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英语写作训练模式的实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2:38: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教学实验有92名大学生参加,其目的旨在测定VNP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在课堂进行针对性的VNP写作能力训练,弄清这种写作能力训练是否优越于应试导向的一般自我学习,是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VNP模式;自主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王家洋.英语写作训练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4):182-186.

一 导言

        在培养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者的习得成就。举其中两个困境为例。一个是,学生受制于应试通过率并取得合格证书这只无形的手。另一个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妨碍了第二语言习得,如:汉语文法重“意合(parataxis)”,它重意义结构,因此在句法上较为灵活;而英语则是句法中心语言,注重语形结构,注重“形合(hypotaxis)”,在句法上较为严格。如何克服这两个方面的困难,需要从实践中摸索。

         VNP写作训练模式,是课堂教与学的行动实践探索模式,不是严密科学理论模型。其中V是动词的首个字母,意指对动词的关注;N是名词的首个字母,意指要把握住名词词组;而P是训练的缩写,着重于产出训练,即没有语言应用(use of language)就没有语言习得的理念。整体VNP意指“重句法结构,重产出训练”。VNP模式着重于教学实践和学习实践,其理念涉及四个环节:单词、单词扩展至词组、从词组至合乎句法的句子、从句子扩展到段落及篇章结构。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既能宏观地建立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又能微观地构造一个个合乎句法的句子。

        本实验要回答一个问题:应试型的自我学习不以建立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那么VNP写作模式训练是否能使学习者更显著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 试验工具及设计

(一)实验假设


       实验目的:相对于学习者没有策略训练的自我学习,VNP模式作为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其是否能使学习者得到更大的进步。实验假设:1)零假设H0:μ1=μ2即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成绩平均值没有差别,VNP针对性训练对自主学习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帮助意义。2)备选假设Ha:μ1≠μ2即两组的平均成绩有差别,VNP针对性训练对自主学习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帮助意义。

\

 
(二)实验对象

       有92名大学生参与实验。46人作为训练实验组,46人作为非试验训练组或称控制组。本次实验对象
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词汇量1800个以上。

(三)实验工具

        使用三种工具:写作测试,VNP针对性写作训练和统计软件SPSS21.0

(四)实验设计

        两组学生进行入校测试。其成绩经过统计分析,用于确定该两组学生的平均水平是否一致。通过练习,了解学习者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VNP针对性模式训练。试验组接受模式训练,而控制组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年后进行写作水平考试。成绩经过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实验假设。

三 理论背景

(一)英语写作


         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 gram m 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离开语法则很难达意,离开词汇则无法达意)。这个理念,是本文对文法和词汇给予同等关注、倡导写作VNP训练模式的思想根基。

         Hyland在《写作教学与研究》中建立了一个写作教学法的基本框架,从作者,行文和读者三个方面确立了写作教学的基本要素。

         王初明教授的写长法The Length Approach,提出以写促学write to learn理念。以设计激发写作冲动的任务为教学重点,逐步加大写作量,使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中,冲破外语学习的极限,由此增强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将知识打造成外语运用能力。语言基本功训练是难事;王先生的写长法理念,确实是“针对我国学外语听说环境不利但读写条件充分的国情”。以上理念中肯,切合实际。笔者认为,为了应试而学,不能提升语言技能。

        文秋芳肯定了写长法“该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障碍,增强外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然而,该方法在实践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外语写长法促学的意义不够明确,同时缺乏有效的促学程序。”本实证是一个Action research,原本旨在解决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此建立一个教学实践模式。实践过程与结果使作者感到,写长法有实践意义。

          王文宇,王立非在《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谈到,国内已有的二语写作研究焦点集中于文本层面,较多探讨作文的语篇与语言特征,很少触及写作过程。提出要了解“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采用哪些写作策略”。
以上学习理念,是构思VNP模式“重句法结构,重产出训练”的理论基础。

(二)VNP针对性训练理念和模式

        V(Verb)强调要掌握动词。在对比英汉句法结构的静态和动态时,总结:“据统计,英语中的动词各种形态变化达18种之多。其受到的制约很多,使用不是很自由。在一个句子中,如果缺少了连词,只能使用一个动词作为谓语。所以,动词的使用频率不高。可以说,英语造句倾向于空间搭架,先确立主谓,然后添加各种衔接成分来嵌扣主语和谓语动词,将其扣紧,这被比喻为‘营造学手法’。”训练模式V要解决主要问题包括:主谓一致、时态体句法、复合句和复杂句的句法等。

