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破产债权确认之诉适用问题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13 11:33: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以下简称《 企业破产法 》)第四十八条、第五十八条 规定,对债权有异议的利益相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立了我国的破产债权确认诉讼制 度。破产债权确认诉讼,是指破产程序中,债务人、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审查编制的债权表记载的 债权有异议,就确认申报债权之有无、性质、数额等向破产受理法院提起的诉讼。由于法条表述的 原则化、简洁化,对该制度的司法实践造成了适用上的困难,难以满足破产效率要求。为规范审判 标准、统一裁判规则,2019 年 3 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 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 产法 〉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以下简称《 破产法解释(三 )》), 其中第八、第九条解答了破产 债权确认诉讼的当事人、前置程序、起诉期间以及管辖等适用问题。本文从破产债权确认的重要性 出发, 分析解释对债权确认之诉适用难的回应力度, 并探求债权确认之诉更臻完善的程序设置。

关键词: 破产债权; 诉讼主体; 起诉条件

一、破产债权确认概述

(一)  破产债权确认的定义

         广义的破产债权确认是指债权人通过破产程 序向管理人申报债权,  由管理人对债权进行登记 并审查,  对债权之有无、性质及数额进行审查确认 的法律行为,  包括整个债权的审查流程。狭义的破 产债权确认仅指管理人对破产债权有无、性质、 数额予以确定和认可的行为,  实际上是单指司法 属性上的债权确认行为。根据《 企业破产法》第 五十七、第五十八条规定,  破产债权确认由管理人 审查、债权人会议核查及人民法院裁定确认三个 层层递进的环节组成。此处的裁定是无异议破产 债权的确认模式,  而有异议破产债权因涉实体权 利纠纷,  则须通过诉讼确认模式。

(二)  破产债权确认的重要性

         经法定程序确认为破产债权后,  债权人才能 获得参与破产财产分配的资格,  才能在债权人会 议上行使相应的表决权。从债权人实体权利的行 使与救济来说,  破产债权的债权性质与金额关系 到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所处表决组、能够行使的 表决权以及最终清偿顺位的确定。此外,  破产债 权的确认对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在破产程序中,  债权人会议会对债务人的 经营、管理、处置等重大事项进行表决,  而债权人 表决权计算的依据是其债权额。在债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债权人则无法有效行使权利,如争议数额较大,  势必影响破产程序的推进。因此,  为 了实现破产债权的公平保护和破产程序的顺利推 进,  必须要引入正当程序救济,  即为破产债权确 认之诉。
\

(三)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破产债权确认之诉

          联合国《 破产法立法指南》中指出:破产程序 中,  快速解决债权争议的机制非常重要,  可以保障 破产程序高效、有序推进。可见,  异议破产债权的 确认直面破产程序效率要求与债权人权利公平保 护要求之间的矛盾,  而这也恰恰是破产债权确认 之诉必须兼顾和实现的程序价值。

          笔者认为《 企业破产法》创设破产债权确认之 诉,  就足以彰显立法对债权人权利的公平保护。该 法摒弃《 企业破产法(试行)》中人民法院以民事 裁定解决破产程序中实体争议的做法,  通过嵌入 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债权人的实体权利纠纷,  实 现从吸收合并审判主义向分别审判主义的模式转 变。吸收合并审判主义,  是指破产程序启动后,  由 破产程序吸收有关债务人的实体权益之争,  在破 产程序中一并予以处理。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缩短 债务人有关纠纷的审理周期,  降低诉讼成本,  但是 对于实体权利的救济有正当程序缺失之嫌,  无法 充分保证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分别审判主义,  是指 债务人的实体权益产生的衍生纠纷,  与债务人的破产程序分案处理,实体权益的衍生诉讼另行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破产债权确认之诉制度的 建立有利于实现破产程序中的争议债权与未经破 产程序的债权享受同等保护 [1]  。

          对于破产程序的效率要求,  笔者认为将通过 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程序设置来实现。由于《 企 业破产法》对破产债权确认之诉未作任何程序性 规定,  仅在第四条作了兜底约束即“ 本法没有规 定的,  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  导致相关 案件在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诉讼失衡的问题, 因此制定可操作的规范指引,  提高审判效率势在 必行。《 破产法司法解释(三)》首次回应了这种 立法需求,  逐一明确了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当事 人、前置程序、起诉期间及仲裁管辖等热点问题。

