平时考核到期末考核,均以综合考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为主,把书本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 结语
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以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旅游地理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内容与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招生模式,提出不同课程考核内容,未来围绕课程建设,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是关键。为迎合应用型课程建设,本课程要实行一课多师,一方面要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学术素养,旅游地理学学科教师要形成有学术理想的学术共同体[4],注重在实证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的概念化和理论化。
参考文献
[1]王楠.《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初探——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4):104-106.
[2]潘云.《旅游地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现代化,2017(6):25-28.
[3]杨会娟,王燕龙.探究式教学在高校旅游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2):77-79.
[4]潘云,薛美珏.应用型本科《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40):74-77+82.
[5]罗霁,王成新.基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