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 预防和临床诊疗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 系列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利好政策,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 家战略层面。随着经济稳步发展和老龄化趋势加深,未来会 有大量资金转向老年消费市场。而中医药“治未病”的特点 与健康老龄化主题契合,未来中医药市场极具拓展潜力。但 目前发展仍然面临着中医药人才匮乏、创新动力不足、文化 自信欠缺等问题。基于此, 本文针对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人口老龄化
一、引言
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国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凭借自身独特优 势,表现优异,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 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 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面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广东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方案治疗的 患者有156例,占93.4%,其中,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的 占70%以上。中药凭借其“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 过临床疗效,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降 低了轻症和普通型病人的病情转向恶化,有效加快重 症病人康复进程,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在疫情防控工 作中彰显了独特优势,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高涨的社会认可度基础上,国家近些年对中医 药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方略、政策和任务,机遇与挑 战并存的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二、国家政策利好中医药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 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批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 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 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发展中医药也上升为国家 战略。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 任务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药品管理 法》《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及2021年版《中国 药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陆续出台完善,中医药 产业面临着任务更重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我国中医药产业在 “十三五”时期发展迅速,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 发展打好了基础。“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大力 发展中医药事业,并将其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予以全面推动。
近两年,国务院、国家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发布 了一系列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指导意 见,为持续推进中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中医药行业有何经济潜力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 问题进一步加剧。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 .6亿, 占总人口的18.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 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172.2元,较上一年增长 了14.2%。此外,2020年,我国中草药及中成药类成 交额已达到1606.54亿元。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转向健康老龄化,社会健康意识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步提升,这将引起消费结 构的改变,未来势必会有大量资金转向医疗保健消费 市场。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数据显 示,2020年医院出院病人中,老年人是患有慢性病的 主要群体。其中,60岁以上患者在心脑血管疾病出院 人数的占比超过60%,占糖尿病出院人数的比例也高 达49.2%。中医药善治慢性病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特 性有利于中医药在养老市场的发展。
此外,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临床疗效数据显示,疫 情暴发前两个月期间,全国确诊病例中的中医药使用 率高达91.5%,有效率高达90%。在新冠肺炎中西医相 结合的战“疫”方略1+1>2的刺激下,社会健康医疗消 费意识显著提高,中医药独一无二的“治未病”特点 备受追捧,未来中医药市场极具发展潜力。
四、中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政策和经济的加持下,中医药行业近几年 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有待解决 的问题。
(一)中药人才匮乏
师资力量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无 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科研领域,中医药行业都呈现出 了人才匮乏的现象。据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全国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数为68.3 万人,占总执业医师的16.7%。由图1数据可知,中医 执业医师(含助理)在2014年至2020年间,年增速均大于执业医师(含助理)总数的增速,近四年保持在 9%上下,总体呈较好增长趋势。但是,该执业人数相 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来说,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 状态。我国国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长期处于分布不均 的状态,“互联网+中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更是 少之又少。尽管近四年中医执业医师人数增速趋于稳 定,但我国中医药行业正面向空前发展,未来我国中 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进一步扩大。
中医药传统的口口相传的师承教育形式与当前国 家高速发展的步伐已经不相匹配。本次新冠肺炎防治 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中医药传承机制的薄弱环节,比 如中医临床人才稀缺。就目前来说,开设中医药专业 课程的高校数量不多,已开设的中医药专业课程内容 较为单一,中医特色不够突出,未来就业形式比较固 化。这就导致虽然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极强,但其创新 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 程体系大多为理论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课时较少, 学生缺乏临床实习经验。
(二)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中医药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 味追求利益和规模同样屡见不鲜,导致低端供给过 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共存。目前,我国OTC中 成药数量多,但高技术创新品种少。近年来,我国 中医药企业陆续加大自身产品研发费用投入,但中 医药创新发展瓶颈仍然难以突破。中医药百年老字 号企业转型升级不够理想,中医药产品从治病药品 到“药食同源”理念的日化产品的创新转型过程难 度较大。而新兴中医药创新企业虽然致力于中药创 新,但品牌影响力远不如头部百年老字号,难以挤 进市场抢占销售份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 的线上布局迅速开展,销售途径得以拓宽,但中医 药与互联网融合程度仍然较低,中药材信息数据库 内容有待完善。