二、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诉讼主体

(一)  当事人适格的争议

        民事诉讼实行原、被告两方对立的程序结 构,  双方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当事人。当事人适 格指具体诉讼中具有起诉和应诉资格的人,  即对 于本案的诉讼标的,  谁有权要求法院作出判决以 及谁应作为请求的相对人。

        根据《 企业破产法》规定,  债务人、债权人 均可作为原告提起破产债权确认诉讼。诉讼当事 人方面的争议集中在债权人提起异议诉讼的案件 中谁是适格被告。有观点从债务人能力受限的角 度,  认为债务人破产后,  即丧失了对破产财产的管 理权和处分权,  此时应由管理人代替债务人进行 诉讼。也有观点从债权表编制角度出发,  认为债权 表是管理人审查债权后编制的,  管理人理应直接 作为当事人就债权审查过程和结果作出说明并参 加诉讼。司法实务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混乱,  大多数 案件是将债务人列为被告、管理人作为诉讼代表 人,  另有部分案件则直接将管理人列为被告,  或将 债务人和管理人列为共同被告。

(二)   《 破产法解释(三)》的规定

        关于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被告,《 破产法司法 解释(三)》第九条分情形规定如下: 一、债务人 对债权表记载的债权有异议而起诉的,  被异议债 权人为被告; 二、债权人对债权表记载的本人债权 有异议而起诉的,  债务人是被告; 三、债权人对债 权表记载的他人债权有异议而起诉的,  应将被异 议债权人列为被告。

        解释颁布后,  有观点认为债权人对他人债权 提起异议诉讼时,  应将被异议债权人和债务人列 为共同被告,  理由是根据民事诉讼法一般原理, 以他人之间法律关系为对象提起的确认或形成之 诉,  作为该法律关系的所有主体都必须作为共同 被告。若仅将被异议债权人列为被告,  而不列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将不利于案件审理。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予以认可,  并进而提出即使债务人未作共同 被告参加诉讼,  判决亦对债务人产生效力 [2]  。

(三)  管理人的诉讼地位

        关于管理人在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诉讼地 位,  最高人民法院更倾向于将其列为诉讼代表 人。笔者认为,  基于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性质辨 析,  管理人并非该类诉讼的适格被告。

        根据诉的种类划分,  学界关于破产债权确认 诉讼的性质曾经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其属 于为了得到破产性执行而获取执行名义的给付之 诉;二是认为其属于达到消灭异议效果,  形成债权 之效力为目的的形成之诉;  三是认为其属于主张 特定权利义务关系存在与否并要求法院判决确认 的确认之诉。笔者认为,  根据《 企业破产法》及 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  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 后,  任何人不得再提起对破产企业的给付之诉, 只能向法院申报债权参与破产程序,  故这种诉讼 不属于给付之诉。同时,  此时提起该诉讼的目的 并非在于消除异议,  而在于确认其申报的债权 属于破产债权,  因此并非形成之诉,  而属于确认 之诉。

         对此性质之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中华人 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 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第二款 已经予以明确,  即破产债权确认诉讼是典型的确 认之诉,  诉讼标的是在破产程序中有争议并请求 法院审判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  债务人才是案涉 争议债权的主体,  管理人不是前述争议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的主体,  管理人无法成为实质当事人。即 使依据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延伸,  管理人基于代为 行使对破产财产的管理和处分权而成为形式上的 当事人,  而在实质上的当事人即债务人自身依旧 具有主体资格的情况下,  如由管理人直接作为当 事人参与诉讼从而取代债务人的诉讼地位,  显然 是对前述规定本意的违背 [1]  。

三、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起诉条件

(一)  前置要件

         根据《 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债权确认之诉 的提起有下列前置要件: 一是法律规定无需申报 的(主要指职工债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税收债权) 除外,  该债权已依法进行了申报。根据《 企业破产 法》的相关规定,  未按规定申报债权的,  不得依 程序行使权利,  所以申报作为起诉的前置要件已 成共识。二是该债权须已经管理人调查公示或经 审查后编入债权表。如管理人尚未对债权的审查 或调查结果进行公示,  相关债权仍处于未确定状 态,  债权人此时无从提出异议。三是对管理人审查编制的债权表或公示的债权清单所记载的债权有异议。根据《 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 定,  职工向人民法院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前,  应 先向管理人提出异议,  要求管理人予以更正。但提 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前是否应先向管理人提出异 议,  未予规定。《 破产法解释(三)》第八条对要 件三进一步细化,  即提起普通破产债权确认之诉 前必须向管理人提出异议,  只有当管理人对异议 债权不予解释调整,  或管理人已进行了解释调整 但异议人依然不服时,  异议人方可向人民法院提 起债权确认的诉讼。

