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 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新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6:15: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者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管理理念,以大数据、云平台为依托,基于人本管理思想,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构建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赵畅.互联网+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37):10-1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各行各业开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挖掘自身潜在资源。而高等教育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要适应互联网+特点。尤其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者,更应该深刻思考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改变过去落后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即由以往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向人本管理模式转变。

        人本管理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他提出了“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Humanism),即能够促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制度。因此,人本管理的实质在于人的发展。人本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之中,其核心内涵体现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受众——学生的发展,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用人本管理手段,开展实践教学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

一 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内涵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即以线上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智能管理系统)为依托,完成高校教学单位、学生、校企合作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线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专业顶岗实习、校园招聘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在O2O模式中,首先完成“引流”,即线上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作为线下实践教学活动入口,汇聚实践活动需求,引导教师、实践教学管理者、企业、招聘网站、社会组织等通过平台入口,导入其教学需求、人才需求以及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知识学习方向参考,形成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其次,在提出需求后,继续完成需求和人才的匹配对接,即高校按照企业或社会的人才和岗位需求,从各专业中培养和挑选出合适的人才进行匹配对接,指导学生选择实习或就业岗位。再次,针对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实习及就业表现,进行跟踪反馈。通过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企业的后续沟通,跟踪了解实践活动的具体效果,听取企业对实习效果或就业效果的反馈,并记录到线上实践教学智能管理系统中,为新一轮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就业择业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最后,在新一轮的实践教学组织中,根据已有的数据反馈,进行纠错纳新,即根据线上平台的参考数据对上一轮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导入新的人才和岗位需求信息,开始新一轮的“引流”,形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循环往复闭环开展。

二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特殊性,高校合作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普遍不高,使得大规模的集中实习变得困难,而分散性的自主实习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实践教学管理者在组织专业实践教学时,管理的意识、手段、方法和制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正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学生实习的经管类企业一般都保有商业机密,公司的核心业务不对初入职场的短期实习生公开,致使分散实习的学生步入实习岗位后接触不到核心业务,专业技能很难快速有效提升,加之学校实习管理教师自身科研、教学任务重,进而产生了对分散实习学生的放羊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仍然较为传统,即通过电话或微信、QQ等沟通方式,蜻蜓点水式向企业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机械式收取学生实习作业,甚至实习作业出现雷同现象,实习管理者仍未察觉,没有达到专业实习应有的效果。而大规模的集中式实习,需要实习管理者花费巨大精力投入到企业,关注学生的实习安全、实习环境、实习待遇等多种问题,管理成本高、管理压力大,致使部分实践教学管理者放弃集中实习或敷衍实习,不能给学生创造技能提升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专业实习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对于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当务之急应是从根本上端正实践教学管理的态度,树立科学、严肃管理的意识,重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

 
(二)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难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各类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单纯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实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已经十分落后与不科学,多数高校对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大学生能力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社会实践调查等实践活动基本上不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或认定模糊,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关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部分高校虽有标准,但执行力度不够,考核起来流于形式,甚至存在学生根本没去实习单位实习,只是依赖父母关系寻找实习单位,由其出具实习鉴定意见并盖章了事。实习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环节,多有抄袭应付现象,毕业实习形同虚设。由此可见,要及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从质量评估机构、考核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出台政策,并贯彻执行,才能解决目前在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遭遇瓶颈

        有效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会带来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目前,很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上并不健全,不能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教学研究管理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提供制度保障,这就使得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在提升上遭遇了瓶颈。

三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优点及其实现路径

(一)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优点


1.拓宽管理时空

        由于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采用了智能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因此,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方可以24小时随时登入系统,跟踪反馈实习问题,动态掌握学生实习就业状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调整需求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时空,使其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学生实习动态,进行智能化管理,并针对企业反馈,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状态、实习考核等进行及时调整与变动,从根本上杜绝了过去的实习管理放羊状态。

