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6 10:25: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7例援藏工作 期间肝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77例患者的疾病分型、病灶部位及发病年龄等,观察超声扫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 合率。结果77例肝包虫病患者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肝包虫病,术前超声诊断75例,误诊为肝囊肿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7.40%,包括浸润 增生型3例、纤维钙化型7例、液化空洞型11例、囊肿型7例、内囊破裂型2例、多子囊型16例、实变型21例、钙化型10例;25-30岁发 生肝包虫病者10例、31-40岁发生肝包虫病者23例、41-50岁发生肝包虫病者35例、51-55岁发生肝包虫病者9例。结论 肝包虫病以实变型 和多子囊型为主,以41-50岁患者发生肝包虫病的几率最高,术前超声检查对肝包虫病的筛查、诊断和病灶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吴维佳.肝包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36-237.
 
0引言

         肝包虫病(也称肝棘球蝴病)是畜牧地区多发病,是有细粒 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脏后形成寄生虫性肝包囊为特征的寄生 虫病[1]。该病一般在青少年期患病,这样会导致患者失去学习、 工作的能力,对家庭来说还会丧失劳动力,严重的肝包虫病甚至 导致死亡。据流行病学调查[21,2015年我国西部人群包虫病发 病率为0.5%-10%,尤以西藏和新疆地区为主。早期发现、早期 诊断对肝包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超声显像 已成为此病的主要检查和诊断手段。而不同分型的肝包虫病的 超声显像具有各自特征,本研究作者对不同分型的肝包虫病进 行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肝包虫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7例援藏工作 期间肝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性别男30例(38.96%),女 40 例(61.04%);年龄:25-55 岁,平均(41.23±10.35)岁;民族:汉 族17例(22.08%),藏族60例(77.92%);病灶大小:直径3-12cm, 平均(7.05±1.35)cm;居住条件:农村62例(80.52%),城镇15例 (19.48%);工作类型:主要以接触农牧民为主67例(87.01%),其 他10例(12.99%);病灶位置:左侧肝叶30例(38.96%),右侧肝 叶42例(54.55%),双侧5例(6.49%);病灶类型:单发病灶69例 (89.61%),多发病灶8例(10.39%);临床表现:患者多数无明显不 适,少数患者有上腹部肿胀感、乏力、低热、皮疹及体重减轻等临 床症状。

\

 
1.2检测方法

         患者检查前空腹8h取侧卧位,采用GELogiq5彩色超声检 测仪,对患者肝部进行扫查,探头频率为3.5-5.5MHz,扫查内容: 肝部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同时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 者有无牧区生活史。

1.3观察指标

        ①参照WHO-IWGE关于包虫病分型标准和国家卫生计生 委员会关于包虫病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包括浸润增生型、纤维钙 化型、液化空洞型、囊肿型、内囊破裂型、多子囊型、实变型、钙化 型,于术前进行超声扫查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 ②将所收集的77例援藏工作期间肝包虫病患者按照年龄段不 同,分为25-30岁、31-40岁、41-50岁及51-55岁4个不同的 年龄段,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77例肝包虫病患者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肝包虫病,术前超 声诊断75例,误诊为肝囊肿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7.40%;其主 要分型包括浸润增生型3例(3.90%),纤维钙化型7例(9.09%), 液化空洞型11例(14.29%),囊肿型7例(9.09%),内囊破裂型2 例(2.60%),多子囊型16例(20.78%),实变型21例(27.27%),钙 化型10例(12.99%),提示肝包虫病以实变型和多子囊型为主, 详见表1。



\


2.2不同年龄段肝包虫病分型

        25-30岁发生肝包虫病者10例(12.99%),31-40岁发生 肝包虫病者23例(29.87%)、41-50岁发生肝包虫病者35例 (45.45%),51-55岁发生肝包虫病者9例(11.69%),以41-50岁 患者发生肝包虫病的几率最高,见表2。


\


3讨论

         肝包虫病(也称肝棘球蝴病)是畜牧地区多发病,其病因为: 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蝴脱壳而 出,穿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使得 肝脏成为包虫最主要的寄生部位。改变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 到了病情晚期对临床治疗造成困难,给农牧民和疫区居民的健 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3]。因此,早期诊断对肝包虫病 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可应用于肝包虫 病的诊断[气李爱霞的采用超声扫查对80例肝包虫病进行诊断, 发现囊壁双层70例、内囊分离5例、囊壁钙化1例、对子囊11例、 临近脏器挤压移位15例,提示采用超声诊断能够对肝包虫病进行诊断及分型,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因此,本研 究采用超声扫查对肝包虫病进行诊断。本研究中,所选的肝包 虫病患者均符合WHO-IWGE关于包虫病分型标准和国家卫生 计生委员会关于包虫病诊断标准进行分型,作者于术前进行超 声扫查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其超声诊断符合率 97.40%;其病理分型以实变型和多子囊型为主。提示术前超声 扫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肝包虫病首选影像学诊断 方法⑹。
         作言对所收集的援藏工作期间肝包虫病患者按照年龄段不 同,分为25-30岁、31-40岁、41-50岁及51-55岁4个不同的 年龄段,以41-50岁患者发生肝包虫病的几率最高,且以女性 (61.04%)为主。分析原因叫这年龄段的患者承担了大部分的家 务劳动(尤其女性),且卫生意识淡薄,缺乏洗手习惯,频繁接触 动物宿主,感染风险较高。提示41-50岁女性为肝包虫病感染 的高危因素,应加强这一年龄段女性的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丰富,在应用超声扫查时应 注意区分不同病理分型的肝包虫病的超声特征,提高防治知识, 将早期发现和诊断作为肝包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木拉提•哈米提,员伟康,严传波,等.基于综合特征的新疆地方性肝 包虫病图像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皿.科技通报,2015,31(5):58-62.
[2]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肝两型包虫病诊 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4(14):253-264.
[3] 汤庆,胡志文,阮镜良,等.肝包虫病超声特征性表现在早期诊断中的 应用[)].广东医学,2017,38(18):2819-2822.
[4] 朱永德,朱文君,郭亚民,等.肝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血 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⑴:104-107.
[5] 李爱霞.超声诊断包虫病的临床价值分析0L世界临床医 学,2017,11(12):216,218.
[6] 翟丽娜,屈维刚.肝包虫病超声特征性表现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叮断断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