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7 08:59: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的探讨,寻我相关的护理与干预对策。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74名多动症儿童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一组与观察二组两组,每组分别有37人。对照一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二组实行全方位的护理,针对这两组儿童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转化程度给予分析,记录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儿童的多动症临床量表评分研究,得出护理后评分明显要比护理前低,并且观察二组比对照一组低,观察二组儿童患者的家长满意度明显比对照一组要高。结论在面对复杂的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的状况下,医护人员和家长作为儿童多动症的护理者,要结合这类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对策,将多动症儿童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袁迅玲,孙禄,邢丽,等.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67.

0引言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性临床疾病,也被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在临床上具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表现,比如过度地活动并且不分场合、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伴随着认知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等等。我院多动症患者以门诊治疗为主,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实际参与度不高,所以在医生给予患者简单心理指导的基础上,还应着重对家长进行多动症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确的行为管理等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每月复诊一次,期间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复诊[11o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多动症患者74名,这些儿童都符合多动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在这74名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有男孩43人,女孩31人,其年龄均在7-12岁。根据随机数字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划分为观察一组与对照二组,两组分别有37人。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存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嘱家长给多动症患儿创造环境,并提供一些游戏设施,让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并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防止因为患儿情绪冲动产生意外伤害性事故[21。观察二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式,在医生给予患者简单心理指导的基础上,指导家长进行药物治疗并结合正确的、多样的行为管理等治疗手段。第一,心理干预:通过与患儿的谈话与心理沟通,了解其心理所想、兴趣,针对其容易产生的焦躁情绪逐渐排除,与此同时还要与家长进一步交流,让其重视患儿的心理健康,切勿采用粗暴方式对待患儿;第二,认知行为干预: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都有神经系统软体征,无法正常直线行走并且活动不协调,根据这些症状,嘱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性运动,诸如打球、平衡木、滑板等,有针对性控制患儿的多动行为;第三,用药护理:观察患儿的体征与症状,根据其病情程度调整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大小,做到用药的科学合理;第四,饮食护理:嘱家长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因注重饮食调理,让患儿食用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且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作息时间。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的多动症量表评分变化。


        通过对两组多动症儿童病患者的不同护理方式的研究对比,对照一组在我院护理前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是(14.8±3.5)分和(11.3±3.8)分,观察二组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护理前后各是(14.7±3.6)分和(8.3±2.4)分,经过对比,两组多动症儿童患者经过护理之后要比护理之前的多动症量表评分低,并且观察二组比对照一组要低,体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即P<0.05。

 2.2护理前后家长的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是97.3%,对照组是86.49%,观察组要比对照组高,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性对比,如表1数据。


\


3讨论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广度缩小、注意时间短暂,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本院通过对照一组与观察二组两组的护理干预,采用全方位护理,从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用药干预与饮食干预等方面进行,比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要好[31。通过心理干预能够让患儿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地调节,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增强其自信心,塑造其拥有健康的心态;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纠正多动症患儿的错误行为,并能从一定程度上让其意识到自身的行为与情绪、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关系,有效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用药护理能够通过合理的临床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饮食护理通过让患儿选择合理的食品,有利于防止病情加重,改善患儿的病症[41

        总之,针对儿童多动症复杂的临床表现,护理者要根据儿童的实际心理与生理特点,制定合理、详细、科学的全方位护理干预计划,高效地控制多动症患儿的病情,通过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予以改善。
\

 
参考文献

[1] 胡红,俞建.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法则[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28):163-165.
[2] 李月华,周艳,魏春艳.我国多动症护理干预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73-74.
[3] 曹娜娜.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3):29-30.
[4] 况晓燕.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