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超声在ICU患者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 科收治的给与空肠管置管的危重症患者,排除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置管术及盲法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组)33例,对照组(盲 法组)33例。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 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重症超声引导空肠管置管术值得临床广 泛推广及应用,超声引导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置管时间上慢于盲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重症超声;空肠管置管;ICU
本文引用格式:吴长江,杨雅迪,刘会平,等.重症超声在ICU患者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30-231.
0引言
研究显示,重症超声是重症医师应该具备的临床基本技能之 一,重症超声被誉为看得见的“听诊器”⑴。可视化技术(重症超声) 在ICU中的潜力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就66例重症超 声引导下空肠管置管术及盲法置管术的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09月至2019年0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 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患者空肠管置管的危重症患者,排除 未入组患者,分别给与超声引导下置管术及盲法置管术,其中实 验组(超声组)33例,对照组(盲法组)33例,最终经摄床边片确 认导管位置。实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30-98岁,平均年 龄(63.78 ±22.82 )岁。对照组:男26例,女7例,年龄25-95岁, 平均年龄59.06±16.90岁。纳入标准:(1)NRS-2002评分N 3分; (2)存在反流、误吸风险;(3)年龄N 16岁;(4)不能经口进食。 排除标准:1)有置管禁忌症的患者;(2)不同意或不配合置管 的患者;(3)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禁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构成比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危重症患者均ICU常规治疗,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所 有患者均给与空肠管置管术,其中实验组(超声组)33例,对照 组(盲法组)33例。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步骤:置管前:准备 鼻空肠管,右侧卧位,应用凸阵探头在剑突下,以垂直腹部的角 度获取胃窦横切面图像;逆时针旋转90
。获取胃窦纵切面图像; 置管中:当超声提示鼻空肠管尖端到达胃窦后,缓慢匀速推送鼻 空肠管,每次推进3cm,退出1cm,在置管过程中,护士通过胃窦 渐进式注水法,导管放置55-60cm时开始注水,每放置鼻肠管 5cm后,经导管注水10mL,观察注水后是否出现云雾征。鼻肠 管通过幽门并且避免鼻肠管折返是置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o (1) 静态判断:应用超声在胃窦处寻找导管声影,确定导管是否通过 幽门;(2 )动态判断:当云雾征征象在患者左侧出现并向右侧扩 散时,提示鼻肠管到达胃窦;当云雾征征象由患者右侧出现并往 左侧扩散时,提示鼻肠管尖端通过幽门;(3)动态引导:当云雾征 征象出现时间比注射时间延迟、云雾征征象逐渐减少或者从屏 幕中逐渐消失时,提示鼻肠管进入十二指肠;当放置深度为85- 90cm后,超声屏幕中仍存在明显的云雾征征象,提示鼻肠管在 胃体内打折或折返。盲法置管步骤:将润滑后的鼻肠营养管经 鼻缓慢轻柔置入,置入约15-20cm处时轻抬患者头部,使其下颌 靠近胸骨柄,增大口咽部通道弧度,利于鼻肠营养管经咽喉壁进 入食管,置入预定深度(55cm),听诊方法判断鼻肠营养管是否在 位,确认在胃内后并向胃内注入150-250mL气体后随患者呼吸 以1-2cm的速度向前缓慢、轻柔推进,达到预定深度后,拔除导 丝妥善固定。两组最终经摄床边片确认导管位置。
1.3观察指标
观察在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并发症、 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
C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
户<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户<0.05),而在并发症、转归(死亡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户>0.05)。重症超声引导空肠管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 用,超声引导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法穿刺组,但置 管时间慢于盲法组。见表2。
3讨论
重症患者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期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或 存在咼误吸风险,对于存在喂养不耐受或误吸咼风险的患者,应 选择幽门后置管,而鼻空肠管被认为是幽门后通路的有效途径之 一,而放置方法主要有超声引导法、x线引导法、床旁盲插法、胃 镜引导法及电磁定位导航法等。重症超声具有实时、床旁、可视 化等特点,超声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在重症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医生应用重症超声在患者剑突下探查胃窦,可以静态判断空 肠管是否通过幽门⑵。有报道,机械通气患者盲法鼻空肠管采用 右侧卧位匀速不间断推进法的置管成功率较高,可为机械通气患 者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提供参考,也有报道,在重症患者鼻 空肠管置入中采用盲插联合注水法鼻空肠管置入术,明显提升置 入成功率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3-气
通常情况下,通过置管者对解剖图谱的学习及重症超声的学 习,逐步了解胃各个部分的解剖关系,熟知幽门和鼻空肠管的相 对位置,这样可以快速使鼻空肠管头端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直至空肠,大多数报道床旁重症超声引导组在通过幽门时间及 总置管时间明显少于盲插组⑸,但我们重症超声置管组的时间要 明显慢于盲插置管组,可能与我科重症超声开展时间短,医护人 员的超声技术水平总体操作不熟练可能有关。
重症超声为无创监测方法,且测定方法简便,可重复性高, 可正确引导鼻空肠管的置入
[6-8],但需要加强自身超声水平的培 训及置管水平的培训,如参加CCUSG培训班等不失为一个简洁 的途径,在此之前我科已较成熟地应用超声进行重症患者动静 脉穿刺置管来指导并提高下级医生的动静脉穿刺水平,目前在 我科已成为常规手段。重症超声引导的鼻空肠管置管术,可以 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结合本试验结论,重症超声引导空肠管置管术值得临床广泛 推广及应用,但需要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医生或护士的超声技术, 建议参加中国重症超声基础班培训后参加相关高级培训班。遗 憾的是本试验研究样本数量少,将来需要大样本的研究去证实。
参考文献
[1]王小亭,刘大为,于凯江,等.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出.临床荟 萃,2017,32(05):369-383.
[2]孙建华,王小亭,张青,等.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在鼻肠管 放置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18-1421.
[3]郭燕梅,林雁娟,那菲,等.三种鼻空肠管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 的应用研究皿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5):558-561.
[4]方洋,詹炬.盲插联合注水法鼻空肠管置入术在ICU急性胰腺炎患者 中的应用[)].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5(12):56-58.
[5]徐程,黄中伟,蒋海燕,等.床旁超声引导下幽门定位及其在鼻空肠管 置入术中的应用[J].解剖学报,2017,48(04):440-444.
[6]龚书榕,周晓芬,许镜清,等.超声引导下三腔鼻空肠管置入法在重型 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皿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5):1-3+7.
[7]余雪梅,刘海芬,林兴艺,等.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 中的应用研究皿.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1):1731-1732.
[8]曹岚,叶向红,张丽娜,等.超声辅助四步法鼻空肠管置入在ICU中的 应用[)].肠外与肠内营养,2018,25(03):176-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