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09:44: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有利于社会经济持 续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冲击,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效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挑 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毕 业生就业质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高效毕业生就业 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面 临的就业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企 业、高校及毕业生自身这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望能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前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 活,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同时,给社会经济及 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为应对我国疫情出现反弹,在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已经逐渐进入常态化 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很 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22 年,高效毕业生人数高达1076万人,比2011年的909万 人增加了将近170万人。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同时进 入劳动力市场,势必严重影响就业形势。在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传统的就业工作不能满 足当前持续下行的复杂经济市场环境,使高校毕业生 就业问题面临较大困境,如何直面问题、疏解困境, 科学改进创新,保障及扩大就业,是当今高校、企业 乃至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保障高 校毕业生就业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学者们针对疫 病对民生就业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诸多研究。中国 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宏观经济 报告中指出,我国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规模持续增大,由于就业方面结构性问题较为严重,在未来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失业压力有再反弹风险。毛宇 飞和曾湘泉教授通过智联招聘网站的数据实证分析得 知,高校毕业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改变了就 业预期,“慢就业”比例大幅增加,获得offer和实际 签约比例都有明显降低。失业对高校毕业生及其他从 业者的就业心理健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政府积极 发挥调控作用的省份地区,青年从业者的就业焦虑得 到明显缓解,政府通过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政策能够有 效缓解高校毕业生供求矛盾。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针对此次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对就业影响 也做出了很多研究。国外企业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后,财政周转压力激增,多数企业为减轻财政负担大规 模裁员,劳动力就业市场一片惨淡,甚至地方政府也受 到波及,政府被迫解雇工作人员。学者们针对不同国家 劳动力数据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者心理健康 产生较大影响,且对美国不同规模公司的冲击不同,其 中,中型企业受到的失业冲击最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加 大了加拿大的性别工资差距;结合西班牙劳动力市场情 况,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或能使其经济复苏。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 影响的研究十分丰富,国内学者关注的问题较为广 泛,对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一定的研究,在不同领域形 成多样化的观点,较多从政府角度出发对特定问题进 行分析,从多方面为政策优化献策。本文在国内外学 者已有的丰富研究成果背景下,选取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常态化为研究背景,着重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 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日后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解决高效毕业生就业矛盾助力。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效毕业生 就业现状

  (一)就业意愿不强

  2020及2021届高校毕业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 重影响,只能开展线上课程进行学习、交流,毕业实 习也不得不暂停进行。部分学生不得不居家隔离,导致心情烦躁,只能居家准备毕业论文,等待着越来越 近的毕业期限。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了近半年,使学 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倦怠心理或形成惰性习惯,更有 甚者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产生了颓废、抑郁等负 面情绪。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产生了消极 影响,他们居家时间太长,对于外界情况不甚了解或 存在观望心理,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导致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不强,错过了春招时间节点,传 统毕业生就业流程被完全打乱。

  (二)从事本专业对口率较低

  近两年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新行业新业态激增, 很多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于是高校毕业生的 就业机会与日俱增,招聘单位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而 非单一型人才。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发展前 景好、工资高、更体面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毕 业生会根据兴趣爱好或自修专业进行择业,反而不再 选择所学本专业。这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 发展越来越普遍,跨专业、跨行业求职现象不断增 加。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毕业生的选择机会,但因 放弃了熟悉的本专业而选择不太擅长的专业就业,高 校毕业生很难进入该行业的优质企业,也影响了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增加了辞职、劝退等现象。

  (三)工作缺乏稳定性

  高校生活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 往年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 务、实习等各种方式来接触社会,提前适应工作的节 奏,获得除学习外的其他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尽快 适应社会。但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各 地高校均采取严格的进出校政策,在严格的管理措施 下,毕业生很难在日后工作的城市找到合适的线下实 习机会。毕业生毕业后匆忙进入工作单位,对社会的 了解程度不足,加上缺乏对于个人今后职业生涯的全 面规划,导致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所从 事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导致毕业生离职率很高。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压力,普遍缩减工作岗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使我国很多行业陷入低 迷状态,尤其是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服务、旅游、娱乐 等第三产业急转直下,企业营业额大幅度缩水,面临 巨大的周转压力,一些企业被迫陷入停工状态。相关 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劳动力市场销售额同 比下降5.6%,在新冠肺炎最严重的二月,我国失业率 高达6.2%,创下历史新高。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最快速且有效节约开支的措施就是减少人员开支,即减少 岗位招聘需求和裁员。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大环境下,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仍持续增加。2020年, 高校毕业生总数高达874万人,在他们的工作还没有 着落的情况下, 2021年,又有909万高校毕业生亟待就 业。劳动力供给持续大幅增加,市场压力激增,供求 矛盾明显,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教学 及企业招聘模式有所转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隔离员工增多,导致 企业无法正常办公,许多企业被迫采取灵活的办公模 式。企业一贯采用的高校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集 中面试等传统招聘模式受限,大量企业不约而同使用 网络人才招聘,招聘app和视频会议得到广泛应用。线 上招聘方便快捷、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在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已经广泛地应用这种招聘 模式。但是,很多毕业生并未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这 种线上招聘模式,依旧采用传统方式线下应聘,这就 大大减少了选择范围,对其选择合适的工作带来较大 的障碍。另外,对于一些不太适合网络招聘的传统企 业来说,笔试和面试这种综合评判毕业生能力模式不 得不暂停,使这类企业无法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有效选 择,从而降低了企业招聘的精准性。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 应届毕业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科学的 就业指导后,会对就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容 易融入社会。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 选择教授毕业生理论知识,把毕业生集中起来开各种 “无用”的大会,一番就业数据、理论讲解下来毕业 生听得云里雾里,脑子里留存下来真正有用的东西所 剩无几,在面临就业时依然浑浑噩噩、眼高手低。高 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脱离了实际社会,过于注重理论知 识的教授,而非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早 已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另外,高校在与就业指导相 关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疏导、就业大形势的判断、就 业问题的引导等配套服务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这也是 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效毕业生 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鼓励多 元就业及创业

