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民法典》视角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4 14:30: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民法典 》作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将 其融入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之中,具有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 生的内在要求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面临当前在社会、 高校和家庭层面对大学生民法意识提高存在的阻碍,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改善。

关键词:  民法典; 大学生; 法治教育

2020 年 5 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  下简称《 民法典》),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首次以“ 法典 ”命名的法律,  一共 7 编、84 章、 1260 条、十万余字,  内容博大精深,  涉及社会经济  生活的方方面面,  规范了我国公民从出生到死亡  可能涉及的所有民事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  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把  《 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加强《 民法典》重  大意义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 民法典 》 教育。”因此,  将《 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融入对大  学生的法治教育之中,  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  治素养,  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

一、《 民法典》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的时代 价值

(一)  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


近年来,  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民事法律纠 纷明显增多,  影响了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青 年大学生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坚力 量,《 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和相应 的民事义务,  并将民事责任独立成章,  民事责任是 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后的法律后果,  将其相 关内容融入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之中,  能够增强 他们民权意识的同时,  明确违背民事义务需要承 担的法律后果,  自觉养成知民法、守民法和用民法 的习惯,  从而保障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 落实。

(二)  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之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更加致力于培养“ 德、智、体、美、劳 ”综合发 展 的 青 年 人 才,  其 中“ 德 ”在 整体 中发挥引领的根本作用,  而法治素养是“ 德 ”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  大学生对《 民法典》的掌握程度及 “ 民法思维 ”的水平,  势必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目标 是否实现的衡量要素。在高校开展《 民法典》的 教育教学,  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接受多元化、系 统化的法治教育,  使“ 德 ”的建设更加完备,  进一 步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三)  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 文化的自信

《 民法典》是一部与中国古代民法体系一脉 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社会历史性法典。在中华文明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时期,  由李俚编纂的《 法经》中《 杂法》涉及的  民法内容,  下至清代编纂独立成册的《 大清民律  草案》,  都是中国古代民法制度的内容。[1]   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多次启动民法的编纂工作,  但 都没有取得实质成果,  2021 年 1 月 1 日《 民法典 》 正式施行,  圆了几代人的夙愿,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言:“《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年  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汲取了中华民  族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  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  建设有益成果,  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 色、时代特色的《 民法典》。”将《 民法典》融入 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之中,  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  的民事法律素养,  还能使其感知到其中蕴含的中  华优秀法律文化,  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二、《 民法典》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的阻碍

(一)  社会法治意识氛围不够浓厚


长期以来,  我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社会法治意识氛围相对淡薄,  国民的法治素养整体偏低,  社会上大多数人不 完全懂法、不学法,  导致在自身法定权利受到侵害 的情况下,  不会想到诉诸法律的途径解决。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些商家为了赚取高额利 润,  违背“ 契约精神 ”、平等交换、公平竞争的原 则,  容易为三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不良 的影响,  造成其在日常消费、商品交换等民事活动 中,  不遵守诚信原则或不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和 平等地位。如此说来,《 民法典》作为社会经济生 活中“ 契约精神 ”、自由平等价值意蕴的法律体 现,  大学生加强对其学习显得格外必要。

(二)  高校缺乏对民事法律的教育

在高校普法方面,  大多数高校更注重对大学 生的刑法教育教学,  忽视民法教育的重要性。高校 实行刑法教育的目的是防止某些品质败坏、道德 沦丧的大学生在校园之中产生杀人、抢劫、盗窃等 犯罪行为,  而且这些大学生本身因害怕触犯《 刑 法》,  承担刑事责任,  也相对更关注《 刑法》的 内容,  但是《 民法典》作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 ”,  与每位大学生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因此,  需 要将《 民法典》的内容融入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 教育框架之中,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家长忽视对子女的法治教育

目前,  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更多以学校为主 力,  忽视了家庭教育为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带来 的积极作用,  家庭法治教育应作为学校法治教育 的基础、补充和延伸。但目前的情况是,  大多数家 长更注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管教和道德的培养, 而忽视了法治人格和法治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 活中几乎不涉及民法教育。其次,  大部分家长也缺 乏法律常识,  尤其是民法常识,  想对孩子渗透《 民 法典》的相关内容也有心无力。

\

三、《 民法典》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提高的路径

(一)  营造社会民事法律教育氛围


社会是青少年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良好的 社会法治教育氛围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大有 裨益。面对当前我国国民整体法治意识不强、社 会法治教育氛围不够浓厚的现状,  要完成将《 民 法典》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任务,  应主要靠政府 对社会公民做好宣传引导,  让《 民法典》走进社 区、村庄和百姓家庭。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安排专 项资金,  将公民《 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普及情况 和效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中,  将各社区、 村庄有无违反民法现象作为评定优秀社区党支 部、文明社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社区、街道办事 处开展丰富多样的《 民法典》普及活动,  在活动之中评选出自觉守民法的公民、  家庭,  并对其进行奖励 [2]  。

(二)  高校加强民事法律教育

学校是为大学生普及法治教育的主阵地,  高   校要加强对民法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  高   校可以将《 民法典》彰显的自由、平等、诚信等   精神原则,  渗透到校风之中,  通过出版《 民法典 》  校报等方式,  对大学生起到“ 内化于心 ”的民法   教育效果;《 民法典》因其强烈的生活性,  所以在   教育之中应凸显“ 实践性 ”。通过开展可以使学   生切身参与进来的、丰富多样的校园普法活动,     如举办《 民法典》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  对大   学生起到“ 外化于行 ”的民法教育效果。其次,    在互联网的时代,  高校运用新型教学媒介进行   《 民法典》教育是必要的,  能够拓展民法知识的   来源,  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  形成《 民法典 》  普及教育的多元形式。一方面,  高校和各级学院   可以在“ 两微 ”等线上平台开设法制专栏,  传送   《 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  可以邀请本校   或外校的专业教师、法律人士,  在线上给学生以   案讲法。线下与线上紧密结合传播《 民法典》的   相关内容,  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 民法思维 ” 水平并非难事。

(三)  家庭树立法治教育观念

家庭对大学生民法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 的。针对家长对子女法治教育忽视的现象,  家长必 须及时更正教育理念,  重视起对子女法治意识的 培养。首先,  在家庭生活中也营造一定的学民法氛 围,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法制节目、阅读民事 法律的相关书籍、讨论身边一些民事法律案件,  共 同提高民法常识。其次,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价值 取向和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  家长要先 认同并相信法治,  以身作则学民法守民法。最后, 家长应注重家风文明建设,  尽力营造和谐、稳定、 温暖的家庭环境,  杜绝出现家庭暴力、重男轻女、 草率离婚等现象,  由此来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理性 和文明的婚恋观,  在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  能遵守 《 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细则。

总之,《 民法典》是一部内容丰富且全面的 基础性民事法律规范,  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  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展开《 民法 典》教育,  更能使当代大学生自觉知民法、守民法 及用民法,  全面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边景景,杨文选.民法典专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法治教学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82.
[2]曹椿寓,王纪鹏.新时代《民法典》融入国民思想政治 教育探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1(1):39-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39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