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9日到2018年3月9日收治的79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56.96%患者为子宫收缩乏力,26.58%胎盘滞留,8.86%阴道损伤,7.59%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表明,产后出血与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有关。结论产后出血引发因素较多,需加强孕前宣教及管理,筛查高危因素,以降低产后出血情况。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相关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李素贞.探究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62.
0 引言
在分娩期,产后出血是其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上占据首位。因此对其原因以及危险因素分析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孕产妇生命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以收治的79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9日至2018年3月9日收治的79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阴道检查无异常;②评估症状及病史后,明确出血原因。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活动性心肺疾病者。其年龄在23-35岁,平均(29.34±2.63)岁;孕周为36-39周,平均(37.98±2.09)周。所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1]。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资料进行观察与研究,找到其中引发出血的原因,并对其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软件工具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应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7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45例(56.96%)患者为子宫收缩乏力,21例(26.58%)为胎盘滞留,7例(8.86%)为阴道损伤,6例(7.59%)为凝血功能障碍。
2.2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对患者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见表1。
3 讨论
对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子宫收缩乏力情况较严重。其是由于患者体质虚弱,本身存在慢性或急性疾病,潜在疾病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造成失血。部分患者由于子宫膨胀严重,产后羊水过多,加上产妇分娩时情绪紧张,配合性较低,因此易引发大出血,另外难产、麻醉等也易诱发子宫收缩无力。其次为胎盘滞留,产妇胎盘发生黏连及滞留,就易引发产后感染,产后恢复受到影响,导致产后出血。阴道损伤,可能由于产妇外阴组织弹性较差,如产妇有外因发育不良、阴道炎症等均易引发阴道裂伤,易导致产后出血。凝血障碍,如产妇早期出现急性脂肪肝、胎盘剥离等情况,其自身可能具有凝血障碍,在分娩前需准备足量血,以做好抢救准备。此外,剖宫产手术中切口位置及长度也易引发产后出血现象[3]。
研究表明,79例产后出血患者中,56.96%患者为子宫收缩乏力,26.58%胎盘滞留,8.86%阴道损伤,7.59%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表明,产后出血与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产妇年龄超过32岁,产次较多,剖宫产均为引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此类产妇需加以关注,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安全性。在相关学者研究中,孕周、孕次等也会导致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因此表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过多,在临床中需深入研究探索并采取适宜措施。具体可通过孕前宣教及管理,筛查高危因素,确保产妇安全。另外在生产前对产妇施以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尽量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可提高产妇生产安全,为其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尤其在我国已开放二胎情况下,部分女性想要再次生育,育前需行常规检查,并经调理后再行生育可降低意外情况[4]。
综上所述,探究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结果表明产后出血原因较多,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情况较严重。另外产妇年龄过高、产次较多、分娩方式均可引发产后出血。建议加强孕前宣教及管理,筛查高危因素,以降低产后出血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倩.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66-68.
[2] 张硕果.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65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0):205-206.
[3] 王姝.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16-317.
[4] 李红松.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7):1168-1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