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9 14:54: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各个科室送检的血液以及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取得致病菌共计100株。开展病原菌分离工作。在此之后,使用梅里埃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New ATB对于病原菌开展鉴定工作,利用肉汤稀释法,对于相应的抗菌药物开展MIC检测,在此同时,依照在NCCLS制定的判断原则,开展鉴定在分析,判定细菌耐药程度。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100株,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56.00%。44株为革兰阴性菌,占44.00%。结论和以往相比,当前细菌耐药性有所提升,并且多重耐药现象也趋于严重。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可积极掌握、了解耐药性变迁情况,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

本文引用格式:张慧.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178+182.

0 引言

        所谓细菌耐药性,主要指的是细菌对抗药物耐受性。其也被称之为抗药性。耐药性依照具体发生因素,可以被分成天然耐药性以及获得耐药性两类。如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抗生素的药效作用就会显著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结果。天然药耐性主要因为细菌自身的染色体基因而引起,其有着较为显著的遗传特征。而后者主要为细菌和抗生素接触之后,令细菌代谢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细菌能够避免抗生素消灭作用。当前临床指出[1],获得耐药性为出现耐药菌株的重要元素。为了积极确保抗生素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抗生素合理使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情况,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各个科室送检的血液以及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并对受试者开展常规方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完成鉴定,取得致病菌共计100株。

1.2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

      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试条ATB PSE,肠杆菌药敏试条ATB G5以及葡萄球菌药敏试条ATB STAPHT和肠球菌药敏试条ATB ENTEROC。

1.3 实验方式。

         对于临床送检的样本,依照常规化方式,开展病原菌分离工作。在此之后,使用梅里埃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New ATB对于病原菌开展鉴定工作,利用肉汤稀释法,对于相应的抗菌药物开展MIC检测,在此同时,依照在NCCLS制定的判断原则,开展鉴定在分析,判定细菌耐药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工作。

2 结果

2.1 菌种分布详情。

      分离出致病菌株100株,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56.00%。44株为革兰阴性菌,占44.00%。所有菌株中,凝固酶阴性葡球菌15株,金黄色葡球菌为13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大肠埃细菌11株,不动杆菌属9株,克雷伯氏菌8株,枸缘酸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7株,肠球菌属8株,肠杆菌属6株。但值得说明的是,近几年,在耐甲氧西林内含有的MRCNS所占比例明显超出MRSA,近期观察之中,在革兰阴性菌内含有的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显著上升。且出现了较为罕见的菌种。

2.2 常见细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情况。

      我院常见各类菌种对于抗菌药物耐药性比率情况详细见表1。


\


        在细菌出现耐药性之后,其针对抗菌药物所体现出的化疗效用就会产生抵抗现象,进而降低治疗效用。对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必须做好微生物临床检验工作,以防止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加现象发生。有文献指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原因主要和细菌中存在诸多耐药性基因、抗生素滥用存在关联性。在现阶段,随着我国抗生素使用范围趋于广泛,进而出现了诸多耐药菌株。这也对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威胁。

        现如今,后抗生素时代已然到来。所以说,医护人员应当使用有效措施,全面强化抗生素合理使用度。例如,提升抗生素三级循环等等。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重点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万古霉素和对于耐药菌有着良好治疗效用的药物使用频率加以控制。尽可能延长其使用期限,进而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在本次试验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米卡星以及左氧氟沙星有着一定的耐药性[2]。但值得说明的是,环丙沙星对于此类细菌抗菌活性效果较好。并且耐药菌率较低,进而被临床所使用。肠杆菌属因为会生成ESBLs对于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相对严重。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大肠埃希菌以及克雷伯菌中[3]。所以说,其对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ESBLs独有的特性有关。因为氨基酸序列时常发生改变,进而扩充了药物催化腔面积,提升的酶类对于广谱抗菌素具有亲和度。所以说,在β-内肽胺类一酶抑制药物的复合物之中,其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仍旧具有一点敏感性,可以被临床所使用。临床要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基层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人员应当切合实际,积极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检验结果精准性。医院要在此基础上,创建微生物实验室,在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真正做好质量管理,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水准。

参考文献

[1] 黄声旗,齐伟翠.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17):2575-2577.
[2] 陈伟,邢卫斌,许文娟,等.带状疱疹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4):2112-2115.
[3] 魏琼.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2):1810-1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