         N(Noun Phrase)掌握名词与名词词组。大不列颠民族富于内涵和幽默,善于化动为静,以静融动,静中见动,这种语言心理和逻辑思维使得在话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同时,名词在话语中也往往居显要的地位。名词优势使得英语语言简洁明快、内涵丰富、韵律优美。名词词组在句子里处于基本地位。从单词到名词词组,确立了句子的骨干部分,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本前提。这里,N要解决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常见的问题,包括抽象名词与可数名词,不定冠词与定冠词,特别是右分支结构(right branching),包括定语从句等等。

        V与N的结合,便是一个合乎句法的句子。多个句子的结合,就是段落。若干段落的内在统一,就是篇章了。这里解决Topic Sentence与段落、Theme与passage、cohesion与coherence等关键问题。

        P(Practice)强调产出。学习者学习词汇,要造句以应用它。学习者背单词时,一定要使用英语去解释这个单词,并要造句做产出。要化“背”为用(use of language)。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学习;没有产出,学习就没有意义。要以写作作为单元学习的最后一环节,尽力达成学习的正迁移。

         VNP模式不是旨在解决所有问题。VNP旨在帮助解决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时遇到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句法图式,形成写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针对性训练

         所谓针对性,首先要找到英语学习者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所在,然后施以辅导与训练,力求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一)主要的问题

        张再新等的研究报告了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很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难点(出错人数率在50%以上的):

       a)修辞部分:(1)段落统一:74%,(2)信服的论点:63%,(3)主要思想:59%,(4)结尾:58%,(5)细节:51%

        b)语法部分:(1)可数/不可数比较级:82%,(2)(非)限制定语从句:80%,(3)复数形式:75%,(4)形容词当副词:57%,(5)平衡(for/to):55%,(6)一般现在/过去时态:54%,(7)指示代词:51%他们还特别提到学生写作内容的贫乏。
叶瑞娟根据其主持的一个项目调查,《在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与思考》中,也统计了学生的主要错误。

        本次实验,通过前人经验,以及多次对试验对象的作文分析,主张下列错误在学生作文中出现最多:修辞部分:(1)结构布局问题。特别是开头特长;(2)没有信服的论证过程;(3)内容空乏;假大空,无细节(4)topic sentence/theme不明朗。语法部分:(1)可数/不可数;(2)定语从句;(3)冠词;(4)动词时、态、主谓一致;(5)非谓语动词。

(二)针对性写作训练

       VNP针对性训练,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1)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错误特点,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纠正。

      2)进行某一次训练,建议学生重点解决一个写作方面的问题。

       范例:学生作文反应出多个大的错误类型。仅要求其在下次作文中纠正“主语与谓语的一致”这一个问题;其他问题仅标注出来,以后再着重纠正。

        3)词汇学习是基础,使用英语解释,并造句,强调use of language。

         范例:强调买词典、自己查单词、学习单词要造句子应用。学习单词而不是背单个单词。如lack这个单词,学生习惯性在lack后面加上of。学习单词时,应用它,“we lack confidence and it’s lack of confidence”,这样就不会错了。

        4)从名词开始,拓展到词组,特别是对Right branching结构的理解。

        范例:掌握名词,关注右分支这种与汉语不同的结构。实践中,着重训练“of结构”,以“of结构”作为右分支 right branching 的代表。比右置修饰词组更大的是结构是从句: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拓展的方式如下:

         Nothing interesting; a man of elevation.(体现了英语右分支结构与汉语的不同)Have a rough idea of democracy/the total cost.(of简单词作右分支)John’s idea of recruiting two more people.(of动名词作右分支)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idea that we should all wear uniforms?(“that…”作右分支)

       5)从词组扩展句子。强调基本句法,特别是作为句子核心的谓语动词。

         范例:只要分析一个句子,就首先将一个句子的动词高亮度标出来;接着把握住作为主语和宾语的名词;接着去理解并把握右分支结构;另外,为方便理解删除插入语;删除状语,因为它不是学生的难点。这样,一个句子就只剩下V和N了,不再妨碍理解。以一个实际句子为例:

