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ULK1 与 E-cadherin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0 10:05: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在乳腺癌中,ULK1与E-cadherin表达情况,研究两基因对乳腺癌机制。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乳腺癌标本48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36例,运用免疫组化,检测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结果。结果48例乳腺癌组织中ULK1与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0.8%,而在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77.8%,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LK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P<0.05),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ULK1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P<0.05)。结论ULK1与E-cadherin的阳性率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预示ULK1与E-cadherin表达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明显影响,进而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乳腺癌;ULK1;E-cadherin;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韩赫林,李义强.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38-39

0引言

         在科技和诊疗技术的提高的社会里,在现代女性中,乳腺癌的筛查率和诊断率日益攀升,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威胁[1-3]。不协调的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 1,ULK1)在细胞自噬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正常表达于多种外周组织。研究表明:ULK1对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其通过肿瘤细胞的自噬作用来对其进行抑制,且ULK1表达与肿瘤组织的级别高低,TMN分期有重要关系[4]。E-cadherin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当E-cadherin低表达时,会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具有促进作用[5]。目前国内外对E-cadherin研究较少,且研究方向是对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的作用,然而多对恶性肿瘤发生之始演变过程所起作用至今已有报道。本实验旨在检测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来探究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所起作用,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实验治疗及针对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8例,其年龄均从37~65岁
中选取的所有患者,其平均年龄是46岁,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后送至病理科确诊为乳腺癌(注:所有选取的病例患者在手术前未经过任何治疗)。根据UICC,即国际抗癌联盟,其乳腺癌分期标准,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18例、30例;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未转移16例;肿瘤大小均在1~6cm。另外选取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标本远离癌灶的正常乳腺组织(距癌灶边缘>5cm,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未浸润)36例。

1.2试剂

        免疫组化试剂盒和DNA染色液均从福州迈新公司采购,从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购进鼠抗人ULK1抗体(BA0761)浓缩型试剂盒和鼠抗人E-cadherin抗体(BA0710)浓缩型试剂盒。其余所需试剂及实验所需材料均由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

1.3方法

        所有病理标本均在固定石蜡包埋后制作成5张6.5μm切片,为免疫组化染色做准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其中试剂液稀释至1:80,其他所有的操作均在试剂盒说明的指导下严格执行。用PBS法做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的标准根据该公司提供的ULK1、E-cadherin阳性标准制作切片。

1.4结果标准

         据查阅资料,ULK1阳性细胞为细胞核呈棕黄色或褐色颗粒,E-cadherin阳性细胞为细胞质呈棕黄色颗粒。因此请教两位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病理科医师,让他们帮助此实验,在10×40视野下,采取双盲法随机观察80个细胞,并计数阳性细胞数,当阳性细胞数超过肿瘤细胞数的15%时,则记为阳性,低于15%时记为阴性。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6.0软件,2检验用于资料性质两样本构成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48例乳腺癌组织中,其中有40例、10例患者ULK1与E-cadherin表达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3.3%、20.8%。而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77.8%。经2检验分析,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


        E-cadherin在48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表达情况有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性(r=-0.4,P<0.05),见表2。

\


2.2ULK1与E-cadherin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ULK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同时临床分期越高E-cadherin表达随之降低。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与患者癌灶大小及年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见表3、表4。


\

 
3讨论

         近年来,在恶性肿瘤方面,对研究细胞自噬作用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日渐增多。国内外学者在构建动物体外和体内模型对ULK1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癌细胞复制转移产生影响[5]。研究发现ULK1蛋白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具有时间、空间表达特异性,若药物沉默ULK1蛋白表达,肿瘤细胞的生长失去有效抑制,ULK1蛋白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6]。E-cadherin是细胞粘附因子之一,对细胞转归过程及胚胎发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据文献报道:E-cadherin高表达于正常组织,其是一种抑癌基因,对癌细胞的发生及浸润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细胞内该因子降低或丢失,会导致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癌细胞浸润和淋巴转移[7-8]。已有文献证实ULK1与E-cadherin在肺鳞状细胞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有高表达,其高表达对疾病生物学行为有预测价值,并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但较少有医生将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表达进行研究。因此,本实验从该角度出发,通过免疫组化法,首先在不同乳腺组织中,分析此两种的阳性表达情况,并通2检验来检验ULK1与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值分别为40.60331.408,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即可认为ULK1与E-cadher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在进一步分析ULK1与E-cadherin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时,发现ULK1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癌灶大小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此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E-cadherin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即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其阳性表达率更低;临床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经分析,ULK1与E-cadherin在48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中表达情况有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4,P<0.05),即两者在乳腺癌中表达有关。因此,通过此实验,能够判定两者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在各种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作用机制、试验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结论

        综上所述,ULK1过度表达与E-cadherin低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影响,同时又可当病理学判定良恶性乳腺肿上有困难时,检测此项指标有助于提供有效辅助诊断依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为更加有效地预测评估患者预后,可以联合检测ULK1与E-cadherin,研究这两种因子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作用所发挥的作用,并提供新的靶点和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德全.乳腺癌保乳术治疗值得关注的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14,34(12):1206-1208.
[2]冯铁城,李新营.内镜辅助下保乳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11):1453-1459.
[3]李志新.癌增殖相关蛋白1(CPRP10重组腺病毒对不同肿瘤细胞系抑制效应的体内外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3.
[4]Shi AP,Fan ZM,Ma KW,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ult mammary stem cells from breast cancer-adjacent tissues[J].Oncology Letters,2017,14(3):2894-2895.
[5]Qi S,Kim DJ,Stjepanovic G,et al.Structure of the human Atg13-Atg101 HORMA heterodimer:an interaction hub within the ULK1 complex[J].Struct ure,2015,23(10):1848-1857.
[6]Xu H,Yu H,Zhang X,et al.UNC51-like kinase 1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2013,6(4):711-717.
[7]Cheng Y,Zhou Y,Jiang W,et al.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β-catenin,and vimentin expression as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indicators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Human Pathology,2012,43(8):213.
[8]Pearson K,Lee A.Mathemat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VII.-On the application of certain formula in the theory of correlation to the inheritance of characters not capabl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08,16(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