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法学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稳定,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等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来临。“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程度上转变了民众对互联网技术的传统认知,在互联网强大渗透力的影响下,实现对各领域间结构关系的重新构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各传统行业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教育行业。法学教育,是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受传统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当前法学教育尚面临艰巨的挑战。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开展可行性;其次,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后,研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挑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法学教育;挑战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互联网+”理念被正式提出后,各领域都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并形成多样化的经济形态。“互联网+教育”形态,是诸多新型经济形态的一种,创新了高校教育教学手段。在高等教育中,法学教育是重要组成,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形成增益效应。就高校教育活动的特征而言,其具有常规性和标准性的特征。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法学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法学教育要求,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转变法学教育模式。特别是在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出现以后,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法学教育教学的思路。综合来看,本研究有现实性价值。

  一、“互联网+”对法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开展可行性

  (一)“互联网+”对法学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对法学教育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增加了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信息海量且无边界,各种知识相互交互,要求法学人才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1]。法律实践中,法律人才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熟练掌握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涉及互联网行业法律问题的准确分析。其次,衍生出了新的法学研究对象。互联网技术使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拓宽了法律及法学的发展空间,衍生出大量的法学研究对象。网络主播、外卖骑手等,都是新兴网络平台的从业人员,用工形态多样。现有法律是否保障新兴业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是需要进行深究的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开展法学教育的可行性

  “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的开展有一定可行性。一方面,传统教育方式是基础和前提。就法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虽然其与当前法律人才培养需求不符。但是,传统法学教育也有可汲取的优势,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相较于在线教学手段,法学教育的交互体验感更强。借助传统法学教育,教师与学生可实现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校教育模式可为教学深化提供保障。推行在线教育,可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其目标与在线教育模式要求相符。从网络教学角度开展法学教育时,能够结合当前社会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在线教育中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

  二、“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应用于各领域中,并且完成新形态的建设。尤其是法学领域,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形成了“互联网+法律”的新业态模式,在司法实务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与此同时,高校法学教育方式在新的发展业态模式下,呈现出与时代发展不符的弊端。当前法学教育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为主,填鸭式教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法学教学效果。部分教学目标不符合法学教育目标,培养有法律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法学教育的根本目标[3]。“互联网+”时代下的法学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理论基础,可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传统法学教育中,则缺乏对新技术使用的关注,理论知识讲授是教学重点。此种现象,不可避免会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影响法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线教学模式优化难度大

  通过对法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的在线教学模式优化难度较大。“互联网+”于2015年正式被提出以后,教育领域将“互联网+”引入进来,并将部分高校或专业作为试点,展开经验性测试[4]。在此过程中,在线教学将实时性、灵活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据教育部数据调查,近几年全国超过千所高校逐步推广采用在线教学模式,超千万学生和百万教师参与到在线学习与教学中。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在线教育也存在些许问题需要反思。就现实教学而言,在线教育作为新型教育模式,已经被学生认可和接受,但学生们对于该教学模式的认可是依赖于“互联网+”带来的新型教育新鲜感,实际上该模式并未获取学生实质性认可,并不能够切实保证在线教育的长期效果。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

  “互联网+法律”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在遵循此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法律技能,同时要求法学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法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在法学教育教学中缺乏对新技术的合理应用[5]。例如,部分法学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的了解,对多媒体的使用局限于将法学课件展示出来,并未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的其他辅助作用发挥出来。也有部分高校虽然对线上教学形式加以探索,但是并未制定科学授课方案,未能够对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行为进行引导。除此之外,高校并未定期组织在岗的法学教师接受培训,导致法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实践教学的真实感不强

  在“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面临着实践教学真实感不强的挑战。法学教育教学受“互联网+”理念的影响,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依据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教育理念、方法持续改革。结合时代法律人才的培养需求、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但在此期间,法学在线课程教学的实践真实性并不强[6]。法学实际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讲授法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关注理论知识与司法实务间的密切联系。多数高校在法学在线课程教学时,都会采用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或是模拟方式,开展法学实践活动。但是,模拟活动与司法实践存在差异。例如在对法庭进行模拟时,学生以在线方式分别扮演控方和辩方,模拟特征明显,还原度并不高,无法使学生从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取真实感。

