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法治乡村建设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7:33: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 标实现的基础性工程。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提高法制宣传效果的重要抓手。 本文着重从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及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效 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治乡村,法制宣传,治理体系

  2020 年 3 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 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 《 意见》)为法治乡村建设指明了前进道路。要充 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构建自治、法治、德 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水 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有 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降低违法犯罪发生率,构 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 理格局的长久之策;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 根本之策。

  一 、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发 展现状

  ( 一 )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基础 性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同时 又是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落地具 体举措。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有利于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 法治意识。加大法制宣传教育是有效提升基层群 众的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基层群众法 治意识的重要方法[1];二是能够有效降低违法犯 罪的发生率。贯彻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先行,树立 “ 预防在先,惩治在后 ”思想,能够有效预防和降 低违法犯罪的发生率,更有利于降低打击违法犯 罪成本,提高司法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是有利于发挥 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依法保障 各项事业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保护合法、制 止非法、打击犯罪,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机制和 惩戒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养成自觉守法意识,突 出法治宣传教育的教育作用,让广大基层群众自觉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法律 的威慑力。通过身边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让更多 群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惩戒效用,自 觉养成守法习惯,远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四是 有利于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效能。通过法制宣传教 育,在全社会树立“ 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 社会更和谐 ”的社会主义法治新风尚,有利于乡 村文明和谐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各 项事业的发展[2]。

  (二 )法制宣传教育现状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方面,以推进民主法治示 范村为契机,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制宣传教 育体系,不断提高了广大基层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坚实 的步伐。乡村法治建设中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 一村一法律顾问 ”制度,实施了“ 法律明白人 ” 计划,乡下派干部、法律工作服务者、法官服务联 系点、政法书记、社保主任、妇联主任及各支灵活 机动力量广泛参与到基层法制宣传队伍中,使得 基层法制宣传教育主体力量不断完善。同时,法 制宣传教育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利用农村书屋、干部入户走访、乡村大喇叭、宣传手册等媒介开 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利用“315 消 费者权益日 ”“ 国家安全教育日 ”“宪法宣传周 ” 等特殊节点,有针对性地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教 育氛围,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家入 户,飞入寻常百姓身边,使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 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3]。随着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和广度的不断加强,基层群众违反涉农生产领域 和生活领域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广大基层群 众的法治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乡村社会法治氛围越来越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 有力的法治保障。


\

 
  二 、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法治乡村建设中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 法制宣传教育体系,但法制宣传教育体系还没有 形成有效合力、法制宣传教育成果还有待进一步 提升。

  1.没有有效统筹各普法资源

  虽然我国已经自上而下建立了依法治国、依法 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委员会,为推进法制建 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但就统筹公、检、 法、司、行政部门等法治资源上没有形成有效合 力,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仅以本单位、 本部门涉及的内容为普法重点,同时因忙于各项 业务工作,对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出 现顾此失彼现象,尤其是各职能部门在法制宣传 教育的系统性、联动机制方面缺乏有效衔接,没 有形成有效合力 ,容易导致普法效果不佳[4]。

  2.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功能薄弱

  法制宣传教育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但社 会协同、公共参与等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 系尚未形成。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行 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其所承担的社会责 任认识还不够清楚,尤其是针对行业规范的宣传 和培训方面认识较薄弱。如未成年人教育方面, 学校等相关主体在宣传教育方面还不够,没有深 刻认识到《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对加强未成年人 教育方面学校等主体所承担的教育和保护责任。 此外,社会律师、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基层法律 工作服务者、各群团组织没有有效发挥其主动性 和参与性,发挥的实际效用不明显。

  3 .尚未建立专业化的普法队伍

  基层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干部基本上是 村干部,且法律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数量较少, 且没有专职化,多为兼职化队伍,虽然村一级也 配置了司法所干部,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口比 例需求,加之定期的法律相关知识培训较少,人 员流动性较大,普法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很难满 足基层广大群众的需求。

  4.普法内容针对性不够强

  法制宣传教育中普法内容上没有做区分,没 有制定系统完备的普法计划和普法任务,机械化 地迎合上级各项普法任务,欠缺考虑不同社会群 体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同时在普法内容上存在 运动式普法,普法内容零碎,缺乏系统性,搞“ 一 刀切 ”“撒网式 ”普法,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5.普法重形式轻实效

  在基层法制宣传教育中,虽然建立了农村书屋、乡村大喇叭、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载 体,但很多宣传方式流于形式,在实际中发挥作 用较弱。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宣传中,多以文本 宣读为常态,以解读为例外,规范性表述不易被 广大群众了解,同时法治文化宣传教育覆盖面还 比较窄。“ 法治文化墙 ”“文化广角 ”“德法广 场 ”“农村书屋 ”等建设在数量上还不够多,在 质量上局限于宣传标语的放置,在发挥普法作用 方面功能较弱。

