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通气策略在 ARDS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16:27: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36例ARDS患者,随机分观察组18例(ARPV通气)、对照组18例(SIMV通气)。比较两组ARDS患者通气时长及24 h、72 h的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在通气时长及24 h、72 h的氧合指数各项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RPV通气措施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预后,减少其机械通气时长,效果显著。

关键词:应用效果;ARDS;ARPV通气;SIMV通气

本文引用格式:李美静.不同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88-90.

0引言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的一种,现阶段治疗该病多采用机械通气方法进行诊治,疗效较好[1]。但机械通气模式不同予以患者的疗效程度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观察研究了ARPV通气及SIMV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本院2015年12月16日至2018年11月3日收治的ARDS患者,合计36例。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为接受ARPV通气措施的观察组(18例),另一组为接受SIMV通气方法的对照组(18例)。两组性别上,观察组男10例,女8例,对照组男11例,女7例;两组年龄上,观察组25-69岁,平均为(46.73±5.62)岁,对照组26-71岁,平均为(46.19±5.37)岁;将以上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临床判定所有患者均符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标准,且均无意识障碍问题。

       1.2.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②精神疾病或有智力障碍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方法:SIMV通气。操作如下:予以患者SIMV通气治疗[2],医护人员需控制患者吸氧浓度在60%左右,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6次左右[3],而气道峰压应控制在33 mmHg左右[4],呼吸比应设置为2:3。

       1.3.2观察组方法:ARPV通气。操作如下:予以患者ARRV通气治疗,医护人员需控制患者吸氧浓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5],设置低压时长为0.8秒,高压时长为4.2秒,低压为0,高压为30厘米。气道峰压及呼吸比与对照组相同。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ARDS患者通气时长及24 h、72 h的氧合指数各项数据。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上,两组ARDS患者通气时长及24 h、72 h的氧合指数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t验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ARDS患者的通气时长及氧合指数,观察组通气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72 h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

3讨论

         ARDS是一种由患者肺部外部或内部疾病引发的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一定弥漫性损伤的临床常见疾病[6],多有肺不张、肺部透明膜及肺部水肿等病理变化[7]。近几年该病病死率高达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由于ARDS病发机制尚无定论[8],为提升该病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氧合能力,纠正其低氧血症问题,临床有效治疗手段较为关键[9]。该病病症常以难治性低氧血压及呼吸窘迫等问题为主。以往临床治疗ARDS患者多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措施进行诊治,但疗效不佳,无法达到现如今的治疗要求。近年来本院采取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RPV通气)措施为ARDS患者治疗居多[10],总体疗效较好,可缩短患者通气时长。如上文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24 h氧合指数为(132.14±14.87)PaO2/FiO2,72h氧合指数为(175.63±26.68)PaO2/FiO2,通气时长为(6.18±1.73)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对比亦可证明ARPV通气措施在ARDS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较SIMV通气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ARDS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ARPV通气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加快患者肺部血流及通气的康复进展,减少患者通气时长,可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璐,张楠楠,张祎,等.巨噬细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09):745-749.
[2]吕立文,陈万,唐宇涛,等.肺损伤预测评分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06):791-794.
[3]王彦军,赵威,张松涛,等.小潮气量联合低平台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03):200-203.
[4]蔡英丽,詹红.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平台压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06):1210-1214.
[5]王君兰,梁宗安,李凯.肺内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行肺保护性通气临床资料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02):23-26.[6]吴迪,席宏杰.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通气策略新进展[J].现代医学,2017,45(01):147-150.
[7]田婧,段培林.不同模式通气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7):1342-1343+1346.
[8]李华英,陆娟.ECMO治疗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院间转运的管理[J].海南医学,2016,27(10):1717-1718.
[9]宋邵华,田惠玉,杨秀芬,等.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5):802-805.
[10]熊伟,陈萍.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术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05):921-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