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的作用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1 16:4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非语言沟通。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率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接受率,且家属满意度也比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儿科;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温琼.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42.

0引言

         小儿因为低龄,心智尚未成熟,相较于成年人护理模式而言,小儿护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与小儿交流过程中,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并不是依靠语言理解能力,关键在于非语言沟通模式[11o鉴于此,本文以56例儿科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特此对非语言沟通模式进行了探讨,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观察的对象为56例儿科患儿,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28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6例,女性观察对象12例,年龄1-6岁,平均(3.3±1.3)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7例,女性观察对象11例,年龄1-5岁,平均(3.1±1.5)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F>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研究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智力障碍者。

\

 
         1.2方法。常规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即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措施,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非语言沟通,即①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且干净卫生的诊疗环境,严控室内的湿度与温度,确保良好的通风的条件,可将卡通人物粘贴在室内墙壁上,或在室内摆放一些小玩偶。②护理人员态度要亲切、温和,用微笑面对患儿,旨在尽快消除患儿陌生感,使其融入新环境中。③余患儿加强眼神交流,通过温柔的眼神赢得患儿认可,加强其安全感,同时以安慰、同情的眼神,帮助患儿放松心情,以确保护理效果最佳。④与患儿进行肢体接触时,可予以亲切的抚摸,让患儿感到安全,患儿咳痰或咳嗽时,护理人员予以翻身、叩背,让患儿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爱和重视。⑤身体姿态一定要和谐,穿着大方、整洁,以熟练的动作、稳重的态度消除患儿及其家属不良情绪,进一步提高患儿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接受、抵触情绪,统计两组接受率。同时用本院自拟量表统计患儿家属满意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1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亍士s)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F<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接受率对比。研究组患儿接受率达到了92.86%,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o 



\

 

3讨论

        患儿群体比较特殊,因为自身免疫力薄弱,所以在患病时需辅以优质、精细、高效的护理模式,但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患儿表达、接受能力有限,常规语言交流难以满足患儿所需,容易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也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其护理效果[21。而非语言沟通主要是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密切的交流,让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更加信任护理人员,并获得安全感,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本文观察发现,研究组患儿接受率达到了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接受率82.14%,同时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94.5±1.7)分也明显高于常规组(83.2±2.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o表明临床儿科护理中实施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十分重大。这是因为患儿低龄,使其难以理解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而非语言沟通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肢体和行为,向患儿表达情感,不存在语言特征,故而患儿安全感更强。临床护理期间,设置良好的诊疗环境,让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卡通人物能够让患儿尽快新环境。护理人员用温和、温柔的态度以及眼神暗示,积极影响患儿,赢得患儿信任[31。另外,亲切的抚摸以及和谐的身体姿态,有利于充分表达情感,加强患儿安全感,促使其更加信任、配合临床护理各项操作。而患儿家属在非语言沟通模式下,能够切身感受到患儿情绪,进而更加配合护理,故而护理满意度更高。

        总而言之,在临床儿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模式服务患儿,不仅能够获得患儿的信任,提高其接受度,而且还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赢得其理解和支持,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曹雪,樊晓宇.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4):174—175.
[2] 张华,师秀媚,李舒雅.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32):257.
[3] 张华楠,王灵香.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256-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