  政府应优先解决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的情况下,个体工商业 和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 力。因此,政府可以发放岗位补贴并针对相关企业出 台一些用工优惠政策,例如,若企业有效解决部分应 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则可以享受减免税款、扩大贷 款优惠力度等财政支持政策。优先扶持有利于应届毕 业生就业的产业,为其提供人才招聘补贴,鼓励企业 深度挖掘内部岗位、增加高等人才实习岗位,提升接 纳高等人才能力。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应届毕业生 就业多元化,支持基层就业、西部计划等,以缓解部 分地区巨大的人才缺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 背景下,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行业的投入,重点关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的领域, 顺应经济市场的需求,开阔相关就业前景,增加应届 毕业生就业机会。

\

 

  (二)企业应尽快落实就业政策,提供公平择业 环境

  企业要与政、校配合,加大线上宣讲及招聘力 度,保障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 的竞争机会,消除对性别区域等方面的歧视,加快落 实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高校 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另外,在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应 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开展导师帮扶制度,尤其加大 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模式,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就业体验。

  (三)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保障工作, 转变教育模式

  就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来看,大部 分高校虽已逐渐恢复与学生及企业的线下交流,但仍 不能松懈,新冠肺炎疫情存在的反弹情况依旧会对毕 业生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着手完善网 络招聘平台并详细梳理招聘流程,避免就业信息碎片 化,保证学生、高校与单位之间的信息对等及沟通流 畅。将所得就业信息分专业汇总和整合,建立高校各 专业的企业数据库,增强毕业生与就业信息的匹配 度,开设毕业生简历制作工坊、面试技巧培训讲座等 个性化指导服务,精准打击各项“疑难杂症”,落实 就业辅导相关后续工作。大力加强对口企业、校友企 业及各大招聘平台资源,与社会人才中心多部门联合 共建自己的人力资源库,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使高校 毕业生能提前适应职场,尽早了解社会。

  高校还应对学生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 交叉学科建设,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注重培养 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其就业思路及实践能力。 另外,还需要优化日常教学策略,改革学科与专业建 设,更新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内最新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对接实际经济市场需求,以 便毕业生快速适应、融入社会。此外,高校应重点关 注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疏导,逐步引导其正 确的就业理念,可以开设一些专供毕业生的心理咨询 服务或提供网络辅导渠道。

  (四)高校毕业生应端正就业态度,提升思想觉悟

  要想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关键在于毕业生 自身心态和就业竞争力。如果他们带着悲观的心态择 业,那么即使环境政策再完美也无法寻求到合适的工 作,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仍无法提升。因此,高校毕 业生学生应端正择业心态,有效转变错误就业观念, 端正态度,积极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困难和挫 折,真正认识到职业规划及择业的重要性;要勇于接 受他人帮助,多方尝试,而非将自己限制在某一固定 专业或岗位,通过多渠道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 信息及就业政策,主动出击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 向,审时度势,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择业期望 和意愿。与此同时,毕业生应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 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自己能够胜任、满 足自身职业发展的工作岗位就业。

  参考文献

  [1] 蔡昉,张丹丹,刘雅玄.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个体追踪调查的全面分析[J].经济 研究,2021.56(2):4-21.

  [2] 刘元春,刘晓光,闫衍.新冠疫情反复与结构性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42(1):13-34.

  [3] 徐明,陈斯洁.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影响下青年就业政策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政策文本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22(1):140-156.

  [4] 毛宇飞,曾湘泉.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来自招聘网站数据的经验证据[J].学术研究, 2022(1):104-110.

  [5] 鲍威,陈得春,岳昌君.青年就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对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 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66-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37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