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企业数据权益司法保护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7 10:13: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的重要性和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而对其司法保护的需 求也日益增长。文章探讨了数据的法律地位和司法认可现状;研究数据合法获取和使用,以及数据 侵权的司法救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司法判例分析和归纳,文章总结出了企业数据司法保护的 路径和维权要点,特别是针对互联网企业提出数据维权的诉讼要点,以期对企业维权提供更为明 确的救济思路;希望能够为企业数据合规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数据权益 司法保护思路。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 进,企业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商业环境中的 重要资产。企业依赖数据做出战略决策、优化运 营、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企业 数据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法律挑战。因此,研究企 业数据司法保护的路径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其 数据资产和权益,为企业数据合规提供有益的理 论和实践指导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企业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

  ( 一)企业数据的定义和分类


  企业数据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 收集和存储的各种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图像、 声音等形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企业的决 策制定、业务分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 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资源[1]。
\

  根据不同的维度,企业数据可以有如下两种 分类方式:第一类可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 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数据是以规范化的格式 存储,可以通过表格、数据库等形式进行组织和 管理,常见的结构化数据包括销售数据、财务数 据、库存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没有明确的组织 结构,以自由文本、多媒体文件等形式存在,例 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帖子、音频和视频文件等 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介于结构化 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但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表格或数据库模型,如 XML 文件等。第二类可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 据:内部数据由企业内部产生和收集的,包括企业 内部系统记录的各种业务数据、员工数据等;外部 数据由企业外部来源获取的,如市场调研数据、 行业报告、第三方数据提供商提供的数据等。

  ( 二)数据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第一,企业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基于事实和 证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对 企业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决策者可以了解企业的 运营情况、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等关键信息,从而 制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开发计划等 决策。第二,企业数据可以提供客户的详细信息 和行为模式,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的营销。通过 对客户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 偏好和购买行为,进而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个性 化推荐产品、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市场营销的 效果和回报。第三,企业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建立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增 强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第四,企业数据 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趋势。

  三、数据的法律地位和司法认可

  数据作为信息时代商业社会的“ 石油资源 ”, 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充分利用企 业数据,特别是大数据产品,企业可以提高竞争 力。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数据的定义和归属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将数据视为财产,赋予其所有 权和权益保护;而另一些国家则将数据视为信 息 ,侧重于隐私和数据权益保护。

  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立法明 确规定了数据的权益和保护机制。例如,欧盟 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将个人数据视为个人权益的 一部分,并规定了个人数据的所有权、访问权和 删除权等。在美国,不同州也制定了不同的数 据保护法律,如加州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 》 (California Consumer Privacy Act ,CCPA)。在司 法认可方面,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已经开始认可 数据的价值和权益,对数据的侵权行为进行司法 追究[2]。例如,美国的数据侵权案件中,法院已 经开始认可数据的价值,并对数据的盗取、滥用 和泄露行为进行赔偿和惩罚。

  在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 称《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表明数据也是一 种民事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 下简称《 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 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 《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也对数据的权益保护 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3]。这些法律为企业数据 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 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 网络安全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 据安全法》)则明确了网络数据的保护要求和责 任,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其采 取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此外,在司法认可方面,我国司法实践也逐渐认 可数据的价值和权益。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 》 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了个人 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要求;《 民法典》侵权 责任编、《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更是各级法院处理互联网企业数据侵权 的主要法律依据。

  2022 年 7 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加 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 见》,其中表明支持建设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 依法保护数据权利人对数据控制、处理、收益等 合法权益。此外,我国一些地方法院也在数据侵 权案件中对数据的价值进行了认可,并对案件中 涉及数据盗取、滥用和泄露的行为作出了惩罚和 赔偿相关的裁判。

