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将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0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 240 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 240 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常规组采取常规结核病防治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强化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强化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疾病的发展与传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结核病的传染风险,值得在肺结核临床治疗中普及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肺结核;预防与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何国强 . 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69.
0引言
肺结核的临床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的关注重点,自从上世纪以来关于肺结核的临床用药研究就非常多 [1]。临床中肺结核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一般用药时间在半年左右,这也就导致患者需要长时间在无医护人员监督情况下按时按量用药。但是,这也就衍生出了关于肺结核患者日常生活的控制问题 [2]。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部分老年患者为例,探讨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0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 240 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240 例患者均符合 WHO 所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思维正常且同意本次研究,240 例患者中男性149 例,女性91 例,病程1 个月至40 年,平均(8.6±2.1) 年,平均年龄(67.6±5.5)岁。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保障两组 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将 240 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n=120)与常规组(n=120)。两组患者的多项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治疗方案,采用利福平(由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33020378,口服用药,空腹顿服,3~4 粒 /d)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案:0.3g 异烟肼、1.25g 吡嗪酰胺、0.75g 乙胺丁醇,0.45g 利福平进行口服用药,每天用药 1 次,每周用药 1 次。在持续用药 60d 之后更改为 0.3g 异烟肼、0.45g 利福平,1次/ 周,持续用药 4 个月。
常规组采取常规结核病防治管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强化管理方式,强化肺结核患者的相关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可以准确掌握和结核病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常识,并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保持生活环境的空气干净性,定期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戒烟酒,强化自身体制, 从而或实现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
1.3疗效评定
对比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时间为用药 3 个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肺结核临床症状消失,痰菌转阴,胸片显示病灶吸收且空洞闭合、缩小或无扩大; 有效:病灶明显好转且有大部分吸收,部分纤维化或钙化,空洞明显缩小,痰菌转阴;无效:病灶无任何吸收甚至扩大,痰菌呈现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等数据均采取SPSS15.0 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式表达,例如(3.1±1.1),数据之间的检验采取 t 值实现,P<0.05 代表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3讨论
肺结核属于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条件有传染源、传染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在结核病防止工作中传染源的控制、阻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属于主要工作。对于传染源的控制主要是以早期发现与基础治疗为主,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包含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经常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尤其是以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为主,如果患者通过消炎治疗 2 周仍然无任何好转时便需要考虑抗结核治疗。
在肺结核防治工作当中,首先需要明确基层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对于疫情必须做到详细检查与充分了解,对于患者实行追踪监督和治疗,及时上报疫情并规避瞒报、漏报等问题 [3]。对于肺结核患者应当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做好全面性的治疗工作,及时学习全新知识并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帮助,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结核病相关知识,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在防治工作中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另外,还需要建设卫生服务咨询点并提供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群众对于结核病的认知以及患者的健康意识,从而提高防治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 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借助多种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以及早期治疗,从而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阻断肺结核的传播,从而提高临床干预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的强化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疾病的发展与传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结核病的传染风险,值得在肺结核临床治疗中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辉 , 李卫彬 , 黄玉平 .EasyNATTB-CPA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分析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14(13):1862-1863.
[2]郝永建, 杜敏, 刘冰,等. 新时期军队肺结核预防控制的形势与对策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34(5):636-638.
[3]毛宁 , 梁爽 , 何琳 , 等 .2009-2014 年辽宁省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21(3):287-290.
《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及控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04/2018090411453424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