  三、“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法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法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对法学教育理念的创新。法律人才学习实践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法学教育的现状,已经出台一系列与法律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旨在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全面落实法学教育工作。在此种情况下,法学教育理念要改变原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目标与依法治国时代要求相融合的同时,要重视人才实践技能的强化,为法律人才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要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理念中[7]。法学教育时,要在学习基本法学课程的基础上,由各高校依据自身实际,设立特色的法学课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与法学课程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举例来说,高校可开设人工智能法学课程,对适应人工智能的法学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使法律实践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引导学生构建法律案例模型,借助智能司法和逻辑推理等技术,于虚拟法律系统中体验司法实务,缩短法学生日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

  (二)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中,可通过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方式,积极应对法学教育的挑战。教育部门、高校、师生等,都要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观念,促进法学教育深层次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主体应了解教学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分别所占的比重[8]。在“互联网+法学教育”中,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均不占绝对比重。若教学时没有把握好各自比例,可能会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互联网+”的教育效果无法切实发挥出来。针对此种现象,法学教育期间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效融合线上与线下课程内容,确定好课程比例。举例来说,在律师辩论课中开展口头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对辩论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同时将口语辩论视频发布于在线教学平台中,要求学生总结视频内容,并对视频展开讨论。结束课程教学以后,安排学生主动学习平台中上传的各种视频,促进师生的互动。教师可采取有奖问答方式,了解学生辩论实践情况,根据学生的辩论能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组建优质高效的师资团队

  在“互联网+”时代中,法学教师是法学教育教学中的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会对法学教育教学质量、效率产生影响[9]。为此,组建优质高效的师资队伍十分有必要。一方面,要加强对优秀教师选拔的重视。在聘请法学教师前,要对法学教师的岗位需求情况展开分析,了解法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情况,编制科学的教师招聘方案。在招聘法学教师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招聘方案执行。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手段,对应聘教师进行考察,了解应聘教师的工作经历,尽量选择有过法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坚持择优录用的原则。同时,要考察教师对“互联网+”的了解情况,组成优质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定期组织在岗的法学教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学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等。此外,完善信息化培训平台,帮助教师了解信息化设备,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四)提高线上法学教学实践水平

  “互联网+”时代环境中,提高线上法学教学实践水平是应对法学教育挑战的有效举措。第一,丰富线上学习资源。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坚持动态更新,在实践平台中及时上传最新的相关法律规范[10]。针对典型的司法案例库,法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案例,引导学生从法学理论角度对案例展开探讨。举例来说,法学教师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作为基础,科学划分典型司法案例库,将其分解成诸多板块。将案例设置到板块中,依据特定标准合理布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法典》中规定的司法裁判规则。第二,设置线上互动体验模块。该模块的设置,是借助线上教育平台的视频功能和语音功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巩固法学知识,强化自身法学技能。具体来说,法学教师可将中国庭审公开网与线上实践平台相结合,使学生在庭审体验中,感受真实的庭审现场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高校法学教育历经数十年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科学技术发展下,人才培养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在此种情况下,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法学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时代的法律人才。本文在明确“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别从加强对法学教育理念的创新、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组建优质高效的师资团队、提高线上法学教学实践水平等方面,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挑战的应对策略。期望在本次相关内容的综合探讨下,能够为日后提高“互联网+”时代下法学教育教学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傅爱竹.数据法学对传统法学的挑战与应对——以山东大学“数据法学”建设为例[J].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2(3):105-114,128.

  [2]钱平,巫蓉,邹金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时代报告(学术版),2022(2):100-102.

  [3]舒瑶芝,董储超.疫情背景下法学教育的新常态——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兴起[J].法学教育研究,2021,32(1):163-181.

  [4]相立田.“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山西青年,2021(14):176-177.

  [5]陈斯日古楞.互联网+时代科技类法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升级——评《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数字时代法律实践的新工具》[J].中国油脂,2021(1):164.

  [6]黄瑶.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以实证调研为基础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4):60-65.

  [7]姜永伟,于宝林,冯雷.“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中的价值观塑造——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2):83-90.

  [8]郑湘琪,章玫平.互联网+智能+时代秘书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改革策略[J].教育研究,2021,4(4):74-76.

  [9]李金龙.“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法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楚天法治,2022(16):208-210.

  [10]康宁.论数据法学教育与传统法学教育的差异与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1(21):17-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96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