         笔者认为增设异议程序,  有利于提高破产程  序效率,  快速化解部分争议。根据《 企业破产法 》 第六十二条规定,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自债权申报  期限届满之日起 15 日内召开。因此管理人只有短  短 15 天的时间来完成债权表的审查编制,  工作中  不免存在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足。如债权人、债务 人就此直接提起诉讼,  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  也拖 延了破产程序进度。因此,  为了防止滥用破产债  权确认诉讼,  减少非必要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提  起,  有必要在破产程序内增设债权异议程序,  促使 债权人积极行使异议权,  加快破产债权的审查确  认工作。《 破产法司法解释(三)》第八条规定了 异议后的起诉期限为债权人会议核查结束后十五  日内提起,  但没有规定管理人的复核回复时间。考 虑到异议人起诉与否完全决定于管理人的复核回  复,  因此有必要明确管理人的回复期限,  这将结合 下文的起诉期限论证探讨。

(二)  起诉期间

        《 企业破产法》对于异议人向人民法院提起 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的期限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  通常由管理人确定提起债权确认之诉 的期限,  但法院并不认可该期限有法律效力。在 (2017)  粤民终 648 号二审案中,  法院认为虽然耐 诗公司没有在管理人通知要求的期限内提出异议 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但由于法律并未明确债 权人对债权提出异议的期限,  因此在破产财产分 配前,  耐诗公司有权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  原审 法院立案受理并无不当。此处提到的“ 破产财产 分配前 ”为《 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债权补充 申报的最后期限。有观点认为既然规定了债权人 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债权,  举重 以明轻,  应当允许异议债权人在破产财产最后分 配前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笔者认为这最大限 度满足了债权人公平保护的要求,  但使得相关债 权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  影响了后续表决等程序 的推进。

         对此,《 破产法司法解释(三)》首次设定破
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起诉期间为债权人会议核查结束后十五日内。关于这 15 天的起诉期间是诉讼时 效还是除斥期间,  多有争论,  但笔者认为争议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该解释没有规定异议人逾期起诉的 法律后果。最高院在起草司法解释过程中,  曾考虑 规定“ 经管理人解释或调整后,  异议人仍然不服 的,  但未在合理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破产债权 确认诉讼的,  视为同意管理人的债权审查意见 ”。 但最终还是参照《 企业破产法》第六十四条第二 款规定的关于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债权 人会议决议的时限制定了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起 诉期间。笔者认为最高院放弃规定异议人逾期起 诉的法律后果,  除了“ 合理期限 ”一词不适于裁 判标准统一和司法解释的可操作性这一理由外,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平衡好与补充申报债权人 的利益保护。

(三)  起诉条件的完善

         在《 破产法司法解释(三)》实施后,  在异 议人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时,  有两个问题亟待 解决:一是管理人在债权人会议核查结束后 15 天 内没有作出调整或解释,  这种不作为是否推定为 “ 不予调整或解释 ”,  异议人在未持有管理人书面 回复的情况下,  法院会否立案受理破产债权确认 之诉?二是异议人在债权人会议核查结束 15 天后 再提起破产债权确认之诉,  法院是否立案受理,  逾 期起诉对最终的破产分配会否造成影响?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  笔者认为,  第一应区分异 议期间和起诉期间。异议期间以管理人最终书面 答复为限,  不采取默示推定,  以促进异议人与管理 人的沟通,  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异议期间建议设置 为债权人会议核查结束后 15 日内,  而起诉期间则 延为异议人收到管理人书面复核通知之日起 15 日 内。这样,  既减少了不必要的破产债权确认之诉, 也给足异议人和管理人调查争议债权的时间。

        第二,  关于异议诉讼逾期起诉的法律后果, 笔者认为应总结各地破产实践,  尽快予以明确。如 江苏高院在
其制定的破产案件审理指南中,  就债 权人超过 15 日起诉期间,  对己有债权,  或他人债 权未提异议债权确认诉讼的,  分情形规定了“ 异 议债权金额提存 ”“ 已分配部分依法回转 ”等法 律后果。如此规定,  既保证了申报债权的异议人之 最终分配不弱于补充申报债权人,  也督促申报债 权人及早起诉确认破产债权,  利于整个破产程序 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明尧.破产债权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27.
[2]      张秋月.论破产程序中的破产债权确认诉讼[D].重
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5: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52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