(三)文化自信欠缺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赞 同,并且肯定中医药文化本身的价值,而建立的对中医 药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医望闻问切,被部分人视为 只靠经验的累积而较缺少科学的验证,中药服用不便的 刻板印象也深入人心。普通大众虽然对中医药文化抱有 好奇心理和好感,但却对其缺乏真正地了解和信任。此 外,大多数中药熬制繁琐,口感较差,难以满足当前消 费者的需求,年轻人更愿意选用方便快捷的西药,导致 社会整体的中医药氛围欠缺。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医药传 统文化的意识薄弱,缺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五、中医药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深入产教融合,建立标准化理论教学
中医药院校在进行规模化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建 立标准化的理论教学体系。除了包含现代医学人文课 程,还需要包括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理论与实践课 程。传统的中医传教方法效率低、内容参差不齐,导 致传承受阻。通过制定统一教材、完善中药数据库、 细化下级学科分类,建立标准化的理论教学,有助于 中医药高等教育顺利进展。
此外,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一方面, 有利于中医药企业和中医医院吸收年轻人才,增强组 织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针对中医药的创 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领悟中医技巧,较早积 累临床诊疗经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 培养更多中医药高质量人才。
(二)加强市场创新,实行“前终端”管理
面对产品同质化和同行竞争激烈的现象,中医药 企业应进行市场创新。企业在营销推广时,需走出传 统广告营销模式,转为“前终端”管理。“前终端” 管理就是利用相应的模式,增加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和 黏性,从而间接影响终端营销的行为。数据化营销是 我国中医药企业的必由之路。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 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定位主 要目标人群,进行营销决策。从消费者需求差异中找 出创新点进行突破,既提高了市场针对性,又提高了 营销效率。
(三)深化“互联网+”中医药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使中医药线下发展受阻,发 展线上服务成为当务之急。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 融合发展,有助于开放中医药健康多层次、多样化、 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推进中医药 产业供应链建设。
1.加快“智慧药房”建设
结合互联网和物流平台,加快“智慧药房”建设。智慧药房提供包括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药煎 煮、膏方制作、药品配送、用药咨询等药事服务。通 过智慧药房,可以有效解决中药配药和煎煮的繁琐准 备过程,有利于提高中药服用的便捷性和中医药服务 的丰富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加快开发中 医健康智能云系统,提供包括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健 康档案、健康干预、患者诊疗信息库和慢性病管理等 信息,以此提高中医诊疗质量和效率。
2.平衡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分布
关于解决优质中医医疗资源长期分布不平衡的问 题,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中医线上问诊的形 式,促进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20年6月, 京东健康中医院正式上线,目前已开放线上问诊和中 药饮片功能,可以作为“互联网+中医药”的实践范 本。我国大型中医药企业和电商平台,通过战略合作 的形式,促进产业融合,有利于扩大供应链建设。 除了线上诊疗外,还可以通过名医在线问诊直播的 形式,科普中医知识,普及中医善于“治未病”的认 知,宣传“药食同源”理念等等,加快构建“学术+科 技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共同推进中医药传 承创新发展进程。
3.发展“医养结合”新模式
在现有的敬老院和社区养老上门诊疗基础上,中 医医疗机构需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新 模式。通过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便捷性,建 立和完善老年人健康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中医上 门诊疗的效率。同时,中医医疗机构可以开拓中医药 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线上线下业务来发展 老年人电子商务。
(四)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提升,可以重点从中医药保健 养生的角度切入。中国人的保健养生之道蕴含了中医 药底蕴,通过提高社会整体的中医药保健养生意识, 可以加深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提 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1.促进药食同源日常化
中医药企业可以借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中医药保 健养生,扶正祛邪热潮,传播药食同源理念,使中医 药产品需求趋向日常化。药食同源是中医药学特有的 健康理论,在融入百姓生活“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 优势。目前,药食同源概念还未得到广泛传播,市场 现存产品种类单一。中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提 高药食同源组合产品的自主选择性和种类丰富性,满足 更多消费者的日常化保健养生需求。同时,可以借助主 流媒体社交平台,普及药膳食谱,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娱乐消遣,借公域流量逐渐引入私域流量,从而拥有稳 定的文化输出对象,有利于中医药药食同源保健养生文 化的传播,有助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提升。
2.迎合热点解锁年轻市场
中医药企业可以通过结合大热IP或是借助自身的 品牌影响力,在年轻人热门市场寻找创新立足点。比 如同仁堂推出的“知嘛健康”概念,用中药材点缀咖 啡饮品,结合“朋克养生”的热点话题为产品命名。 在装潢成中医药风格的店铺中销售养生茶饮的同时, 开设中医诊疗和药材销售服务。通过解锁年轻流量, 跻身国潮,抓住大众眼球,在混合销售中带动推广中 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企业需积极主动地迎合市场热 点,使中医药摆脱传统刻板印象的束缚,与当下热点 话题结合,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注入新鲜活力,扩大中 医药文化认同者的年龄范围,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 自信。
3.提供养生休闲服务
通过开办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和养生休闲馆,提供 养生休闲服务,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医德教育。文化体 验馆包括展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陈列和介绍 古代中国名医和典籍,罗列中医药从药材生长到炮制 成药的起承转合,还原中医诊疗的过程。养生休闲馆 则是在中医药氛围下,为顾客提供休养生息的环境与 服务的场所。通过此类娱乐场所,有利于人们更深入 地认识和了解中医药文化,从而有利于振兴并促进中 医药发展,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六、结语
中医药行业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改革创 新,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入 产教融合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借助互联网优势发 展中医药线上服务,结合中医药保健养生理念拓宽受 众群体范围,提升全社会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做好守 正创新,传承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动 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佚名.同心抗疫,健康中国:中医药新时代的担当与贡献第七届中医科学大会隆重召开[J].前进论坛, 2022(1):26-29.
[2] 苏正文.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5(32):5-8.
[3] 王良悦,丰志培,申国明等.基于“双+”模型的中西医结合路径探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2):89-92.
[4] 田晓航.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等传统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N].经济参考报,2021-07-07(00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