  四 、司法实践中企业数据法律保护的路径

  ( 一)企业数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


  我国企业应在遵守《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 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前提下,以 合法和透明的方式收集、处理和使用数据,并遵 循如下原则:第一,合法原则。企业应该确保其数 据收集和使用行为有合法的依据。这可以包括数 据主体的同意、合同履行的需要、法律法规的要 求等。企业需要明确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目的,并 确保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如果企业将数据外包给 第三方数据处理者,应该与其签订合同,并明确 其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4]。第二,“ 知 情 — 同意 ”原则:企业应该向数据主体提供充 分、清晰的信息,让其知情并同意其数据被收集 和使用的情况。这可以通过隐私政策、数据使用 声明等方式实现。数据主体应该知道自己的数据 将被用于何种目的,以及可能的数据共享和转移 情况。第三,数据最小化原则:企业应该遵循数据 最小化原则,即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数据。不应 该收集不必要或过多的数据,同时要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及时性。

  ( 二 )非法获取企业数据的法律风险及相关司 法判例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用 户行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交易数据等。基于大 数据分析,互联网企业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 好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无论是电 商平台、音乐流媒体还是社交媒体,它们都能够 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和行为模式,为用户提供更 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内容。所以,很多企业为了 数据的巨大商业利益而运用技术方法直接抓取、 使用他人的平台数据,但也因此承担了严重的法 律后果。

  通过对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公开网的所有涉大 数据的判例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侵犯企业大 数据产品或服务有以下判例(如表 1 所示)。而 法院的裁判观点基本是认定其违反了《反不正当 竞争法》,构成不正当竞争,依法判令侵权方赔偿 损失和合理费用支出(如律师费)。对于此类非 法行为 ,企业在数据的获取上务必要规避。
\

  (三)企业数据侵权的民法保护和刑法保护

  当企业的数据遭受侵权时,可采取相应的法 律措施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并追究相关责任。对小 额损失的侵权,企业可以与侵权方进行沟通,要 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这可以通过律师函、和解 协议等方式进行。如果是互联网企业且遭受大额 损失的,企业还可以采取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要求 侵权方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5]。根据 2023 年 4 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布的涉数据反不正当竞 争十大典型案例来看(如表 2 所示),法院支持赔偿金额大多在 100 万以上,有 3 个判例法院支 持了 500 万的赔偿。如果侵权行为可能涉及刑事 犯罪,企业还可以向警方报案启动司法程序,由侦查机关依职权取证后,要求依法追究相关刑事 责任。涉数据的犯罪可能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

  五 、互联网企业数据维权的诉讼要点

  近年来,围绕数据的纠纷不断增加。通过对 近年来典型的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例进行分析,我 们发现,在规制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常常适 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一般条款和第 十二条的“ 互联网专条 ”。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竞争关系的确认、实质性替代的认定、数 据权利的边界界定,以及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正当 性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运用《不正当竞争法 》 保护数据权益时,通常会按照“ 是否存在竞争关 系 — 可否有数据权益 — 数据采集或使用的正当 性 — 是否实质性替代 ”的流程,判断是否构成不 正当竞争。第一,需要确定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包括一般意义上同一行业的企业间的直接竞争关 系,也包含有类似核心优势的企业之间的间接竞 争关系;第二,是否有数据权益取决于它们是否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采集和控制数据;第三, 根据不同数据的分类,需要获得不同主体的授权 才能合法地采集和处理数据,特殊企业在使用数 据时还要承担保证数据真实性的责任;第四,实 质性替代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个案的实际情 形,如吸引用户流量、降低数据拥有者的竞争优 势等因素,实质性替代不但是认定不正当竞争的因素 ,也是确定损害程度的要素。
\

  六 、结语

  本文分析了企业数据的法律地位和司法认可 情况,梳理了数据保护法律框架和相关法规,同 时通过判例分析和归纳,为企业总结出了司法保 护路径和诉讼要点,以期为企业和法律制定者提 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企业数据司法保 护的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据资 源的价值日益凸显。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是一个需要被持续关注和探 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宁立志,傅显扬.论数据的法律规制模式选择[J]. 知识产权,2019(12):27-35 .
  [2] 丁晓东.论企业数据权益的法律保护——基于数据 法律性质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 报),2020.38(2):90-99 .
  [3] 李永明,戴敏敏.大数据产品的权利属性及法律保 护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50(2):26-37 .
  [4] 于柏华.权利认定的利益判准[J].法学家,2017(6): 1-13.175 .
  [5] 徐海燕,袁泉.论数据产品的财产权保护——评淘 宝诉美景公司案[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 (20):83-8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45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