2.变革管理手段

         高校经管类专业对于实践教学进行管理的手段,过去往往局限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点对点式专人沟通模式,平时除见面外,管理的手段无外乎QQ、微信、电话等通讯方式,而很多实践教学需求上述通讯方式是不能满足的。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活动全部需求。此外,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手段,使得只有实践教学活动专项负责人才能够了解实践教学基本信息,其余人等不能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动态有全面了解和掌控,而O2O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智能教学管理平台的建立,方便各方通过平台全面了解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企业发布订制化的个性人才需求信息,并能够使高校实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O2O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摒弃了过去的只能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人才的观念。高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将部分理论课程或技能入门课程通过MOOC、SPOC等方式,放在实践教学智能管理平台中,供学生自学或实习过程中参考借鉴。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倒逼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快速、全面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技能培养方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渠道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进而实现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新业态,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1.平台搭建


         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智能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平台中应设置包括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合作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等在内的多个参与方账号。在实习、就业数据的引入上,可以联合当下比较知名的求职招聘网站、政府网站、合作企业网站等,实现平台与多家网站的端口对接,连入实习、就业、创业、招聘等方面的大数据或云平台,通过平台构建,使得各方都能参与到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各司其职,各取所需,进而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

\

 
2.团队构建

        高校搭建了实践教学管理的智能平台还远远没有完成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构建。平台在日常的运营与维护上,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去进行统筹管控。团队成员里,既要有负责实践教学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专门人员,也要有负责实习、就业需求录入、维护的企业专职人员,还要有平台运营与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总之,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的智能实践教学平台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平台管理团队的设置与工作开展。

3.建立监控反馈机制

         与此同时,O2O线上线下混合管理模式下的智能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中,也要建立起监控反馈机制,由专门的人员完成实习就业问题反馈与需求的重新调整工作。这种监控反馈机制在管理者的认定上,可以向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倾斜,由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完成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监控与管理,并对从事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考核与评价,这里的多维度,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学生实践教学学习效果时,要从多维度获取反馈信息,包括实习就业企业、学生家长、学生本人、教师、社会等多方相关群体。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习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合作企业的平台反馈,根据企业的真实需要,指导企业重新构建招聘人才能力矩阵,并适当调整岗位人才需求。监控反馈机制在管理内容的设计上,应该重点考虑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实习就业痛点、企业用人需求等。此外,在监控反馈机制中,也要明确合作企业的权责利,既然平台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解决“用人难”问题,那么合作企业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资源,帮助高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只有多方共同发力,全力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四 互联网+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管理手段变革


       互联网+时代,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手段要与时俱进,充分融入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形势,以包容式的心态,融合先进的教育技术;以开放式的思维,变革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建立实践教学智能管理平台,改变以往陈旧的日常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杜绝“放羊式”的实习实训管理,将一些不可控的实践教学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充分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效益;同时,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者也要充分利用好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跟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管理关系转变

        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关系已经不适应社会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者要彻底摒弃以往的层级式管理和扁平化管理思想,以人本管理思想为引领,多维度地建立与实践教学活动相关主体的关系,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满足社会行业需求、赢得家长和同行好评等角度出发,形成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者牵头,合作企业、实习学生、学生家长、实践教学教师、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参与、联动的实践教学互动关系,并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达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调整、对企业行业需求的满足以及对政府政策落地等的推动作用,建立起互联网+时代新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关系。

(三)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管理上,将摒弃原有的“金字塔层级式管理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考虑实践教学多方主体需要,满足多维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需求。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注重大数据、云平台的推广使用,建立信息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时化跟踪目的,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智能化趋势。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求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者要拥有创新式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意识,也要掌握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经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熊珍琴,刘艺璇.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8,v.40;No.270(05):108-113.
[2]任永利.以理念更新为本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6):34-35.
[3]段艳,陆吉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监控刻不容缓[J].高教学刊,2018,93(21):7-9+12.
[4]宋素娟,宋红玉.基于CIPP模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97-98.
[5]舒采福.公共部门人本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8):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