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妇婴保健》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30 08:4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妇婴保健》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开设《妇婴保健》的2015级 高职护理3班和4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班作为对照组在《妇婴保健》教学过程中给予传统教学模式,4班作 为观察组则在与对照组相同课程安排下实施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护理实践成 绩,同时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班级的平均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总评成绩均显著 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 践成绩,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妇婴保健》;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效果;比较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周琦,李琼.《妇婴保健》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99+303.
 
0引言

       妇婴保健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我 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医疗教学教育工作的 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化改革,目前我国卫生类学校普遍开设了 妇婴保健专业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输 送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1]。妇婴保健学是以妇女和婴幼 儿为对象,以保健工作为重心,针对妇女和婴幼儿不同时期 (妇女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更年期以及幼儿的胎儿期、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保 健要求,并结合影响妇女和婴幼儿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运用现代医学中的预防 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 识和技术,从而有效保障和促进妇女和婴幼儿身心健康的新 型综合性学科[2]。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采 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并设定各种符合教学内容的场景和 调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鼓励和引导学 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优质课堂 教学效果的教学新模式[31o为进一步明确《妇婴保健》参与 式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我校于2017年9月至2018年 1月开展了此次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5级高职护理3班和4班作为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学生均为女性;②所有学生均 接受由同一名教师按照同一教学目标设定的《妇婴保健滌程 ③均在本学期开展了相同课时的《妇婴保健》课程;④所有 学生均在同一时间参加相同考核内容的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 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导致休学或退学者。采取随机抽签法 对两班进行分组,结果3班抽到对照组,4班抽到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学生共50名,年龄17-20岁,平均(19.56 ±2.34) 岁;上学期平均成绩(420.72 ±20.10 )分。观察组学生共49 名,年龄17-20岁,平均(19.42 ±2.21)岁;上学期平均成 绩(421.03 ± 20.45 )分。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上学期平 均成绩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提前备课,再根据教案进行理论授课和相关实践操 作,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疑问和操作进行相应的解答和指导。 观察组学生则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准备:

         教师提前按照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并结合《妇 婴保健》的教学大纲,提前2周准备好围绕相关理论知识的 主题案例以及场景设定,同时寻找符合教学目标的相关教学 视频或新闻案例等。教师提前1周将相关的场景和案例对学 生进行公布,并将学生分为7人1组,每组均要求自行按照 主体案例和场景设定进行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谈论。

1.2.2实施:

       正式新的课程讲授时,在教师的安排下由7个 小组所选派出的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就本小组对该项课程内容 的理解和认知进行阐述,同时其他6个小组分别对上台小组 的结果进行提问。教师在上台小组解答问题时不予帮助,待 所有小组完成阐述和解答后,再由教师对其中明显的错误进 行指正和建议。

1.2.3参与:

        所有小组成员在获得其他小组的提问后随即通 过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方 法来寻找正确答案。同时每组学生对本组讨论的结果以及对 其他小组提问的解释通过群策群力的形式设计相应的模拟小 品,并自行安排相应的角色扮演。期间教师仍然只对明显的 错误进行指正。最后在下一次课堂中由小组成员通过答疑的 方式或模拟情景剧的方式来将本小组的学习体会和心得进行 展示。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的课程学习结 束后开展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并按照60%理论成绩 +40%实践成绩合成总评成绩,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均数士标准差(〒士 s)表示计量数据并进行t 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总评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 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传统的授课过程多以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示范为 主,但上述教学活动过分强调和依赖了教师的“教”,却并 未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看不会,记不住等现象。尤其是妇婴保健课程中实施对象均是学生在学校内无法接触的妇女和婴幼儿,因此单纯理论授 课往往使得学生在临床实习时感到无所适从。
本研究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妇婴保健》课程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在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定专门的情 景或活动,余下全交由学生自主创造和探讨。此举一方面肯 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 性[41 ;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和场景设定,使得学生能够提前体 会和接触到临床相关实践,因此极大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技术 的掌握和理解程度[51 ;再者通过班级分组讨论,使得学生之 间更加凝聚和团结,激发学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敢于思考、 乐于思考和勇于探寻的学术精神[61 o因此本研究表1结果显 示观察组学生不仅理论考试、实践考核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且在总评分上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 论成绩和实践成绩,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 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芮芳.高职母婴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 育,2017,35(15):36—37.
[2] 赵万英,孙萍,向燕卿,等.基于岗位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 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4,43(18):2386— 2388.
[3] 蔡泽民.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理 论与实践,2016,29(21):3014—3015.
[4] 陈晓敏,庞莉,覃杏幸,等.参与式教学在妇婴保健实践教学中的 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9):140—142.
[5] 陈惠娟.参与式教学法在妇幼保健学中的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 产业,2016,13(21):104—106.
[6] 徐凤娇,孙一勤,陈三妹.母婴护理教学改革模式探讨及课堂效果 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7):1785—17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