         Moreover,(当插入语)almost every European state(N主语名词),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 and France,(插入语,或理解为右分支)still harbors (V动词,特别标识出来)deep-seated,albeit muted,(插入语)fears(N名词)that a Germany unchecked by American power might behave aggressively.(that…结构作右分支修饰语)6)由句子扩展到段落,抓住topic sentence。要规范学生写作,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句。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一个段落里面写出许多个不同范畴的事物。

         7)从段落扩展到篇章。以文章主题(theme)为中心,学习者将掌握有关篇章结构的写作和修改技巧,提高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张在新先生的《从创新思维到批判思维:中心思想与扩展形式》一书值得学习;其内容包括论点的新颖性(the less usual side)、段落要点(topic sentence)、开头、结尾、衔接(cohesion)、句式变化(sentence variety)、简洁(brevity)、标点符号(punctuation)等。

五 检验结果

(一)实验前检验:写作测试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报告


       Ho:μ1=μ2零假设:实验组与非实验组的平均值没有差别。两组处于同一水平。Ha:μ1≠μ2备选假设:实验组与非实验组的平均值有差别。两组处于不同水平。1)分组统计量。如图1。收回有效试卷86份。由于新生来源不一,写作水平难免参差不齐。从分数分布茎叶图看,呈偏态并有一些奇异值,本研究不需做如此严格要求,可以假定总体成绩分布大约呈正态分布。两组平均成绩非常接近。3) 结论为,接受零假设:实验前两组平均水平一致。(二)实验后检验:(针对性训练后)写作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报告Ho:μ1=μ2零假设:实验组与非实验组的成绩平均值没有差别。Ha:μ1≠μ2备选假设:实验组与非实验组的成绩平均值有显著差别。检验方式:检验统计量为t值。先确认两组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若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使用变量的参数检验方法:两组平均值的差异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T值显著性检验值Sig.>0.05,则接受零假设。

1.正态分布检验

         1)描述统计量。结果显示,偏态指数小于1,接近正态分布。2)写作成绩的M估计量。如图4。M估计值很好地测量了集中趋势的稳健性。本图显示,几个M值都与平均值30.69与36.08很接近,说明数据近似正态分布性。3)写作成绩正态检验表。如图 5,是用来检验数据正态分布假设。如果显著水平值低于 0.05 时, 表明数据的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显著差别。本例中两组的两个显著水平值均高于 0.05,表明两组成绩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相似。

2.方差齐性检验

         两个样本(两个组别)总体方差齐性检验,如图 6。以写作成绩为因变量,以试验 / 控制作为分组变量。四项检验的显著水平均大于 0.05,说明以实验组与控制组为分组的写作成绩的方差是相同的, 满足了参数检验的方差齐性假设。3.写作测试成绩的独立样本 T- 检验检验统计量为 t 值。进行两组平均值的差异比较的独立样本 T 检验。如果 T 值显著性检验值Sig.>0.05,则可以接受零假设。分组统计量。如图 7。独立样本 T 检验表,如图 8 所示。检验结果显示在 95% 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值Sig.=0.001 显著小于 0.05。同时均值差的 95% 置信区间也不含有 0。因此,拒绝“平均值相同”的零假设(H0:μ1=μ2);表明在训练实验后两个组别的写作平均成绩水平显著不同。

\

\

\

\

\

\

 
六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平均成绩差别性的显著水平值 0.001,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意义。这表明在 VNP 模式训练之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写作平均水平显著不同。VNP 模式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学生随机自我学习,它更能提高写作产出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现时国内英语学习的环境下,VNP训练模式可以达成以写促学。

       实证结果启示:首先,教师可以把VNP写作训练模式有系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策略训练,并要求学生自己注重产出(use of language)。再次,自主学习不是放任性的自我学习,课堂教学仍有其必要性。教师能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yland,K.(2005).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79.
[2]Wilkins,D.A.(1972).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MA:MIT Press.111.
[3]李万军.谈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9):55-56.
[4]王初明.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5(01):45-49.
[5]王施佳.英汉语言对比与英语长句的汉译[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12月.
[6]王文宇,王立非.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4(03):51-58.
[7]文秋芳.评析外语写长法[J].现代外语,2005(03):308-311+330.
[8]叶瑞娟,董洁珍.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与思考[J].林区教学,2011(10):29-30.
[9]张在新,吴红云,王晓露,等.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4):43-50.
[10]张在新.英语写作教程—从创新思维到批判思维:中心思想与扩展形式[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