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总结防治对策。方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医院 NICU 共收治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例,纳入病例组。同期医院 NICU 收治未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95 例,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 / 吸入综合征、早期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热、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胎龄、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喂养不耐受 [OR=5.14, 95%CI(3.51-11.46)]、早期非母乳喂养 [OR=4.26,95%CI(3.14-5.52)] 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 0.05)。手术治疗 8 例,手术时间在出生后第 1-24 d,中位时间 7 d,放弃治疗 1 例,最终死亡 6 例。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较多,死亡率高,需要重视危险因素控制,特别重视喂养的管理。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赵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48.
0引言
随着促胎肺成熟技术推广、高龄产妇的增多、辅助生殖技术广泛应用,NICU 收治的患儿明显增多。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常见并发症,也是 NICU 患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重视预防与治疗非常必要。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 医院 NICU 共收治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医院 NICU 共收治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4 例,纳入病例组。同期医院 NICU 收治未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95 例,现报道如下。
1.2方法
1.2.1危险因素分析: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病、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感染发生情况、羊水粪染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
1.2.2基本的防治:医院的基本方法是纠正预防低氧血症, 对于早产儿,会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规范的使用抗生素, 预防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一般为乳杆菌或双歧杆菌,使用时间 3-6 周。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早期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喂养也需要适度,避免出现不耐受情况,掌握肠内喂养量和速度,做好节奏的控制。对于发生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对象,密切监患儿的病情,主要为抗生素、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疗效欠佳的对象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孕周、体质量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t 检验,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率表示, 比较 χ 2 检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 / 吸入综合征、早期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热、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病例组胎 龄(34.5±3.1) 周、出生 体重(2415.6±415.5)g, 低 于 对 照 组(38.1±1.4) 周、(2884.5±571.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以上资料作为自变量,发热等计数资料按照“是 =2、否 =1” 赋值,胎龄、出生体重按照原值赋值,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为因变量,按照“是 =2、否 =1”赋值,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喂养不耐受 [OR=5.14,95%CI(3.51-11.46)]、早期非母乳喂养 [OR=4.26,95%CI(3.14-5.52)] 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 0.05)。
2.2治疗以及预后基本情况。44 例对象,其中手术治疗 8 例, 手术时间在出生后第 1-24 d,中位时间 7 d,放弃治疗 1 例, 最终死亡 6 例。
3讨论
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需要重视危险因素控制, 包括预防医院感染、合理的应用微生态制剂、控制内环境预防内环境紊乱 [1]。其次需要特别重视喂养的管理,提倡母乳喂养,预防喂养不耐受,不要完全按照公式供应热量,而是根据耐受、母乳喂养情况,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热量供应以及耐受之间寻找均衡点 [2]。对于发生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则需要认真疾病的严重程度、危险因素能够得到控制、加强标志物的监测,评估是否存在保守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若失败风险高、进展速度快、入院时病情较重已出现坏死,则需要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3]。对于保守治疗者,需要规范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综上所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较多,死亡率高,需要重视危险因素控制,特别重视喂养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安瑶, 刘利, 李秋宇, 冉亚林 , 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18(08):677- 682.
[2]舒红文 , 柴建华 , 周川芬 , 等. 国内益生菌制剂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09):1040-1043.
[3]曾振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27):152-15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8/2018091812410286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