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痛经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对女性朋友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作者根据导师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临床案例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以期能给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穴位埋线;透穴
本文引用格式:张娜,张琳,祁秀荣.一例临床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02+204.
0引言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发生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症状,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的现象。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当属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据相关调查表明,有90.8%的大学女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其中51.8%的女生月经期间痛经发作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故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导师临床从医20余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颇有经验,且疗效也颇为患者所满意,现作者结合导师临床案例进行初步浅析。
1病案介绍
张某某,女,21岁,在校大学生,2018年6月8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6年,进行性加重半年。患者自2012年9月初潮开始,每次月经来潮前1天开始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不适等症状,伴有乳房胀痛,行经期间小腹疼痛难忍,经血量少不畅、经色暗,有血块。近半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于行经第一天小腹疼痛难忍,疼痛剧烈时伴有呕吐、腹泻,甚或冷汗淋漓,常须请假绝对卧床休息。2018年3月12日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妇科彩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现为求中医系统治疗,此次于月经来潮前5天就诊于我科。结合患者平素性情抑郁,容易生气,面色暗黄,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弦。诊断: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经行腹痛(气滞血瘀)。
2治疗方法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法:穴位埋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取穴:气海透关元、关元透中极、中极透子宫穴(双)、十七椎、次髎(双)、血海(双)、三阴交(双)。②操作: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埋线穴位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取1-2 cm已消毒的羊肠线置入11号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左手拇指、食指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将埋线针刺入穴位处至所需深度,缓慢提插,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留置于穴位内,退出埋线针,用无菌纱布压迫针孔片刻不出血后,用碘伏棉球消毒进针点,用创可贴贴敷针孔1天。嘱患者埋线后3天内针孔处避免沾水,忌食鱼、虾、羊肉、辣椒、韭菜、大蒜、白酒等发物。患者月经周期规律,嘱其于下次月经来潮前5-7天来诊。2018年7月9日二诊,患者诉上月行经时仍有腹痛,但未呕吐,且腹痛较之前减轻,可以忍受。继续予埋线治疗,取穴及操作同前。2018年8月9日三诊,患者诉两次埋线以来,经期腹痛症状明显减轻,此次行经小腹微痛,未呕吐,经行通畅,量稍增多,血块也有所减少,且此次例假正值外出考试期间,痛经的症状也未对考试造成太大的影响。此次继续予埋线治疗,取穴及操作同前。后9月、10月又予埋线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随访,患者痛经症状较前大大减轻,且面色较前红润了许多。
3讨论
目前,具体导致痛经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者认为,可能与月经期间女性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子宫过度收缩等因素有关。经过查考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外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各种临床研究显示中医和西医均有多种方法可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目的,但西医多采用口服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避孕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虽然起效较快,但不良反应大且疗效短暂,部分患者由于观念等因素接受率不高,中药及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副作用小,较易被患者接受。祖国医学有关痛经的最早论述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张仲景认为此病乃瘀血阻滞所致。现代医家多认为原发性痛经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实证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胞宫,从而导致“不通则痛”;虚证是因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使子宫失于濡养,致“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中医将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肝肾虚亏、气血虚弱等型。有研究表明经前期穴位刺激能抑制患者体内前列腺素的增加,提高患者机体对痛觉的耐受力,从而达到解痉、镇痛的作用。经前期胞宫充盈、血海最盛,在此期间干预最能调整人体气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从而使气血平和,阴阳平衡。穴位埋线疗法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羊肠线埋入人体的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对穴位产生缓慢、柔和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解痉、止痛的目的。十七椎、次髎穴为治疗痛经的经验要穴;三阴交为肝脾肾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与血海穴合用,共奏调整阴阳、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关元、中极和子宫穴,均位于胞宫局部,关元、中极为任脉穴位,通于胞宫,均有有调理冲任之效,且此三穴处,导师善用透穴手法,一针贯两穴,刺激量大,亦可增强针感同时增强疗效。另外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结合了多种效应和疗法(局麻、针刺、放血、埋针)的混合型治疗方法,埋线 1 次相当于连续针刺多次的效果,省时且作用持久,避免了患者频繁往来医院,也适应了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学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59.
[2]Tasuku Harada.Dysmenorrhea and Endometriosis in Young Women[J].Yonago Acta medica,2013,56:81-84.
[3]刘娅 , 吴琳琳 , 周宇航 , 等. 睡眠状况与女大学生痛经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70-671.
[4]庄阳.气滞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0):2.
[5]张丹丹. 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45 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3):56.
[6]陈琼 , 张婷婷. 原发性痛经相关因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广东医学,2013,34(20):3208-3211.
[7]陈莹, 戴丽冰 .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电子版 ),2018(32):34.
[8]吴红斌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外治疗法概况 [J]. 四川中医,2011(06):56.
[9]梁如碧.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6):78.
[10]Grzegorz Mrugacz,Cezary Grygoruk,Piotr Sieczyński,etal·E tiopathogenesis ofdysmenorrhea[J].Developmental Period Medicine,2013,17(1):85-89.
[11]刘芳, 郑翠红 , 黄光英 , 等. 针刺对痛经大鼠中枢及外周β-EP 含量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8):444-446.
[12]陈盼碧, 陈静, 崔瑾, 杨孝芳.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调控与影响 [J]. 针刺研究,2018(01):78.
[13]布的尔坡, 张兴明.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价值[J]. 西部医学,2009,21(5):852-853.
[14]温木生. 试论穴位埋线疗法的综合性效应及治疗机理 [J]. 陕西中医学院报 ,1993,16(2):6-7.
[15]刘洁石, 臧敬 , 乔彩虹 . 穴位埋线技术的发展暨与传统针刺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4(31):216-217.
[16]孙文萍, 王树林 , 李永平. 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治疗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证) 的临床研究 [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