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高校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反思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18 09:08: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 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特别是高校内部培养的都是社会中的栋梁之材,因此更是需要高校内部教育工作能够顺应时代的 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完善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标准。本文就是以高校 内部法学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反思与抉择的策略,希望能 够真正地发挥出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从而保证高校内部培养出更多法学专业的人才,以此 为我国社会向着法治方向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法学教育; 教学方法; 反思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的经济对于法律所具有 的诉求和依赖程度逐渐升高,这也使得法学的教 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内部法学 教育工作的实施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在社会 转型期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保证教 育工作能够具有规范化的要求,才能够培养出大 批量的社会专业性人才。当前的教育工作实施阶 段,对于高校内部法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最新时 代的命题。所以本文也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探讨高 校中法学的教育工作开展方法的反思以及决策方 式,希望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及 教学形式的重新思考定位,找到适应社会发展以 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具体教育形式,以此为我国社 会整体的进步作出贡献[1]。

\
一 、高校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反思

( 一)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存在误区

       案例这一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属于 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的方法主要 就是以案例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支撑,让学生能 够明确理论知识的具体来源,其中的新颖之处在 于以案例代替了课堂中、教材中枯燥的内容,精心 地对案例进行挑选和安排,阐明了法律的规则以 及其中的含义,遵循法律原则发展的具体轨迹。

       在深入地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法学教育教学 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能够看出,案例教 学法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适用于法学专业进行知识 传授的一种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案例 教学法的推行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这也是需要 对课堂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的一个关键的模块[2]。

       第一方面就是因为很多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 的方法就是举例说明,教师首先阐述案例以及所 涉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内容,然后再结合案例分析 的形式,让学生深层次地对案例内容进行理解和 应用,这种传授方法依然采取的是以往的守旧的 传统教学的套路。

       第二方面就是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对案例的 复述,通过大量案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 生课前不需要预习,课堂上教师只需对案例的内 容简单进行描绘,再通过简单的辩论最终公布标 准答案就完成了内容的教学。这样的方法依然是 以传统教学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传授,只不过把 法律的概念规律原则讲授得比较少,案例介绍得 比较多,学生实际上依然在被动地接受案例的灌 输以及教师知识的传授。

(二)我国的法律传统、教育制度背景等因素 制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在我国传统的法律内容中,对于高校的法学 教育,案例教学方法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法学 教育中具有一个明显的普遍性,事实就是不论政 府对于大学控制的程度是如何,国家法律的制度 对于教育工作总是会产生主导性的影响。法学的 教育在一个国家中所具有的职能,一般情况下就 是对这个国家法治一般性质的决定。

        案例教学的方法之所以在欧美国家备受重视 和推广,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教学的方法拥有着遵 守先例这个原则,其在法律判决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但是成文法在我国历史悠久,作用其理论 基础相对是比较深厚的法律体系,整体的编排非常的严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其能够全方 面系统地掌握法律基本的内容,并且形成一个统 一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所以这也决定了课堂上教 学工作依然要以传授法律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 教学法只能作为辅助[3]。

        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制度也会产生一定的限制,法学主要就是解决社会的纠纷、调整社会秩序 的一门有用的学问,应该建立在其他学科基础之 上进行学习。所以对于相关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的基础以 及社会的阅历,否则很难对案例进行准确恰当的 分析和评判。但是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育工 作开展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 的影响,很多高校内部法学课程设置繁多,学生学 习的过程仅仅是接受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 却无法真正的提高自身学习的效果。再加上我国 高校的人员扩招,导致班级内部人数过多,案例教 学的程序无法有效开展和实施,这也严重影响了 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阻碍了学生良好的发 展和进步。

二 、高校法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抉择

( 一)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在我国高校内部法学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 过程之中,想要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 需要合理的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抉择,提高课堂教 学的质量,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 学习的过程之中,也需要一改以往的枯燥乏味的 法学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 识学习的过程中,这一点对于培养我国法学专业 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方法其主要教育的理念就是针对当 前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实践情况,以及实践操作 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训练,利用其中所具有的 互动性的形式,对师生双方的思想以及潜能进行 有效的启迪,这样才能够保证师生在合理的互动 以及良性的探讨过程之中,掌握更多的法学相关 的知识内容。所以在高校内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 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案例教学的 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中值得关注的 就是这种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更是 需要首先转变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思想理念, 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多的预留时间让学生独立地对 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提供机 会,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把个人的想法进行阐述和 表达。

\

(二 )坚持以讲授方法为主,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基本方式

       一直以来,在西方国家中案例教学法都是学生法律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个最为主要的 方法,在这些国家案例教学法也占据着相对比较 重要的位置。因为英美普遍的法律法规中都隐含 在判例中,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让学生对案例进行 深入了解、体会和感受,以此掌握当前国家的法律 发展现状,以及法律适用的具体形式,这些对于学 生提高自身综合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教师就可以把判例作为唯一的内容,采取单独式 的判例教学法。

        在我国更是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结合 因地制宜的思想,把案例教学的方法与传统的系 统法律知识讲授的方法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真 正地完成教科书中所涉及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 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过程之中,也需要意 识到案例并不是唯一教学的内容,更是需要通过 对案例深入有效地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已经 成文的法律内容,加强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以及 运用的水平,真正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把法学的 教育工作与实际的情况相互结合,阐述最为正确 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辅助传统 的教学方法,与案例相互补充,以此提高学生知识 学习的效果和质量[4]。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人 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需要完成学术性的研究, 更是需要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教 育所具有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教育工作 开展的需求,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效果和 水平。所以对于法学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还要求高 校内部能够培养出从事法律职业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高校内部教育工作的价值目标,以及人文 教育职业的开展方向。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只 有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良性的互动,才 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本文就是基于以 上的内容,探讨我国高校内部法学教育教学工作 的开展方法,通过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反 思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找到最 佳的教育工作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帷,李珺,伍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学专业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8(2):124- 126.
[2]   朱绿尘.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初探[J].法制与社会,2020(36):166-167.
[3]   丁春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法学专业司法鉴定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法制博览,2020(35):182-184.
[4]   孙红卫.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探析——基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20(11):121-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58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