  (二 )法制宣传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 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党 政主要负责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没有深刻 认识到抓法治建设对提升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自觉运用法治思 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方面能力不足;二是没有深刻认识到 抓领导干部“ 关键少数 ”在推进地区法治生态建 设中的重要性。立法方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水平还不够高。严格执法方面行政主 体人员廉洁性、行政执法过程规范性、行政事务 公开透明性还不够高。公正司法方面司法主体独 立性、司法程序合法性、司法结果公正性还不那 么让群众满意,法治氛围还不够浓厚;三是没有 深刻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 分认识到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是一项基础性,需要 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长期推进的工作,各级行政 主体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上还不足 ,是导致公民法治意识薄弱的一个重 要因素。


\

 
  三、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应对措施

  ( 一)有效统筹普法资源,构建大普法格局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协调各支力量。一方面 抓大普法格局。积极发挥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 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主体作用,充分认 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依法治国、依法 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委员会为统领,整合 公、检、法、司等部门优质法治资源,构建大普 法格局。统筹公、检、法、司法治资源,搭建统一 平台,制定详细的、系统的、全面的法治宣传教 育规划,有效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系统性、科学 性和针对性,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党建,夯实战斗堡垒作用。充 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增 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 组织。在村两委的选任程序上严格落实《 中华人 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 村民 委员会组织法》)及各地区实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办法相关要求和程序,维护制度权威; 二是健全村党组织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党组织生 活会、工作运行、决策议事、群众工作、村民自 治、村务监督等机制,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推进村 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基层法制 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能力。

  (二)有效提升非政府组织在法制宣传教育中 的积极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在法制宣传教 育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要构建轻松、严肃、有效 的非政府组织成长发育空间,通过完善各项制度 鼓励各类非政府组织发展。例如对于购买第三方 法律服务制度的保障、鼓励基层法治工作服务制 度、法律明白人制度建设等内容,完善各项组织 保障制度;二是不断增加政府向第三方购买法律 服务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 律师法律援助服务、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服务,村 (居 )法律顾问服务等方式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和 服务,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服务的需 求。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弥补法治资源紧缺的 问题,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政府既是“ 运动员 ”又 是“ 裁判员 ”局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 实现,利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法治环境;三是 积极探索非政府组织法治功能发挥的成效。有效 统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法治资源,在权力滥用、 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之间合理配置法治资源,同 时还要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推动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有效合作。

  (三)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构建专业化法治队伍

  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 学科学习;法律知识的积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情,是需要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更新法律知识的 过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养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结合法律类学科特点,要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法 治队伍才能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一要把 好入口关。实行“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一 方面对于从事法治工作的新人,建议是法律专业 的大专或本科生,对于极其热爱法律事业的干部 也可以破格考虑,他们都可以通过后期组织培养 弥补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从事法治工作 的干部,要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强理论培训 和业务能力提升,有效弥补短板。二要把好能力 关。要将业务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放到法制宣传 教育的最前沿,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依规办事问题导向。三要把好效用关。进一 步明确预防在前、惩戒在后的社会导向,将一些 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社会不稳 定因素,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 )完善普法内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 效性

  结合《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 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2025 年)》, 有区分、有侧重点地制定贴近农、牧民实际生活 需要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各项政策的法制宣 传教育内容。应对乡村中高频产生的离婚财产纠 纷、邻里纠纷、借贷纠纷、继承和赡养、婚姻家庭 等纠纷,加大对《 民法典》重大条款的解读;对 牧区要侧重于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国家矿产资源 保护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解读;对未 成年人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的宣传,努 力做到普法先行,提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各项 政策普及率和知晓率 ,有效防范社会重大风险。

  (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有效发挥其效用

  为有效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主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强化:一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渠道。 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载体,又要积极利用 各种多媒体技术,利用公共文化平台,电视、广 播、微信、抖音、QQ 等形式,尤其是微信和抖音 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 群众喜闻乐见的动画、动漫、标语、以案说法等 生动方式进行线上教学,既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 的生动性,又能克服因地域所导致的普法盲区, 有效提高普法实效;二要加强释法工作。在法制 宣传教育中重解读,让老百姓学得懂、弄得通、 用得着,形成真学、真懂、真用良好氛围;三要 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让基层群众不 仅能在乡政府、村委会、司法所、人民调解室、 农村书屋等地看到民主法治宣传标语、书籍、手 册,还能在广场,农贸市场,宣传橱窗,乡、村主 干道等人流量密集和醒目的地方见到宣传海报、 标语牌、公示栏、漫画墙等载体,为形成良好的 法治乡村文化氛围创造条件。

  抓法制宣传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基础 性工作,更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 实现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法制宣传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 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郭广辉.乡村法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监察出 版社,2019 .

  [2] 卢代富.乡村振兴法治保障[M].北京:法律出版 社,2020 .

  [3] 刘儒.乡村善治之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9 .

  [4] 王勇,金成波,董亚伟,等.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75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